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河南省河南师大附中中考数学冲刺押题卷(四)+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715的相反数是( )
A. −715B. −157C. 715D. 157
餐桌上的一蔬一饭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00000000千克,此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109B. 50×109C. 5×1010D. 0.5×1011
下列几何体中,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都是圆的是( )
A. B. C. D.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E为BC上一点,将△ABE沿着AE折叠至△ADE的位置,B点正好与D点重合,若∠ABC=70°,则∠DEC的度数为( )
A. 20°
B. 25°
C. 30°
D. 35°
下列运算正确的有( )
A. (−2xy)2=−4x2y2B. x6÷x3=x2
C. (x−y)2=x2−y2D. x2+x2=2x2
已知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那么x1,x2,…,x30的平均数为( )
A. a+bB. a+b2C. 10a+30b40D. 10a+20b30
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2a+b.例如3⊗4=2×3+4,若x⊗(-y)=2018,且2y⊗x=-2019,则x+y的值是( )
A. −1B. 1C. 13D. −13
在反比例函数y=1−3k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x1<0<x2,y1<y2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k≥13B. k>13C. k<−13D. k<13
如图,在⊙O中,CD是⊙O的直径,AB⊥CD于点E,若AB=8,CE=2,则⊙O的半径为( )
A. 25
B. 5
C. 3
D. 5
如图,矩形ABCD中,AB=7,BC=12,E为边AD的中点,点F为边CD上一点,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EH,若点H恰好在线段BF上,则CF的长是( )
A. 3
B. 3.5
C. 4
D. 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在实数-5,-3,0,π,6中,最小的一个无理数是______ .
将下列数轴上的x的范围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1)______
(2)______ .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4、……、A2n-1、A2n、A2n+1在x轴上,且OA1=A1A2=A2A3=A3A4=……=A2n-1A2n=A2nA2n+1=1,作A1B1∥A2B2∥A3B3∥A4B4∥A5B5∥⋯⋯A2n+1B2n+1∥y轴,分别交直线y=3x于B1、B2、B3、B4⋯⋯B2n、B2n+1,连接B1A2、A2B3、B3A4、A4B5、B5A6⋯⋯B2n-1A2n、A2nB2n+1,设△B1A1A2的面积为S1,△B2A2B3的面积为S2,△B3A3A4的面积为S3,△B4A4B5的面积S4,△B2n-1A2n-1A2n的面积为S2n-1,△B2nA2nB2n+1的面积为S2n,则S1+S2+S3+⋯⋯S2n-1+S2n的值是______.
已知一个半径为6的扇形面积是4π,则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
如图,Rt△ABC中,∠C=90°,AC=6,BC=8,将△ABC沿AD折叠,使AC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
如下表是由1开始的连续的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个体的解答.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______ ,它是自然数______ 的平方,第8行共有______ 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 ,最后一个数是______ ,第n行共有(______ )个数;
(3)求第21行各数之和.
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各年级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精确到1h),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a的值为______,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______,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求出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如果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你估计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我省森林保护区开展了寻找古树活动.如图,发现古树AB是直立于水平面,为测量古树AB的高度,小明从古树底端B出发,沿水平方向行走了26米到达点C,然后沿斜坡CD前进,到达坡顶D点处,DC=BC.在点D处放置测角仪,测角仪支架DE高度为0.8米,在E点处测得古树顶端A点的仰角∠AEF为15°(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斜坡CD的坡度(或坡比)i=1:2.4.
(1)求斜坡CD的高;
(2)求古树AB的高?(已知sin15°≈0.26,cs15°≈0.97,tan15≈0.27°)
A城有肥料200t,B城有肥料300t.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C乡需要肥料240t,D乡需要肥料260t,其运往C、D两乡的运费如表:
设从A城运往C乡的肥料为xt,从A城运往两乡的总运费为y1元,从B城运往两乡的总运费为y2元.
(1)分别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试比较A、B两城总运费的大小;
(3)若B城的总运费不得超过3800元,怎样调运使两城总费用的和最少?并求出最小值.
如图,△ABC内接于⊙O,弦AD平分∠BAC,AD交BC于点E,且BE=CE.
(1)如图1,求证:AD为⊙O的直径;
(2)如图2,点P为弧CD上一点,连接AP交BC于点F,过点P作⊙O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GH⊥PF于点H,求证:PH=FH;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DF,且∠DFB=3∠PAD,点R在CG上,连接DR,DR交CH于点N,RN=RG,HN=1,DF=5,求DE的长.
