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
展开每日时评必背
“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白龙
来源:人民论坛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 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介绍阅读现状:“云阅读”火爆】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
“云时代”的“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
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美的思想画卷。
【介绍“云阅读”的优势:方便快捷,让人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
【论述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是对立面,其内核是一致的,都是读书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5G 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论述“云阅读”相比纸质阅读有一定的劣势,倡导青少年多读纸质书】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人文之光。
【结尾发出号召,用好“云书房”,多多阅读】
【精读细思】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的优劣一直是大家争不休论的话题。数字阅读好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观点。本篇时评站在非常客观的角度,既分析了数字阅读的独特优势,也论述了其不足,最终将 核心落脚到读者应当利用好“云时代”,读更多好书,更好地读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观点:“由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的转变,有点类似从竹简阅读到纸张阅读的转变,开始人们总会有些不适应。但阅读的内容精彩与否,与载体无关。”
每日素养必练
1.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婆媳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
2.下列将《乡土中国》中描述的现象与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不识字—面对面社群没有文字的需要。
B.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国乡下佬公私界线分明。
C.乡土社会夫妇排斥私情——小家族所求的是稳定。
D.籍贯不因迁徙而改变——血缘是乡土社会稳定的力量。
每日方法点睛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有:①人物称谓——古代的习惯称谓,包括名、字、别号、谥号,以及敬称谦称、特殊称谓等。②科举制度。不同时期,科举制度有所不同。如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③古代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任免官职的有关习惯说法。④礼制——冠礼、婚姻、丧葬等。⑤纪年方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干支年号混合纪年等。
学习和记忆文化常识的方法
1.分类串记法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2.注意联系教材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给我们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考中对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大部分与教材内容相关,且主要从阅读的文本中来,即使有个别新词,也较简单,只要联系教材来理解即可。如例题可联系《红楼梦》,其中荣国公、宁国公的爵位便是世袭的。
3.联想记忆法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拜、除、征→迁、擢、拔→调、出、徙→罢、贬、左迁
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降低官职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4.加强针对训练
文化常识的识记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可制作小卡片,强化记忆;也可同学间互相出题,互相考查,增强解题悟性等。
每日提升必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穗的故事
常辰哲
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
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
“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
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
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
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
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
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
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
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
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
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
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
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
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
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
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
(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军人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形象,同时也热情讴歌了边疆战士。
B.小说中多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乡村的麦浪,也有雪域高原的青稞和戈壁滩的风沙,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C.小说中交代副连长军校毕业、重返汽车连的经历,并着力刻画他工作认真、关心士兵的形象,以个体展现群体,展现了边疆战士的戈壁滩精神。
D.复习时,麦穗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但始终坚持不放弃,最终顺利考上军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麦穗的故事”,既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交代小说的主人公——麦穗,又与文中多处关于麦子的梦相呼应。意蕴丰富,暗示小说主题。
B.人武部政委初见麦穗就赞他是“好小伙”,副连长鼓励他去考军校时也赞麦穗为“好小伙”,前后呼应,侧面衬托出麦穗的虎气勃勃和优秀。
