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作业 高中政治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作业 高中政治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2年),共9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劳动者必须采用合法手段,通过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 )答案:√2.劳动者要不断增强维权意识,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 )答案:×3.劳动者有提高职业技能的权利。 ( )答案:×4.劳动报酬由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 ( )答案:√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答案:√6.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不属于“搭便车”行为。 ( )答案:×7.垄断行为往往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答案:√8.经营者必须保证消费者享有安全消费的权利。 ( )答案:√9.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纳税人征缴和监督税款流向的依据。 ( )答案:×10.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 )答案:√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1.2019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部为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而制定的专门法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条例》瞄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设计了一系列特殊保护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条例》的颁布( )①是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前提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破除了影响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④为维护农民工权益提供了制度保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条例》的颁布有助于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但并不是获得劳动报酬的前提。②④正确,《条例》瞄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设计了一系列特殊保护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为维护农民工权益提供了制度保证。③错误,“破除”夸大了《条例》颁布的意义。故选C项。12.小王是某快递公司员工,因公司业务量大,每个节假日都要加班;公司提供的小货车也是报废后回收的车辆,小王形容自己属于“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公司侵犯了小王 ( )①休息休假的权利 ②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平等就业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小王是某快递公司员工,因公司业务量大,每个节假日都要加班”,据此可知公司侵犯了小王休息休假的权利,①正确。公司提供给小王工作的小货车是报废后回收的车辆,小王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工作风险很大,据此可知,公司侵犯了小王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④正确。材料未涉及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和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排除②③。故选C项。13.对劳动合同认识正确的有( )①无效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②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相同的 ③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 ④无效合同的全部内容都无效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②不正确。无效合同包括全部无效合同和部分无效合同,全部无效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其余部分内容仍具有法律效力,④不正确。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①③正确。故选B项。14.合同生效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①合同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 ②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③合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④合同的订立必须是经过当事人平等协商而达成的意思一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合同主体即订立合同的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不是民事权利能力,①表述错误。②③④分别从合同的内容、形式、订立三个角度分析合同生效的条件,都符合法律规定。故选D项。当前一些餐饮娱乐场所及其他服务行业中存在的“禁止自带酒水”“最低消费”等限制性条款引起的消费纠纷,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据此回答15—16题。15.商家“禁止自带酒水”“最低消费”的做法( )①是一种搭售行为,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②说明企业有自主经营权,企业可以自主规定 ③妨碍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行为,不利于市场竞争 ④反映了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不规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企业有自主经营权,但企业的规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必须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不能妨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②说法不正确,排除。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16.上述商家的行为侵犯了( )A.消费者获得消费知识方面的权利B.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C.消费者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D.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答案:D解析:消费行为是个人行为,商家不得干预。商家“禁止自带酒水”“最低消费”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对个人行为的干预。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17.在某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该省市场监督系统查处的10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例,包括假酒、假农药、假种子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背了市场经营的诚信原则 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和知情权 ③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④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A解析: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不正当竞争行为,①正确,③错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和知情权,未涉及自主选择权,②正确,④排除。故选A项。18.截至2020年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已施行12周年。《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实施表明国家旨在保护劳动者( )①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享有不劳而获的权利 ④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职工在休假期间并没有劳动,就不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国内外普遍实施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19.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①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排挤其他投标人,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②某电信局要求其辖区内的用户必须使用其提供的电话机 ③某市交通支队要求所有的出租汽车司机到指定的洗车行洗车,否则不准上路 ④某市房管局要求所有新房住户必须安装指定品牌防盗门,否则不予办理产权登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故选D项。20.李某在超市购买了一瓶没有标明保质期的饮料,饮用后引起食物中毒。李某要求超市赔偿医药费等损失,但超市坚持说自己没有责任。在这一事件中,李某的哪项权利没有被侵害?( )A.知情权 B.自主选择权C.安全消费权 D.求偿权答案:B解析:超市的饮料没有标明保质期,致使李某食物中毒,且超市不予赔偿,这说明李某的知情权、安全消费权和求偿权受到了侵害,超市没有侵害其自主选择权,故选B项。21.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一些商品的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电商平台的这些行为( )①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②是有损企业形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③遵循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④是一种有利于消费者的正常价格竞争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一些商品的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电商平台的这些行为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是有损企业形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行为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④错误,这是一种不利于消费者的价格竞争。故选A项。22.某煤气公司规定,凡安装热水器的用户,必须到其指定的企业购买热水器,否则不予安装。该公司的行为( )①没有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②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 ③维护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④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强制消费者购买指定产品,没有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①④符合题意。