如图,一次函数y=-x+b与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A(m,3)和B(3,1).
(1)填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
(2)点P是线段AB上一点,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连接OP,若△POD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
如图1,在Rt△ABC中,D为AB的中点,P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PD,PA.若BC=4,AC=3,设PC=x(当点P与点C重合时,x的0),PA+PD=y.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计算,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数据:2≈1.414,10≈3.162,13≈3.606)
(2)如图2,描出剩余的点,并用光滑的曲线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
①函数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
②函数有最小值,也有最大值
③当x>43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④当y>5.5时,x的取值范围是x>2.5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即:如图①,Rt△ABC中,∠C=90°,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则CD=AD=BD=12AB.
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①,Rt△ABC中,∠C=90°,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且CD=AC=1.试求出BC的长度;
(2)四边形ABCD中,AB∥CD,∠BAD<90°.
(ⅰ)如图②,点E、F分别是CD、AB的中点,∠A+∠B=90°.求证:EF=AF-CE;
(ⅱ)若AD∥BC,点P是射线OA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不重合),分别过点A、C作AE⊥BP于E,CF⊥BP于F,连结OE,∠BEO=30°.猜想并写出线段OE、CF、A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答案】C
【知识点】相反数
【解析】解:-715的相反数是715,
故选:C.
根据相反数的概念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相反数的问题,关键是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绝对值较大的数
【解析】解:50000000000千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1010,
故选:C.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3.【答案】B
【知识点】作图-三视图
【解析】解:球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都是圆,
故选:B.
根据视图的定义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三视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视图的定义,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答案】C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将△ABE沿着AE折叠至△ADE的位置
∴AB=AD,∠BAE=∠DAE,∠B=∠EDA=70°
∵AB∥CD,AB=BC=AD
∴∠B=∠DAB=70°,∠C+∠B=180°,∠C=∠CDA
∴∠C=∠CDA=110°
∴∠CDE=40°
∴∠DEC=180°-∠C-∠CDE=30°
故选:C.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D,∠BAE=∠DAE,∠B=∠EDA=70°,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B=∠DAB=70°,∠C+∠B=180°,∠C=∠CDA=11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平行线的性质,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
【解析】解:A、原式=4x2y2,错误;
B、原式=x3,错误;
C、原式=x2-2xy+y2,错误;
D、原式=2x2,正确.
故选:D.
各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熟练掌握公式及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知识点】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解析】解:因为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则有x1+x2+…+x10=10a,
因为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则有x11+x12+…+x30=20b,
∴x1,x2,…,x30的平均数=10a+20b30.
故选:D.
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利用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可求出x1+x2+…+x10=10a,x11+x12+…+x30=20b,进而即可求出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加权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7.【答案】D
【知识点】灵活选择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数的运算
【解析】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x−y=2018①4y+x=−2019②,
①+②得:3x+3y=-1,
则x+y=-13.
故选:D.
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到方程组,两方程左右两边相加即可求出所求.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x1<0<x2,y1<y2,
∴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1-3k>0,
∴k<13.
故选:D.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于是得到1-3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9.【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设⊙O的半径为r,
∵CD是⊙O的直径,AB⊥CD,AB=8,
∴AE=12AB=4,
在Rt△OA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OE2=OA2,
即42+(r-2)2=r2,
解得:r=5,
即⊙O的半径为5,
故选:D.
由垂径定理得AE=12AB=4,再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旋转的基本性质
【解析】解:过H点作MN⊥AD,则MN∥CD,
∵AB=7,BC=12,E为边AD的中点,
∴AE=ED=6,
∵∠FEH=90°,
∴∠MEH+∠DEF=90°,
∵∠DEF+∠DFE=90°,
∴∠MEH=∠DFE,
在△MEH和△DFE中
∠MEH=∠DFE∠EMH=∠D=90°EH=EF
∴△MEH≌△DFE(AAS),
∴ME=DF,MH=DE=6,
∴HN=7-6=1,
设CF=x.则DF=7-x,
∴ME=7-x,
∴BN=AM=6-(7-x)=x-1,
∵NH∥CF,
∴△BNH∽△BCF,
∴BNBC=HNCF,即x−112=1x,整理为x2-x-12=0,
解得x1=4,x2=-3(舍去)
∴CF的长是4,
故选:C.
