![1.《劝学》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925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劝学》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925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劝学》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925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3 次下载
- 2.《齐桓晋文之事》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2 次下载
- 2.《师说》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7 次下载
- 3.《赤壁赋》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4 次下载
- 3.《庖丁解牛》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试卷 2 次下载
1.《劝学》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1《劝学》专题
一、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 之所学(所字节构,所+动词,所学的东西)也;吾尝跂(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假(借) 舆(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动,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同“性”,本性)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实词、句式
(一)通假字
1.輮:通“煣”,使弯曲。
2.有:通“又”。
3.暴:同“曝”,晒干。
4.知:通“智”,智慧。
5.生:通“性”天赋,资质。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4.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6.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7.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8.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四)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7)锲而不舍 (表假设,如果)
(8)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 (的)
7.假:
(1)善假于物也 (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4)因求假暂归 (假期,休假)
(5) 假以雄权 (授予,给予)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
(2)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9.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11.一:
(1)用心一也 (形容词,专一)
(2)骐骥一跃 (数词)
(五)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三、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四、把关题
1.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学不可以已 停止 B.木直中绳 符合
C.锲而不舍 舍弃 D.虽有槁暴 粗暴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善假于物也 借助 B.而绝江河 横渡
C.非能水也 江河 D.而闻者彰 清楚
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翻译下面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
2.D
3.C
4.A
5.(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省察反省,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暴”通“曝”,晒干。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故选C。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博”,广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省”,省察、反省;“省乎已”,状语后知,“乎”相当“于”,正确语序“于己省”;“知”,通“智”,智慧。
(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确语序“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一也”,表原因的判断句。
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5《鸿门宴》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句型,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是一份4《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 这是一份4.《登泰山记》 文言实词+句式+译文+把关题-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必修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文,实词,翻译,把关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