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5 摩擦力(5)(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736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5 摩擦力(5)(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8736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5 摩擦力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5 摩擦力教案,共4页。
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
知识掌握方面: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
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能力培养方面: 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我国磁悬浮列车介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棉布、毛巾等。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课题 首先旧知识回顾:然后以两个富有趣味性的视频1、雪后汽车追尾;难分难舍的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引入课题。.
(2)生活中的摩擦力 汽车靠摩擦力才能减速和停下来;手拿物体;洗衣服;如果摩擦力小了会怎样?就像雪地里的汽车会失去控制,冰面上的人寸步难行。摩擦力也可以大的惊人,交通工具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制约着速度。古老的交通工具马车的时速是10公里.现在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火车,汽车时速40—120千米,普通机车时速已经能达到时速300—400千米。我国上海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实验速度是460千米每时。2014年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已经达到1000千米每时。我国正在研究超级磁悬浮列车,时速将达到2900千米。速度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未来的交通工具会以更高的时速闪亮登场,所以我们还是要辩证的看待和接纳摩擦力。再通过一段视频有摩擦力的世界真好辩证认识生活中的摩擦力。
(3)体会感觉,明确问题
学生感受摩擦力:1、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并慢慢的拉动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模拟人走路,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说自己的感受,什么时候手受到桌面的摩擦?当手向前推的时候受到摩擦力方向?
提出关键词:阻碍 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产生处、物体具有何种状态时、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来讨论分析。从而给出静摩擦力的定义,找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产生条件。(投影静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产生条件)
(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1.承上启下,引出课题 推箱子被推动后,受到的还是静摩擦力吗?提示学生仿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推书为例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产生条件。(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方向、条件)
2.创设情景,鼓励猜想 结合动手的感受学生提出可能因素:压力,粗糙程度,受力面积,速度等 并分组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①制定探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既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应选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选定所需器材,明确基本步骤 确定实验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考虑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表格等等。
③分组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四名同学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每个大组抽取了一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将各组的结论汇集在一起,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5) 迁移发散,知识应用
回顾开始的拉书实验,很重的课桌我们可以推动,问什么轻轻的两本书却拉不开呢?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5 摩擦力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法设计,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小结归纳,讨论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5 摩擦力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提问,引入课题,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5 摩擦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