某煤气公司的这种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②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23.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是(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C.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D.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劳动争议是劳动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故选A项。24.刘某在一家玩具厂工作,“五一”假期厂里安排加班,节后没有安排休息。原来说加班期间每天补助100元,但月底发工资时,厂方并未兑现承诺。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玩具厂侵害了刘某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玩具厂侵害了刘某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刘某应该履行义务,服从企业管理 ④玩具厂侵害了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劳动者权利的认识。“五一”假期厂里安排加班,节后没有安排休息,侵犯了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②符合题意。加班期间给付加班费的承诺没有兑现,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①符合题意。③④与材料无关。故选A项。25.李某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李某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于4月1日将裁决书送达李某,李某不服裁决,打算起诉,但朋友提醒他4月15日、4月16日是星期六、星期日,李某最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 )A.4月14日 B.4月15日C.4月16日 D.4月17日答案:D解析: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李某是4月1日收到仲裁裁决书,最迟期限应当是4月15日,但由于4月15日是星期六,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期间为法定节假日或公休日的,诉讼期限应当顺延。李某最迟于4月17日提起诉讼。故选D项。26.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维权之路有 ( )①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②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③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劳动者的维权途径,主要有协商、申请调解、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①②③表述正确,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27.我国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关或机构是( )①人民法院 ②劳动行政部门 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②③是行政管理部门,无权确认合同的无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可以依法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的判决当然具有法律效力,故有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关是①④。故选B项。28.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29077万人。每年春节临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为能不能及时拿到足额工资而焦虑不安。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他们可以( )①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③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④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应该先仲裁,排除①。④并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②③表述正确,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是进城务工人员正确维权的途径。故选C项。29.现在人们把工作时间定为“朝九晚五”,但“超时加班”却相当普遍,有些企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把“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朝九晚无”。对此行为,劳动者应当 ( )A.自觉履行义务以维护劳动者权益B.依法维护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C.采取一切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D.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等途径维护权利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有些企业侵犯劳动者权利,没有涉及劳动者的义务,不是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超时加班”相当普遍,体现了侵害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而不是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B项不符合题意。“采取一切手段”说法过于绝对,应是采取合法手段,C项错误。材料中“超时加班”相当普遍,把“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变成了“朝九晚无”,对此行为,劳动者应当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等途径维护权利,D项符合题意。30.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维护( )①投诉、协商 ②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③起诉用人单位④辞职离开用人单位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答案:A解析: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等途径加以维护,①②符合题意。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不能直接通过起诉用人单位的途径加以维护,③与题意不符。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应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项。三、综合题(共3题,共30分)31.假如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应聘,应聘成功后将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请结合所学法律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劳动合同?其作用如何?(4分)(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你应怎么做?(6分)答案:(1)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表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正式确立了劳动关系。②依据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得以固定和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得以维护和保障。(2)①作为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根据教材关于劳动合同的含义,订立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原则等内容回答。32.刘某在一家服装厂工作,清明节厂里安排加班,节后厂里没有安排休息。原来说加班期间每天补助60元,但月底发工资时,厂方并未兑现承诺,对此刘某等加班的部分工人与厂里发生了纠纷。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刘某等人的哪些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该纠纷?(10分)答案:(1)厂方侵犯了刘某等人的休息休假的权利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刘某等人可以先同厂方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不经协商和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析:本题以劳动者和企业的纠纷为材料,考查对劳动者权利以及劳动者维护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方式的认识。第(1)问,分析材料可知企业侵犯的是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第(2)问,可以从协商解决、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四个方面进行分析。33.不知不觉间,一种店内产品统一定价为“××元”的小店铺已经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其中以销售日用品为主的“2元店”最为活跃,它们的存在既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伪劣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G品牌牙膏被拧开后却是Z品牌牙膏的味道,标明为某品牌的花露水开盖后发出刺鼻的香精味道。对于这种明显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多消费者都显出了“宽容”态度,没有人刻意追究这些产品的来历、生产日期等。(1)试用法律常识对上述“2元店”的行为进行分析。(6分)(2)作为消费者,能宽容上述“2元店”的行为吗?为什么?(4分)答案:(1)①上述“2元店”假冒或者仿冒的行为,是典型的“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原则。“2元店”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产生误认。这种行为既损害了他人的商业信誉,又对消费者构成欺诈,损害了其合法利益。②上述“2元店”经营者没有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2元店”经营者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也没有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知情权。(2)作为消费者,不能宽容上述“2元店”的行为,更不能贪图便宜去购买商品。①上述“2元店”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了市场秩序,作为消费者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继续购买是对其经营行为的支持,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②购买使用假冒伪劣商品,也会使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损害。作为消费者,应该有维权意识,绝不能宽容上述“2元店”的行为。解析:本题以“2元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为材料,考查对市场竞争行为和原则的理解以及对消费者权利的认识。第(1)问,首先指出是一种什么行为,违背了什么原则,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和后果;第(2)问,首先回答作为消费者,不能宽容上述“2元店”的行为,然后从市场秩序和个人安全两个角度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