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物态变化 粒子与宇宙
展开专题05 物态变化 粒子与宇宙
一.选择题
1.(2021•苏州)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2.(2021•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冬天河水结冰 B.铁丝网上的霜
C.冰袋给病人降温 D.冒出的“白气”
3.(2021•泰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C.宇宙中天体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
D.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
4.(2021•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
D.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5.(2021•扬州)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6.(2021•扬州)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凝华 D.液化
7.(2021•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8.(2021•南京)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无锡)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10.(2021•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11.(2021•宿迁)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2.(2021•宿迁)下列图示现象或应用中的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的是( )
A.用冰袋降温 B.花瓣上的露珠
C.美丽的雾凇 D.白雪和冰凌
13.(2021•宿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粒子与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负电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4.(2021•常州)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B.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D.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15.(2021•徐州)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6.(2021•盐城)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17.(2021•南通)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推论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B.星系离地球远去——宇宙正在收缩
C.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隙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中心
18.(2021•南通)将两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给它们同时带上同种电荷后,两球分开,如图所示,此现象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19.(2020•南通)“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能远远感知是梅不是雪,是因为闻到梅花香味,“暗香来”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20.(2020•徐州)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凝华
21.(2020•镇江)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 C.百花怒放 D.细雨绵绵
22.(2020•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23.(2020•常州)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腈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4.(2020•盐城)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25.(2020•无锡)下列现象,不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26.(2020•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2020•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质子、原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28.(2020•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0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C.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
29.(2020•淮安)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30.(2020•泰州)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冻衣服晾干 B.树叶上的露珠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滴“泪”
31.(2020•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32.(2020•苏州)十月的苏城桂花飘香,这现象表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3.(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34.(2019•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35.(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雾凇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36.(2020•青海)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37.(2019•盐城)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饮料在空气中会“冒汗”,形成“汗”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38.(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39.(2019•无锡)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0.(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41.(2019•宿迁)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
D.光年是时间单位
42.(2019•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 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
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 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
43.(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
44.(2021•苏州)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液化),热棒应采用 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45.(2021•连云港)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 是可分的。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天问一号”发送指令使其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控制中心是利用 传递指令信号的。
46.(2021•无锡)如图所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上安装的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为科学仪器供电。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47.(2021•常州)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不安全)。
48.(2021•徐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 。
49.(2021•南通)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点火后,发射架周围出现大量“白气”,这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 热量;“天舟二号”是空间站的“快递小哥”,补给被送到空间站后,质量的大小 ;空间站实现天地互联,是利用 波传递信息的。
50.(2020•常州)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 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
51.(2020•盐城)迎端午,品粽香,赛龙舟。人们在很远处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是 的。观众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 的。选手们奋力向后划桨,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一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 的。
52.(2020•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为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53.(2019•宿迁)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在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水分难以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这种现象说明了 。
三.实验探究题
54.(2021•泰州)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来确定的。
(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请你预测一下,当水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此时的水温应为 ℃。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55.(2021•宿迁)在“观察液体的沸腾”实验中,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容器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如甲、乙两图所示。每隔相同时间,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1)由a、b两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是 保持不变。
(2)由a、b两种液体沸腾前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可以探究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这种属性是物质的 。
(3)小明认为利用此装置还可以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增加了相同的装置如图丁,向容器内倒入的液体a与甲、乙装置中的液体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后应与图 所示的实验相比较。
56.(2021•盐城)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 水。
(2)水沸腾时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需要 。
(3)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
(4)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是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 ℃,试管中的水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 (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57.(2020•泰州)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 ℃;
(2)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完善表格设计,补全所缺内容;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 |
温度/℃ |
|
|
|
|
|
|
|
|
|
|
|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四.解答题(共3小题)
58.(2020•南京)如图甲所示,用100g初温为90℃的水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继续”或“停止”,下同)加热, 记录温度计示数。分析数据,完成实验。