C.将要去军校报到的麦穗,在登火车前才收到外出执行任务的连队回信,是因为连队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回信,为下文麦穗决心学成归来埋下伏笔。
D.小说结尾处写麦穗梦见麦子,展现出麦穗不忘初心、奉献边防的精神,也表现出他思念亲人、怀恋故乡的人性温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3.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探究促使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敌骑出没塞下,掩杀守墩军,敏伏壮士突擒之。修治垣堑,敌不敢犯。十五年,召为兵部右侍郎。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二十一年改督漕运,寻召拜户部尚书。先是,敏在大同,见山东、河南转饷至者,道远耗费,乃会计岁支外,悉令输银。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赢治军装,交便之。自是北方二税皆折银,由敏始也。崇文门宣课司税,多为势要所侵渔。敏因马文升言请增设御史主事监视。御史陈瑶斥敏聚敛,敏再疏求去。帝慰留之。贵戚请隙地及牧马场千顷,敏执不可,事得寝。当宪宗末,中官、佞幸多赐庄田。既得罪,率辞而归之官,罪重者夺之,然不以赋民。敏请召佃,亩科银三分,帝从之,然他庄田如故也。会京师大水,敏乃极陈其害,言:“今畿辅皇庄五,为地万二千八百余顷;勋戚、中官庄三百三十有二,为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官校招无赖为庄头,豪夺畜产,戕杀人,污妇女,民心痛伤,灾异所由生。请尽革庄户,赋民耕,亩概征银三分,充各宫用度。无皇庄之名,而有足用之效。至权要庄田,亦请择佃户领之,有司收其课,听诸家领取。悦民心,感和气,无切于此。”弘治四年,得疾乞休,帝为遣医视疗。诏敏乘传归。未抵家卒。赠太子少保,谥恭靖。敏生平笃行谊,所得禄赐悉以分昆弟、故人。里居时,筑室紫云山麓,聚书数千卷,与学者讲习。及巡抚大同,疏籍之于官,诏赐名紫云书院。大同孔庙无雅乐,以敏奏得颁给如制云。
(节选自《明史•李敏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B.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土/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C.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D.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通过水道运往京师或其他地点的运输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土地、水利、赋税、户籍、粮饷、财政收支等。
C.宣课司,官署名。明代设于京师顺天府的税务机构,掌商业税和财产税的征课。
D.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传统的中国城市基本都有孔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敏治边有方,效果显著。在巡抚大同时,面对外敌侵扰,李敏埋伏壮士进行突袭,擒获敌人,并且加固边防守御,从此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B.李敏体恤军民,积极改革。先前,从山东、河南转运粮饷到大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李敏规定除每年必需外,均以银两代替粮饷。
C.李敏不畏权贵,忠于职守。针对崇文门宣课司赋税被权要侵吞一事,李敏请求马文升增设御史进行监督;权贵请求空闲地及牧马场土地,他坚决反对。
D.李敏重德轻财,兴办书堂。他平生重视德行,将自己的俸禄赠送给兄弟、故交,曾修筑书堂,收集几千卷图书,后将书院献给国家,皇帝下诏赐名。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逾四年,病归。河南大饥,条上救荒数事。
(2)民轻赍易达,而将士得以其赢治军装,交便之。
9.李敏针对京城庄田弊端向皇帝进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庄田的危害及革除庄田会带来的好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
元好问
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10.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_________。
11.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童谣,赋予节气诗的意境、歌的旋律。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自然启蒙。一月两节气,如车轮旋转,推着时光匆匆向前。这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我们如果顺着节气的根脉追溯,最早显现春之端倪的并非是柳梢枝头,而是残冬瑞雪。白雪就是写满春汛的素笺,草地就是春潮萌生的家园。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就像天地孕育的二十四个角色,迎来送往,相互守望,在进退自如的秩序中完成四季的轮回。“冬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我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 )”是动态的风;“( )”是探问的风;“( )”是爱抚的风;“( )”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的大地,才能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12.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④春风不度玉门关
A.②③④①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①④②③
1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 )
A.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思念是翅膀的痕迹
B.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C.七叶树呵/你穿了红的衣裳嫁与谁呢
D.一头青牛走来闲卧/慢慢地咀嚼碧绿的岁月/岁月在牛嘴里发出响声
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风生水起,②_________________,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改弦易辙。从板起面孔到俯下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具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③_________________。
1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奋斗者”全海深水载人潜水器成功潜入地球最深处,并成功坐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北京时间早晨约4:20,“奋斗者”潜水器从“发现1”母船机库中缓慢发射,然后被A架稳稳吊起并投入水中。蛙人脱钩后,开始注入水潜水。在8:12左右,“奋斗者”成功地坐在海底,到达海底,深度为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深度记录。11月28日上午,随着一阵汽笛声响,在马里亚纳海沟结束科考任务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海南三亚南山港码头靠泊下锚,“奋斗者”号也随船胜利返航。
评卷人
得分
一、名著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四、选择 简答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 这是一份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