设CF=x.则DF=7-x,过H点作MN⊥AD,则MN∥CD,易证得△MEH≌△DFE(AAS),得出ME=DF=7-x,MH=DE=6,进而得出HN=1,然后通过证得△BNH∽△BCF,得到BNBC=HNCF,即x−112=1x,解方程即可求得CF.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作出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3
【知识点】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实数大小比较
【解析】解:∵-5<-3<0<6<π,-5是有理数,
∴最小的一个无理数是-3.
故答案为:-3.
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法则可得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关键是掌握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答案】x≤−2x≤1;x<−2x>1
【知识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解析】解:(1)∵1、-2两点处是实心圆点且折线向左,
∴不等式为x≤−2x≤1..
故答案为:x≤−2x≤1;
(2)∵1处是空心圆点且折线向右,-2处是空心圆点且折线向左,
∴不等式为x<−2x>1.
故答案为:x<−2x>1.
(1)根据1、-2两点处是实心圆点且折线向左可得出不等式组;
(2)根据1处是空心圆点且折线向右,-2处是空心圆点且折线向左可得出不等式组.
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32(2n2+n)
【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A1(1,0),A2(2,0),A3(3,0)(2n,0),
∴B1(1,3),B2(2,23),B3(3,33)(2n,2n3),
∴S1=12×A1A2•A1B1=32,S2=12×A2A3•A2B2=3,S3=12×A3A4•A3B3=332,
∴S2n=12×2n×2n3,
∴S1+S2+S3++S2n-1+S2n=32×(1+2+3++2n)=32×2n(2n+1)2=32(2n2+n).
故答案为:32(2n2+n).
根据题意和图像可求出A1(1,0),A2(2,0),A3(3,0)(2n,0),B1(1,3),B2(2,23),B3(3,33)(2n,2n3),利用三角形面积可求出规律,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求出前几个三角形面积找到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答案】40°
【知识点】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解:∵r=6,S扇形=4π,
∴ S扇形==,
解得 n=40;
∴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为40°.
故答案为:40°.
15.【答案】3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
【解析】解:∵Rt△ABC中,∠C=90°,AC=6,BC=8,
∴AB=62+82=10.
∵△AED由△ACD翻折而成,
∴AE=AC=6,CD=DE,
∴BE=AB-AE=10-6=4.
设CD=x,则DE=CD=x,BD=8-x,
在Rt△BDE中,
∵BE2+DE2=BD2,即42+x2=(8-x)2,解得x=3.
故答案为:3.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由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E=AC=6,设CD=x,则DE=CD=x,BD=8-x,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答案】64;8;15;n2-2n+2;n2;2n-1
【知识点】数式规律问题
【解析】解:(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64,它是自然数8的平方,第8行共有15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n2-2n+2,最后一个数是n2,第n行共有(2n-1)个数;
(3)第21行的第一个数为212-2×21+2=401,最后一个数是441,一共41个数,
数字和为(401+441)×41÷2=17261.
故答案为:64,8,15;n2-2n+2,n2,2n-1
(1)排列的数为自然数,最后的一个数是所在行数的平方,每行数的个数为1,3,5,…的奇数列,即可得到所求之数;
(2)由(1)得出第n行最后一数为n2,则第一个数为n2-2n+2,每行数由题意知每行数的个数为1,3,5,…的奇数列,故个数为2n-1;
(3)利用(2)的规律算出第21行的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以及数的个数,利用求连续自然数的方法求得答案即可.
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和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7.【答案】45% 18
【知识点】加权平均数、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近似数、中位数、众数、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解析】解:(1)a=1-30%-5%-20%=45%,
调查总人数:12÷20%=60(人),
“睡眠8小时”的学生人数:60×30%=18(人),
“睡眠7小时”的学生人数:60×45%=27(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5%,18;
(2)平均数为:6×20%+7×45%+8×30%+9×5%=7.2(时),
学生睡眠时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7小时,约占45%,因此中众数是7,
将60名学生的睡眠时间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7小时,因此中位数是7,
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2,中位数是7,众数是7;
(3)1200×(45%+20%)=780(人),
答:该校1200名学生中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大约有780人.
(1)样本中“睡眠6小时”的有12人,占调查人数的20%,可求出调查人数,进而求出“睡眠7小时”“睡眠8小时”的人数,从而确定a的值,补全条形统计图;各组频率之和为1,可求出a的值,求出“睡眠7小时”的学生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
(2)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求出结果即可;
(3)“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调查人数的(45%+20%),可求出总体中“睡眠不足8小时”的学生人数.