59.(2020•淮安)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T/℃ | 88 | 90 |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1)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热量。
(4)从图象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60.(2020•苏州)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烛、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蜡烛的图象是图 (①/②);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的内能 (变大/变小/不变)。
专题05 物态变化 粒子与宇宙
一.选择题
1.(2021•苏州)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解析】解:A、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
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
C、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会放热,从而液化成水珠,金属盘温度升高;也有可能是金属盘从水蒸气中吸收热量造成的,金属盘温度升高,故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C。
2.(2021•泰州)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冬天河水结冰 B.铁丝网上的霜
C.冰袋给病人降温 D.冒出的“白气”
【解析】解:A.河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冰袋降温是冰块吸收热量变成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
D.锅里冒出的“白气”,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低的空气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错误
故选:C。
3.(2021•泰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B.分子间仅存在吸引力,不存在排斥力
C.宇宙中天体的位置不是恒定不变的
D.物体温度降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
【解析】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A正确;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B错误;
C、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天体在不停的运动着,位置在不断的改变,C正确;
D、物体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缓慢,D正确。
故选:B。
4.(2021•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
D.超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解析】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
B、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是因为面包疏松多孔,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并没有产生电子,故C错误;
D、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超导体没有电阻,故D错误。
故选:A。
5.(2021•扬州)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解析】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综上,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故选:C。
6.(2021•扬州)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凝华 D.液化
【解析】解:
“白气”是液态小水珠,“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2021•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解析】解:
A、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A正确;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B错误;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
D、“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束缚人类思想很长时间的“地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A。
8.(2021•南京)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解:①金属盘下的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②烧杯内的冰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
③推动活塞乙醚变多,是气体乙醚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④碘粒变少是碘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吸热的是②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2021•无锡)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解析】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正确;
C、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C正确;
D、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故D正确。
故选:A。
10.(2021•无锡)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解析】解:A、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是99℃,故A正确;
B、水沸腾过程中,水汽化为水蒸气,所以水中的气泡内含有水蒸气,故B错误;
C、水中上升的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气泡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体积由小变大,故C正确;
D、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1.(2021•宿迁)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解析】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2.(2021•宿迁)下列图示现象或应用中的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的是( )
A.用冰袋降温 B.花瓣上的露珠
C.美丽的雾凇 D.白雪和冰凌
【解析】解:A、用冰袋降温是固态冰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故A正确;
B、花瓣上的露珠是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雾凇是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错误;
D、白雪是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是凝华,凝华放热;而冰凌是雪融化后凝固形成,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3.(2021•宿迁)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粒子与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C.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负电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而非“地心说”,故B错误;
C、丝绸与橡玻璃摩擦时,丝绸失去电子,玻璃棒得到电子,所以玻璃棒带正电,故C错误;
D、在墙外能闻到花香,说明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故选:D。
14.(2021•常州)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B.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D.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解析】解:毛皮跟橡胶棒摩擦过程中,由于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2021•徐州)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解: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属于固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CD不符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1•盐城)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这一现象证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解析】解: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2021•南通)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推论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B.星系离地球远去——宇宙正在收缩
C.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隙
D.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宇宙中心
【解析】解: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正确;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故B错误;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
D、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A。
18.(2021•南通)将两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给它们同时带上同种电荷后,两球分开,如图所示,此现象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解析】解:
A、由图可知,两个小球分开,这说明两个小球都受到了排斥力的左右,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小球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小球同时带上同种电荷后,由于相互排斥,所以两球分开,排斥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两个小球带的是同种电荷,不能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0•南通)“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能远远感知是梅不是雪,是因为闻到梅花香味,“暗香来”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解析】解: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选:D。
20.(2020•徐州)使用蒸汽熨斗时,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凝华
【解析】解:熨斗内的水变成水蒸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21.(2020•镇江)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 C.百花怒放 D.细雨绵绵
【解析】解:A、鲜花的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人们能够感受到“花香满园”。故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百花怒放是植物生长行为,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细雨绵绵是雨滴的机械运动,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0•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湿手烘干 B.深秋凝霜
C.清晨结露 D.冰雪消融
【解析】解:A、湿手烘干是手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3.(2020•常州)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腈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
闻到苯乙腈的气味,说明苯乙腈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选:D。
