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PPT01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PPT02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PPT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教学课件ppt,共6页。

    课题

    荷塘月色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补充

    教学要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1—3段落)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其多种含义

    “举杯邀明月,对印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二、新授课

    1、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了解社会背景:

    1927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3请学生听朗诵带,注意字词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设置问题,分析课文

    1、本文讲述了作者朱自清怎样的一次经历?

    提示——月下散步

    2、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提示——行踪:家里--路上--荷塘--(路上)--门前()

            情绪: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3、作者为什么要月下独自出门?

    提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政局动荡、家事纷扰)

    4、作者最后找到宁静了么?

    提示:没有——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不宁静的原点)

    5、作者笔下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提示:荷塘——月色(月下荷塘-塘上月色)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    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第二部分:2-3  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第三部分:4-6  荷塘月色,景语情语。

    第四部分:7-8  江南采莲,向往崇敬

    1-3段落分析

    第一段分析

    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第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

    第二段点拨分析: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写去荷塘必经的小路。概述了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小煤屑幽僻寂寞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

    整段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衬托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整段写出了一种寂寞的气氛,衬托出淡淡的忧愁。

    小结:第二自然段,虚实结合,总写荷塘月色。寥寥几笔,勾勒荷塘四周环境,为下文具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作了铺垫。
    第三段分析

    1句:描写了作者独游荷塘的姿态神情。

    234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独处月下于白天不同,说明现在自由,而白天没有自由。这里,再说平常身不由己。

    5句:作者三说平常身不由己。

    小结:作者在夜阑人静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时不得自由,流露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把上面这些话和文章开首的那句话联系起来看,作者在现实世界的苦闷跃然纸上。

    6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既是下文详细描写荷塘月色的起领,又流露出压抑不自由的作者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

    自由(淡淡的喜悦)——(苦闷) 
          小结:第3自然段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披露文章开头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用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三、小结

    前三段中作者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想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心灵的宁静(荷塘月色),在这里暂时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爱国人士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后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和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联系

    2、预习文章4-6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相同

    教学重点:45段落,情景描写,尤其是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讲解。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1-3段落:作者怀着排除烦闷的心情来到荷塘边上,月色淡淡,独步塘岸,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写得很超脱现实,应该说这是作者内心所渴望而在现实达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

    二、新授课

    讲读第4小节:

    请同学朗读第4节,并划出本节的比喻句。

    [提问]: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解析]: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                田田(多)

                        荷叶  亭亭(美

     [板书]             零星点缀、白(色)      形态美

                         荷花  如明珠、如星星(光)

                                  袅娜、羞涩(态)

                          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动态美

                                   象闪电(快)

                            荷波    凝碧(色)

                            流水:脉脉(态)  

    [讲解]: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问]: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解析]: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提问]:这种修辞手法以前的课也出现过,试举些例子。

    [解答]1、“……他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绿》)

    2、“……绿茸茸的草板,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长江三峡》)

    [解析]: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颤动、闪电、霎时、传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五)讲解第五节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如何写荷塘的月色。

    [提问]:作者写月色时用了哪些动词?

    [解答]:泻、浮、洗。

    [提问]: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轻柔的动态,“升”则失之轻柔。

    [讲解]: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如流水流动

    三、小结。

         作者笔下,画面美丽、气氛宁静,情调优雅。荷塘月色四字完美的体现。“美、静、雅”是其特点

    四、布置作业

    1、背诵45两段。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正面)月光    

                       轻柔

              月色     青雾:浮、轻纱的梦     光与景的和谐

     

                     (反面)(侧面)

                                            黑影、倩影

     

     

    教后录——分析文章的结构,及对作者基本情况的了解,对深入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文章中出现的新的修辞手法,讲解要注意,通感、博喻。尝试引导学生欣赏45段落的经典描写。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字词,作者的行踪,月色下的荷塘,情调美,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赏析,有袅娜地开着的,第六自然段,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赏美文荷塘月色,欣赏景美,语言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