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8.【答案】解:(1)过点E作EM⊥AB于点M,延长ED交BC于G,
∵斜坡CD的坡度(或坡比)i=1:2.4,BC=CD=26米,
∴设DG=x米,则CG=2.4x米.
在Rt△CDG中,
∵DG2+CG2=DC2,即x2+(2.4x)2=262,解得x=10,
∴DG=10米,CG=24米,
答:斜坡CD的高为10米;
(2)∵EM⊥AB,AB⊥BG,EG⊥BG,
∴四边形EGBM是矩形,
∵EG=ED+DG=0.8+10=10.8米,BG=BC+CG=26+24=50米.
∴EM=BG=50米,BM=EG=10.8米.
在Rt△AEM中,
∵∠AEM=15°,
∴AM=EM•tan15°≈50×0.27=13.5米,
∴AB=AM+BM=13.5+10.8=24.3(米).
答:古树的高AB约为24.3米.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1)过点E作EM⊥AB于点M,根据斜坡CD的坡度(或坡比)i=1:2.4可设DG=x米,则CG=2.4x米,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进而可得出CG与DG的长;
(2)可得出EG的长.由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四边形EGBM是矩形,故可得出EM=BG,BM=EG,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M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答案】解:(1)根据题意得:y1=20x+30(200-x)=-10x+6000,
y2=10(240-x)+15(300-240+x)=5x+3300.
(2)若y1=y2,则-10x+6000=5x+3300,解得x=180,
A、B两城总费用一样;
若y1<y2,则-10x+6000<5x+3300,解得x>180,
A城总费用比B城总费用小;
若y1>y2,则-10x+6000>5x+3300,解得0<x<180,
B城总费用比A城总费用小.
(3)依题意得:5x+3300≤3800,
解得x≤100,
设两城总费用为W,则W=y1+y2=-5x+9300,
∵-5<0,
∴W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100时,W有最小值8800.
200-100=100(t),240-100=140(t),100+60=160(t),
答:当从A城调往C乡肥料100t,调往D乡肥料100t,从B城调往C乡肥料140t,调往D乡肥料160t,两城总费用的和最少,最小值为8800元.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
【解析】(1)根据题意即可得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1)的结论列方程或列不等式解答即可;
(3)设两城总费用为y,根据(1)的结论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得出x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是关键.注意到(2)需分类讨论,
20.【答案】解:(1)如图连接BD,CD,
∵OD平分∠BAC,
∴∠BAD=∠CAD,
∵∠CAD=∠CBD,∠BAD=∠BCD,
∴BD=CD,
∵BE=CE,
∴DE⊥BC即∠ADB+∠EBD=90°,
∵∠ABC=∠ADC∠ECD+∠EDC=90°,
∴∠ABC+∠CBD=90°
∴∠ABD=90°,
∴AD是圆O的直径;
(2)连接OP,
∵PG是圆O的切线,
∴GH⊥PF,
∴∠HCP+∠CPH=90°,
∴∠GPH+∠OPH=90°,
∴∠HGP=∠OPH,
∵OP=OA,
∴∠HGP=∠OPH,
∴∠HGD=∠OPH=∠OAD,
∵∠FGH+∠GFH=∠EAF+∠EFA=90°,
∵∠EFA=∠GFH,
∴∠FGH=∠EAF,
∴∠HGP=∠FGH,
∴∠HGP+∠HPG=∠FGH+∠GFH=90°,
∴∠HPG=∠HFG,
∴PG=FG,即PH=FH;
(3)∵∠DFB=3∠PAD,连接PC,
∵RN=RG,
∴∠RNG=∠RGN,
∵HN=1,DF=5,
∵∠PAD=∠PCD,
由几何关系可知:EF=HN,
∴EF=1,
∴DE=52−12=26.