24.(2020•盐城)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解:“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5.(2020•无锡)下列现象,不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解析】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碎纸屑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0•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解:①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7.(2020•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质子、原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解析】解:
A、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故A正确;
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
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电子比质子要小一些,故D错误。
故选:A。
28.(2020•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0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C.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
【解析】解:
A、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热量会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C正确;
D、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说热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29.(2020•淮安)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解析】解: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2020•泰州)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冻衣服晾干 B.树叶上的露珠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滴“泪”
【解析】解:
A、冻衣服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2020•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解析】解: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A错误;
B.由于带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人们走进公园就能闻到花香,故B正确;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C正确;
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A。
32.(2020•苏州)十月的苏城桂花飘香,这现象表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十月的苏城桂花飘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33.(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解析】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选:D。
34.(2019•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解析】解:A、路面变干,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雹主要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碰上过冷水滴凝固其上形成,所以主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冻衣服晾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5.(2019•镇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凌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雾凇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解析】解: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6.(2020•青海)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解析】解: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由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丙球带负电;
由图知,甲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知,甲球一定带负电;
甲球与乙球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乙球可能带正电;但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乙球可能不带电。综合知,乙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D。
37.(2019•盐城)夏天,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饮料在空气中会“冒汗”,形成“汗”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解析】解:夏天气温很高,刚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饮料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饮料瓶子,在瓶子外壁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汗水”。
故选:A。
38.(2019•无锡)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解析】解:
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9.(2019•无锡)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析】解:A、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B正确;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40.(2019•宿迁)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
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
【解析】解:A、“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吸热,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性质,故C正确;
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室温不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41.(2019•宿迁)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
D.光年是时间单位
【解析】解:
A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A错误、B正确;
C、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统。故C错误;
D、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42.(2019•泰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 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
C.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 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
【解析】解:A、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固态变成了气态,所以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铁水浇铸铁铸件,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擦酒精解暑降温,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
D、秋末屋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3.(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解析】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44.(2021•苏州)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汽化/液化),热棒应采用 导热性 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解析】解: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路基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冻土就不会熔化。热棒应采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作,以提高热棒的工作效率。
故答案为:汽化;导热性。
45.(2021•连云港)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 原子 是可分的。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天问一号”发送指令使其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控制中心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指令信号的。
【解析】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所以原子是可分的。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天问一号”发送指令使其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控制中心是利用电磁波传递指令信号。
故答案为:原子;电磁波。
46.(2021•无锡)如图所示,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上安装的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为科学仪器供电。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熔化;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解析】解:由“为科学仪器供电”可知,太阳能板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火星表面的温度达到35℃时,高于“正十一烷”的熔点,所以“正十一烷”会吸热熔化;火星表面的温度降低到﹣60℃时,低于“正十一烷”的熔点(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所以“正十一烷”会放热凝固。
故答案为:电;吸收;凝固。
47.(2021•常州)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乙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不能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 (安全/不安全)。
【解析】解:(1)由题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2)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体温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故答案为:乙;不能;安全。
48.(2021•徐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水蒸气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100 ℃。要让水持续沸腾,能不能停止加热? 不能 。
【解析】解:水沸腾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因为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所以要让水持续沸腾,不能停止加热;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其示数为100℃。
故答案为:水蒸气;100;不能。
49.(2021•南通)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点火后,发射架周围出现大量“白气”,这是由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 放出 热量;“天舟二号”是空间站的“快递小哥”,补给被送到空间站后,质量的大小 不变 ;空间站实现天地互联,是利用 电磁 波传递信息的。
【解析】解:(1)火箭点火后,发射架周围出现大量“白气”,这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同时放出热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天舟二号”将补给被送到空间站后,质量的大小不变;
(3)空间站实现天地互联,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不变;电磁。
50.(2020•常州)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 常规 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解析】解: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7.1℃;此时他的体温为37.1℃,因此应该在常规考场考试;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故答案为:常规;液体的热胀冷缩。
