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1页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2页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展开

    这是一份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15页。
    易错20 表格类化学实验选择题
    【易错分析】
    表格类实验选择题常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具有知道面广,命题新颖,思考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这类题时,注意审清题中每个选项所给实验目的,分析其实验原理或化学反应的正确性;分析所选试剂及添加顺序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分析仪器的选择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或仪器的操作是否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原理是否匹配。分析时要和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将不熟悉的内容转换成已学的知识。
    【错题纠正】
    例题1、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
    说明该食盐试样不含KIO3
    B
    Cu(OH)2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Cu(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C
    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表明溶液中不一定存在
    D
    室温下向CuCl2和含少量杂质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到蓝绿色溶液
    证明除去了杂质FeCl3得纯净CuCl2溶液
    【解析】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该食盐试样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IO3,因观察钾元素的焰色,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故A错误;
    B.Cu(OH)2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铜和水,Cu(OH)2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氨合铜和水,但是不能和其他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B错误;
    C.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被硝酸氧化成,溶液中不一定存在,还有可能存在,故C正确;
    D.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会引入新的杂质亚铁离子,故D错误;
    【答案】C
    例题2、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解析】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二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
    A.H2C2O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正确;
    B.产生气泡证明有CO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反应方程式为:H2C2O4+2NaHCO3=Na2C2O4+2CO2 +2H2O 或,H2C2O4+NaHCO3=NaHC2O4+2CO2 +2H2O,故B正确;
    C.0.1 mo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
    D.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
    【答案】C

    【知识清单】
    1.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或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简易装置一般是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长颈漏斗的装置一般是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6)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氧气验满一般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一般是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将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二氧化碳验满一般是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氨气验满一般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氯气验满一般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7)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9)粗盐的提纯: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0)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一般为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一般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有过滤、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分液、萃取、渗析和盐析等。化学分离法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生成沉淀法;生成气体法;氧化还原法;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离子交换法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见类型如下: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4)“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物质的检验
    (1)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物质检验时对反应的一般要求: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反应要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等的选择;物质检验时常需排除干扰物的影响;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2)物质鉴定就是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在进行检验时,除了要考虑各离子的特征反应外,最重要的是要选取适当的措施排除离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只要排除干扰的方法得当,就可以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下面几点可供选择排除干扰方法和设计具体实验步骤时参考:除少数几种阴离子以外,阴离子检验时的干扰一般比较少,有可能进行分别检验。在检验同一试样中共存的阳离子时,相互干扰比较多。因此,在进行阳离子检验时,必须要首先排除干扰因素,然后再进行检验;在同一试样中,由于各种阴离子之间往往会发生相互反应,因此,可以共存的阴离子种类一般不会多。在同一试样中,由于阳离子之间相互反应的可能性一般比较小,因此可以共存的阳离子种类会比较多些;在阴离子检验中,有的阴离子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因此,可以首先在固体试样上滴加稀盐酸。然后,根据气体的性质初步判断含有什么离子;有的阴离子可以与试剂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利用生成沉淀时 的反应条件和沉淀的颜色初步判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从而消除某些离子存在的可能性。很多阳离子都带有颜色。因此根据试样或试液的颜色,大致可以判断试样中可能含有的阳离子。在阳离子的检验中,利用有些阳离子可以发生水解,或与碱反应生成沉淀,或具有两性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可能存 在的阳离子,从而消除某些阳离子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像K+、Na+等阳离子,可以利用焰色反应进行检验。
    4.气体实验设计
    (1)一般来说,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尤其是中学)所要求的条件大致为:反应尽可能快一些,反应条件尽可能简单,操作比较易行,尽量使制备的产物单一易于分离;而对反应物的成本、能耗,可以较少考虑,尽可能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如试管、烧瓶、烧杯等等。反应较为安全或安全性可控。
    (2)气体制备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组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验纯→性质实验或反应→拆除装置。
    (3)若气体产生需加热,应先用酒精灯加热产生气体的装置,等产生气体后,再给实验需要加热的固体物质加热。例如用浓硫酸和甲酸共热产生CO,再用CO还原Fe2O3,实验时应首先点燃CO发生装置的酒精灯,生成的CO赶走空气后,再点燃Fe2O3的酒精灯,而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则相反,原因是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Fe可防止灼热的Fe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4)实验仪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学性,有些实验为防止“爆炸”或“氧化”,应考虑停止加热或通气的顺序,如对有尾气吸收装置的实验,必须将尾气导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灭酒精灯,以免造成溶液倒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应先熄灭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同时继续通氢气,待加热区冷却后才能停止通氢气,这是为了避免空气倒吸入加热区使铜氧化,或形成可爆气;拆卸用排水法收集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需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才能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拆卸后的仪器要清洗、干燥、归位。