【知识点】圆的综合
【解析】(1)根据OD平分∠BAC得到∠BAD=∠CAD,再由圆周角定理以及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2)连接OP,PG是圆O的切线得出∠HCP+∠CPH=90°,由∠GPH+∠OPH=90°,得出∠HGP=∠OPH,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倒角得出PH=FH;
(3)∠DFB=3∠PAD,连接PC,则有RN=RG,进而得出∠RNG=∠RGN,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E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等角的余角相等,解直角三角形,切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解:(1)y=-x+4;y=3x;
(2)设P(x,y),
由(1)可知:1≤x≤3,
∴PD=y=-x+4,OD=x,
∴S=12x(-x+4)=−12x2+2x=−12x−22+2,
∵a=−12,S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2时,S取得最大值2
当x=1时,S=32,x=3时,S=32,
∴S的取值范围为:32≤S≤2.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1)先将B(3,1)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出k的值,然后将A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出m的,再根据A点的坐标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的坐标为(x,y),由于点P在线段AB上,从而可知PD=y,OD=x,由题意可知:1≤x≤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出S的范围.
【解答】
解:(1)将B(3,1)代入y=kx,
∴k=3,
∴y=3x,
将A(m,3)代入y=3x,
∴m=1,
∴A(1,3),
将A(1,3)代入y=-x+b,
∴b=4,
∴y=-x+4.
故答案为y=-x+4;y=3x;
(2)见答案.
22.【答案】5.0 6.0 ②③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解析】解:(1)当x=1时,作出图形如图1,
过点D作DE⊥BC于点E,则DE=12AC=32,EC=12BC=2,
∵CP=1,
∴EP=1,AP=AC2+PC2=32+12=10,
∴PD=DE2+PE2=(32)2+12=132,
∴PA+PD=10+132≈0.50,即y≈0.50,
当x=3时,图形如图2,
过点D作DE⊥BC于点E,则DE=12AC=32,EC=12BC=2,
∵CP=3,
∴EP=1,AP=AC2+PC2=32+32=32,
∴PD=DE2+PE2=(32)2+12=132,
∴PA+PD=32+132≈0.60,即y≈0.60,
故答案为:0.50,0.60.
(2)通过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如下,
.
(3)由图象可知,有最小值,也有最大值;当y>5.5时,x的取值范围是x>2.5,
∴正确的有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1)根据题意作出对应的图形,过点D作DE⊥BC于点E,然后由勾股定理跟别求得PD和PA的长,最后得到PD+PA的值,即y的值;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即可;
(3)根据函数的图象得到函数的性质.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题目条件作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23.【答案】(1)解:∵CD为斜边AB上的中线,且CD=AC=1,
∴AB=2CD=2,
∴BC=AB2−AC2=22−12=3,
∴BC的长度为3;
(2)(i)证明:延长AD和BC交于点G,
∵∠A+∠B=90°,点E、F分别是CD、AB的中点,
∴∠G=90°,FE延长线过G点,
∴CE=GE,AF=GF,
∴EF=GF-GE=AF-CE;
(ii)解:AE+CF=OE或CF-AE=OE,理由如下:
∵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点P是射线OA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A不重合),
∴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点P在线段OA延长线上,作OM⊥EF于M,如下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四边形AEFC是直角梯形,且OM是梯形AEFC的中位线,
∴AE+CF=2OM,
又∵∠BEO=30°,
∴EO=2OM,
∴AE+CF=OE;
②点P在线段OA上时,延长EO交CF于点N,作OH⊥PB于H,
∵AE⊥EF,CF⊥EF,
∴AE∥CF∥OH,
∴∠EAO=∠OCN,
又∵OA=OC,∠EOA=∠CON,
∴△AOE≌△CON(ASA),
∴CN=AE,OE=ON,
∴OH是△EFN的中位线,
∴OH=12FN=12(CF-CN),
∵∠PEO=30°,
∴OH=12OE,
∴12(CF-CN)=12OE,
即CF-CN=OE,
又∵AE=CN,
∴CF-AE=OE,
综上,线段OE、CF、A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E+CF=OE或CF-AE=OE.
【知识点】四边形综合
【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B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即可;
(2)(ⅰ)延长AD和BC交于点G,则∠G=9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CE=GE,AF=GF,则可得证结论;
(ii)分P点在线段OA上和P点在OA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得出线段OE、CF、AE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C(元/t)
D(元/t)
A
20
30
B
10
15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y
5.5
5.15
______
4.94
5.1
5.5
______
6.7
7.5
2022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中考数学冲刺押题卷(二)(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中考数学冲刺押题卷(二)(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河南师大附中中考数学内部模拟押题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河南师大附中中考数学内部模拟押题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数学冲刺押题卷(一)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南省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数学冲刺押题卷(一) (word版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