51.(2020•盐城)迎端午,品粽香,赛龙舟。人们在很远处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是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观众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 运动 的。选手们奋力向后划桨,龙舟就能向前运动,这一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解析】解:
(1)人们能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改变,龙舟是运动的;
(3)选手们向后划桨时,浆给水一向后的作用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浆一个向前的力,使船前进。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1)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运动;(3)相互。
52.(2020•无锡)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为测量试管中碎冰的温度,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 充分接触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
【解析】解:
(1)用温度计测量碎冰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能将其碰到试管底或者试管壁,防止影响测量结果;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在0的下面,是零下,所以其示数为﹣4℃。
53.(2019•宿迁)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在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水分难以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这种现象说明了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解析】解: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的汽化,能提高肉片的温度,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54.(2021•泰州)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酒精灯外焰的位置 来确定的。
(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99 |
请你预测一下,当水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此时的水温应为 99 ℃。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 沸腾时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解析】解:(1)根据自下而上的组装顺序,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外焰的位置来确定;
(2)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水的沸点为99℃,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此时的水温应为99℃;
(4)水沸腾时,烧杯中所有的水温度都一样,气泡越往上,所受水的压强越小,且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故气泡越来越大,符合图中情境,故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沸腾时的状态。
故答案为:(1)酒精灯外焰的位置;(2)相平;(3)99;(4)沸腾时。
55.(2021•宿迁)在“观察液体的沸腾”实验中,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容器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如甲、乙两图所示。每隔相同时间,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1)由a、b两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是 温度 保持不变。
(2)由a、b两种液体沸腾前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可以探究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这种属性是物质的 比热容 。
(3)小明认为利用此装置还可以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增加了相同的装置如图丁,向容器内倒入的液体a与甲、乙装置中的液体质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后应与图 甲 所示的实验相比较。
【解析】解:
(1)根据图象得出:液体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2)已知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图象可知:a、b两种液体沸腾前,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即: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由此可知可以探究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是比热容;
(3)利用上述装置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种类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然后比较放出的热量的多少,由于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比较容器里的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判断的,所以图丁的相同装置中,向容器内倒入的液体种类、质量都相同,所以,由于图丁的相同装置的容器内倒入的液体是液体a,所以与其比较的装置中的液体种类相同、质量相等,所以,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后应与图甲所示的实验相比较。
故答案为:(1)温度;(2)比热容;(3)相等;甲。
56.(2021•盐城)如图甲所示,小亮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 热 水。
(2)水沸腾时停止加热,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需要 吸热 。
(3)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
(4)小明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是试管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丙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 97 ℃,试管中的水 不沸腾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 快 (选填“快”或“慢”),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解析】解:(1)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
(2)水沸腾时要吸热,因此,停止加热,水就不能继续沸腾了;
(3)根据水沸腾的特点,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由图丙可知,沸点为99℃;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持续吸热;
(4)如图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是97℃;
试管中的水没有达到沸点,不沸腾。温度不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水温较高时,水的蒸发变快,相同时间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试管中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故答案为:(1)热;(2)吸热;(3)99;温度不变,持续吸热;(4)97;不沸腾;快。
57.(2020•泰州)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② (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 ﹣6 ℃;
(2)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完善表格设计,补全所缺内容;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 |
温度/℃ |
|
|
|
|
|
状态 |
|
|
|
|
|
(3)图丙是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冰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解:
(1)A俯视,错误,C仰视错误,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第6个小格处,读作﹣6℃;
(2)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需要记录冰在加热相同的时间间隔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该温度下冰的状态,表格中还需要记录的内容是“状态”;
(3)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为晶体。
故答案为:(1)②;﹣6; (2)状态;(3)晶体。
四.解答题(共3小题)
58.(2020•南京)如图甲所示,用100g初温为90℃的水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95 ℃,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2.1×103 J.[c水=4.2×103J/(kg•℃)]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 继续 (选填“继续”或“停止”,下同)加热, 继续 记录温度计示数。分析数据,完成实验。
【解析】解:(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5℃;
已知水的初温是90℃,水的质量m=100g=0.1kg,△t=95℃﹣90℃=5℃,
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0.1kg×5℃=2.1×103J;
(2)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时,需要继续对水加热,并继续记录温度计示数,然后分析数据,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1)95;2.1×103;(2)继续;继续。
59.(2020•淮安)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T/℃ | 88 | 90 |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1)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2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吸收 热量。
(4)从图象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
【解析】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
(3)当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4)由记录的数据可见,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98℃,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92;(2)见上图;(3)吸收;(4)98;不变。
60.(2020•苏州)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蜡烛、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受热均匀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蜡烛的图象是图 ② (①/②);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的内能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
【解析】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即先固定B;在调节过程中,要点燃酒精灯;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减缓升温的速度;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4℃;
(3)由图可知,图①中的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为晶体,即为冰;图②中的物质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即是蜡烛;
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冰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故答案为:(1)B;受热均匀;(2)﹣4;(3)②;变大。
(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浮力: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 浮力,共38页。
(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压强: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压强,共68页。
(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6 质量与密度: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6 质量与密度,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