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件(2022二轮)】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策略
展开全国卷高考命题所用文本的文字量在600字左右。2021年前文本都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2021年全国命题四套卷全部选自“纪事本末”类事件。从近年高考选文来看,大都与中学教材关联,所选人物、事件大多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突显“立德树人”的核心,旨在引导中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及名人,特别是那些对当代青少年有榜样作用名人、能映射当代社会重大现实的历史事件,从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功能,起到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历史事件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选材:文本材料都节选自“二十四史”,皆以人物(能臣、名流、名将)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
一、快速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快速浏览文章主要内容及注释,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二、再读——厘清人物关系,把握传主事迹1.厘清人物关系传记文中的人物大多为朝廷官员,故与其相关的人物还有皇帝、上司、同僚、下属及百姓等。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读懂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阅读人物传记,一定要有梳理人物关系的意识,一定要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件事情是谁做的,这样才能明确文意,为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内容做准备。
2.厘清事件头绪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一个人,但不一定只写一件事,也可能是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在厘清事件头绪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词、地点词和官职词的变更。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和信息的筛选,一般要关注何时、何地、何事;而官职的变更往往与事件结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另外,梳理人物关系和梳理事件头绪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几件事都和某一人有关,有时一件事和多人有关,因此还要注意不同人对某件事的态度。
三、三读——结合具体题目,揣摩文中词句题目本身往往也是理解文意的线索或钥匙,因此,文言文阅读的第三步,就是将文章和题目联系起来读。这遍阅读,又可以分成两步。1.读题目,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的第三题通常是选择题,这道题往往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分析。这四个选项,涉及文章中的许多内容,对理解文章有不可忽视的提示作用。2.看题眼,以“境”解题所谓“题眼”,即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点。文言文阅读中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断句还是概括分析、翻译题,都有一定的考查点(赋分点),这些考查点大多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或难点。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对前后文相关语意的分析、对相邻词语语法功能的定位来解答,即以“境”解题。
四、一知——知道古代人物传记的常用词语因为古代人物传记的传主大多为能吏名臣,所以表官职名称以及官职授予、变动的词语很多;与官员履责行事有关的词语,如觐见、劝诫、弹劾、济民、赈灾等重复率极高。了解这些常用词语的含义,也是读懂古代人物传记所必需的。
选材:文本材料都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等
二、重点阅读——梳理文意,关注评价1.单一事件文章:划分起因、经过、结果,为经过厘清层次 多个事件文章:明确每个事件的起止
2.圈画重点信息,梳理事件的进展变化、关涉要素
3.关注言行、观念、关系、因果等细节
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PPT,共1页。
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PPT,共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句式):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句式),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