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句式+精题练习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题型详解,方法技巧指导,倒装句,被动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中考语文文言文 翻译技巧 文言句式 精题练习翻译一、考点题型详解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必考考点。翻译的题型,各省市以主观题为主,要求把重点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也有一些省市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要求选择翻译恰当的一项。例如: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_______________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_______________  1.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文言文翻译属于综合性很强的题型。做好这类考题,必须以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的准确理解为前提,以对文意的正确把握为保证。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词,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活用词、多义词等与现在不同的词语,要重点译出,这些往往都是得分点。特殊句式也要注意:判断句(译成“……是……”),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要调换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省略句(补出省略的成分,补出部分用括号)。(一)翻译的要求: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二)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译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特别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二、方法技巧指导直译和意译是对译文的总体分类,在今译时还应运用具体的翻译方法。具体方法大体包括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项。1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和句法结构,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古文今译最基本的方法。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改变原句词序的句法,只要对原句中的字词,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最恰当的有对应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就可以了。文言文单音节词较多,要注意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节词。尤其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例:“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译为:“(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除( )内是必要的增补外,字词,古今是一对一的关系;词序、句法结构,古今相同。这种翻译方法就是对译。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便于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由于古今汉语相同之处颇多,所以对译也就成了古文今译的一种基本方法。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应尽量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不清楚的,才可做适当调整。2移位。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特殊词序,今译时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1)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何陋之有3)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4)状语后置:战于长勺3.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的地方,今译时需做必要的增添补充。常见的省略句有:1)省略主语:(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3)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4.删减。古代汉语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删除不译。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译为:“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原文中十位数与个位数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有”字,今译时可删除不译。再如:“夫战,勇气也。”可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今译时可删去不译。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今译时删去不译。5保留。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径直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一些专有名词,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可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种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变通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信实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操作程序”,这就是:第一步,对译。将古文中词语的现代意义对应着写下来,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选择多义词的意义。如果不能理解,看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词。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第二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保留等)。如果按部就班,即使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附】初中文言文四类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副词“则”“为”“悉”“皆”“乃”“本”等表示判断,也比较多见。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臣本布衣。(《出师表》)3.在文言文中也有用“是”作判断动词的,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省略句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由是先主遂诣亮,(先主)凡三往,(先主)乃见(诸葛亮)。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三、倒装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一)宾语前置宾语一般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有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恶、安、奚”等。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与谁”)②宋何罪之有?(“何罪之有”——“有何罪”)③问:“何以战?”(“何以”——“以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①忌不自信。(“自信”——“信自”)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之怠”——“弗怠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不欺余”)3.为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①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有何陋”)②宋何罪之有?(“何罪之有”——“有何罪”)③唯你是问(“唯问你”)④唯利是图(“唯图利”)4.介词宾语的前置。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二)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1.“中心词++定语”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2.“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核舟记》)为人五,窗八……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3.“中心词+定语+者”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②吴儿善泅者数百。(《观潮》)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三)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徐喷以烟。(《童趣》)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⑤屠惧,投以骨。(《狼》)(四)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谓语或表达某种感情,可以把主语与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翻译成现代汉语:你不聪明太厉害了,但由于现代汉语的习惯这样不顺,因此翻译成:你太不聪明了。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四、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①二虫尽为所吞。(《童趣》)②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②受制于人。(《孟子·滕文公上》)4.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5.没有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①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岳阳楼记》)②王之弊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典例精讲精练精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答案】 1.C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是“病”,嫌弃;句意为: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故选C【参考译文】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童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童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童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用水把炭都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精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逃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节选自《新唐书》)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译文:_______________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译文:_______________【答案】1.(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要忠于原文、语气不变,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本题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宜”,应当;“会”,适逢、正赶上;“矢”,箭;“遂”,于是、就;“去”,离开;“卒”,最终。【参考译文】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汴州,图谋袭击陈州。李侃是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兵数千平定诸县,李侃因城小而敌人势盛,想弃城逃走。妻子说:“敌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死而后已。您逃走了,还有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兵力少财力又不足,有什么办法呢?”妻子说:“县城如果失守,地成为贼人的地,仓廪府库都成了他们的积贮,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国家还有什么呢?请重赏招募敢死之士,还可望成功。”李侃就召集官吏百姓进入庭院中说:“县令确实是你们之主,但任期一满就走了,不像你们就生长在此地,祖先坟墓尚存于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哭泣,答应守城。于是当众宣布说:“凡用石头瓦块击中敌人的,赏钱一千文;用刀箭杀伤敌人的,赏钱一万文。”当时就有几百人主动报名守城。李侃率领他们登城守卫,杨氏亲自做饭慰劳众人。告诉敌人说:“项城父老坚持正义不愿投敌,得到我们的城池不足以显示威风,应该赶快离开,不然白白失败,没有好处。”贼人大笑。李侃中了流箭,回到家里,妻子责备他说:“你不在城上,那别人谁肯坚守呀?死在外面,还胜过躺在床上呀。”李侃马上登城。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下诏升李侃为太平县令。 精讲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扬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注释】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译文:_______________【答案】1.(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然自若。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把语句理通顺。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将重点词语翻译到位,切忌漏译关键词语。如:“储”“晏如”“称”“侯”。“晏如”在《五柳先生传》中学过,要能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静默好沉思,清静无为,嗜好欲望少。(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然自若。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岷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把他召来,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帝、哀帝、平帝年间,王莽、董贤都做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他们所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经历了三代皇帝都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名利。当时,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精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1.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精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⑤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译文:_______________ 精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译文:_______________  精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然则何以自给?译文:_______________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译文:_______________精练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习题。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帝素嫌其人,不与。译文:_______________2)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译文: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第13讲 文言句式-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第13讲 文言句式-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文件包含第13讲文言句式pptx、第13讲文言句式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 文言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这是一份第12讲 文言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文件包含第12讲文言文翻译pptx、第12讲文言文翻译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共1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