    【变式练习】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亚硫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浓硫酸
    C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D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BaCl2、NaOH、HCl、MgSO4 溶液
    鉴别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B
    MnO2 和 KCl 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滤渣洗涤、干燥
    C
    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除杂
    将气体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D
    甲烷
    检验是否含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易错通关】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硝酸的烧杯中加入铜粉
    溶液上方向产生红棕色气体
    证明该硝酸为浓硝酸
    B
    取10mL 0.1mol·L-1FeCl3溶液,滴加10滴0.1mol·L-1KI溶液,继续加入2mL苯,振荡静置,取下层溶液,滴入AgNO3溶液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溶液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FeCl3与KI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C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在一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面滴一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静置2~3min
    溶液边缘出现红色
    铁片上发生了吸氧腐蚀
    2.下列选项中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适量醋酸
    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B
    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溶液褪色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
    点燃苯
    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苯的含碳量高
    D
    向石蕊溶液中滴入乙酸
    石蕊溶液变红色
    乙酸是强酸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2CO3溶液呈碱性
    B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盐酸不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CO2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2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NaCl溶液不变色,Na2SiO3溶液变成红色。
    非金属性:SiBr2>I2
    D
    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得到的沉淀只有BaSO4
    10.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气能电离产生OH-
    B
    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1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没有Fe3+
    B
    将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硫酸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被氧化成CO2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将0.1mol/L的NaCl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Na2SO3样品溶于水,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SO3样品中含有Na2SO4
    B
    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下层呈紫红色
    I-的还原性强于Cl-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BaCO3
    D
    向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中加入铁粉,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变式练习】
    1.A【解析】A.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 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解析】
    A.组内物质两两混合,能够与两种物质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除开产生白色沉淀两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为HCl,再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滴加HCl,沉淀溶解的为Mg(OH)2,对应物质为NaOH,另一种则为BaSO4,对应为BaCl2,因此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蒸发、滤渣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两者的分离,B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点燃甲烷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珠可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氢元素,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易错通关】
    1.D【解析】A.向盛有硝酸的烧杯中加入铜粉,溶液上方向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产生的NO在上方被氧化成NO2,A错误;
    B.下层溶液滴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碘离子,无法说明碘部分反应,B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中呈红色,C错误;
    D.铁作负极(金属):2Fe - 4e -= 2Fe2+,碳等作正极:2H2O + O2 + 4e- = 4OH-,D正确;
    故选D。
    2.D【解析】A.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适量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A项正确;
    B.乙烯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项正确;
    C.苯的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项正确;
    D.向石蕊溶液中滴入乙酸,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乙酸是酸,不能说明乙酸是强酸,D项错误。
    故选D。
    3.A【解析】A.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酚酞遇碱变红,所以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
    B.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但NaOH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B错误;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N2、CO2等,C错误;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MnO2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O2的产量不变,D错误。
    答案选A。
    4.A【解析】A.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NaCl溶液不变色说明盐酸是强酸,盐酸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选A;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碳酸制出了苯酚,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故B不选;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2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FeCl3将KI中的I−氧化成I2,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故C不选;
    D.向NaAlO2液中滴加NaHCO3溶液,生成Al(OH)3沉淀,故D不选。
    答案选A
    5.B【解析】A. 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不能检验,故A错误;
    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可探究Na2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故B正确;
    C. 白色沉淀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且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
    D. 由于水解液中含硫酸,故加入的悬浊液被中和,可能没有预期现象出现,应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到碱性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故D错误;
    答案选B。
    6.D【解析】A.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利于氨气的逸出,NH3制备可以采取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NH3为碱性气体,故A正确;
    B.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可以制取HCl气体,pH试纸变红,则说明气体为酸性气体,故B正确;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可以制取Cl2,Cl2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KI转化为I2,则说明Cl2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SO2的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D。
    7.A【解析】A.将盛有CH4与Cl2的集气瓶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发生取代反应,气体颜色变浅,瓶内壁附有油状物,故A正确;
    B.将乙烯在空气中点燃,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故B错误;
    C.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将蔗糖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水浴加热,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几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
    8.D【解析】A.铁过量,可以将生产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溶液不会呈红色,现象错误,故A错误;
    B.AgI比AgCl更难溶,所以现象和结论均错误,故B错误;
    C.铝箔遇稀硝酸时不会钝化,所以现象和结论均错误,故C错误;
    D.氨水呈碱性,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现象和结论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9.D【解析】A、加入的硝酸能把SO32-、HSO3-氧化为SO42-,再加入BaCl2都能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溶液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是若溶液中含有Ag+,也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A不正确;
    B、加入的硫酸与NO3-构成硝酸,能氧化Fe2+,而NO3-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硝酸分解生成NO2的结论是不正确;
    C、含有NaBr的棉球显橙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因溴易挥发,与Cl2一起与含有KI淀粉的棉球作用而呈蓝色,无法确定是哪种物质把I-氧化为I2,故结论不正确;
    D、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电离出的H+与NO3-构成的硝酸把SO2氧化为SO42-,所以白色沉淀只有BaSO4,故D的结论是正确的。本题答案为D。
    点睛:本题的实质是通过实验考查硝酸和活泼非金属单质的强氧化性,硝酸也可以是NO3-与H+构成,可见牢固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根本。
    10.D【解析】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能电离产生OH-使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气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选项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氯气无漂白性,选项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选项C错误;
    D.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血红色,则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3+,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D【解析】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Fe2+,但是不能证明是否含有Fe3+,故选项A错误;
    B、浓硫酸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硫造成的,故选项B错误;
    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显碱性,故选项C错误;
    D、溶解度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根据实验知,先生成白色沉淀AgCl、再转化为黄色沉淀AgI,所以Ksp(AgCl)>Ksp(AgI),故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B【解析】A.硝酸可将Na2SO3氧化为Na2SO4,原样品中有无Na2SO4实验现象一样,因此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Na2SO3样品中含有Na2SO4,A不符题意;
    B.向K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I-===2Cl-+I2,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的还原性强于Cl-,加入四氯化碳后发生萃取,密度大的有机层处于溶液下层呈紫红色,有碘生成,碘离子被氯气氧化,由操作和现象能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Cl-,B符合题意;
    C.CaCl2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的CaCO3也是白色沉淀,由操作和现象无法证明白色沉淀是BaCO3,C不符题意;
    D.液溴易挥发,进入硝酸银溶液与水反应生成溴离子,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D不符题意。
    答案选B。

    相关试卷

    易错33 有机题中的信息解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这是一份易错33 有机题中的信息解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21页。

    易错28 晶胞的结构与性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这是一份易错28 晶胞的结构与性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21页。

    易错19 实验装置类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这是一份易错19 实验装置类选择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