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测试题 (1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517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测试题 (1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517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测试题 (1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8517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测试题 (13)
展开2022年3月16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6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并介绍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举措。文件要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 )
①保持警惕,不随便单独接受异性的邀请
②不贪小便宜,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③不穿奇装异服,言行举得体
④不擅自在外留宿,不随便把个人信息告诉陌生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今年2月5日,澧阳派出所辖区内的小阳在玩一款“绿色征途”的手游时,发现有人出售游戏币,便添加了“卖家”微信,购买了500元游戏币。随后,“客服”又称小阳VIP等级不够,需充值保证金。小阳见“客服”发来其他买家充值转账截图,便扫描二维码陆续向客服转账共计5000元。第二天,小阳意识到被骗,遂向派出所报了警。遭遇网络诈骗,未成年人应该( )
①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②减少损失,自己解决
③诉诸法律,理性维权
④自认倒霉,吸取教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1年2月19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江苏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由此可见(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奉法者强则国强,法者弱则国弱”,这启示我们( )
①法律与有的人如影随形,与有的人无关
②法律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标尺
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随着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利用个人信息侵扰群众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等,为个人信息织密了保护之网。由此可见( )
A.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要抵制网络实名制,不用真实身份上网
C.只有远离网络,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
D.国家对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负全责
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
A.没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
B.在学校读书的未成年人
C.未进行户口登记的未成年人
D.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7.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强调,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国务院印发该计划( )
①是因为学生身体健康事关民族未来
②是因为健身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有利于学生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健体魄
④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全体学生收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
9.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0.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此次修订,一大亮点是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设置“网络保护”专章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让未成年人远离网络,避免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②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普遍偏低
③构筑起对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的保护防线
④有利于发挥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图中漫画中某些中小学校的做法( )
无奈之举
A.体现对学生的特殊关爱 B.符合了学校保护的要求
C.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D.不利于校园秩序的管理
12.2021年10月24日,我国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该法律规定,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一举措( )
A.能统一各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B.能够完全运用法律解决家庭矛盾
C.说明法律是维持家庭和睦的最主要方式
D.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
13.2021年2月19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江苏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由此可见(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七年级学生浩宇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他人重伤,最终受到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网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①小兔子乖乖:我们青少年就应该遵纪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将来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②笨笨鸟:浩宇受到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
③绿魁茶: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④一剪梅:我们应该认可法律、遵守法律,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落实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体现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6.2021年10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家庭教育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有关专家通过分析2000余名未成年犯和1000余名未成年人的调查资料,认为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比家庭结构不完整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更大。这说明( )
A.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B.父母粗暴打骂子女,是虐待子女的行为
C.家庭暴力必然导致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D.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17.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这一规则的颁布和实施( )
①促进“教学相长”,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②体现了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和学校保护
③有利于保护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
④能够避免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教育部2021年6月1日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了学生欺凌的概念,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五类欺凌行为的表现,并建立了相关干预、制止等预防机制。下列对“规定”解读正确的是( )
①意在对实施欺凌者发出严重警告
②说明我国运用法治思维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目的在于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能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需履行
20.今年2月5日,澧阳派出所辖区内的小阳在玩一款“绿色征途”的手游时,发现有人出售游戏币,便添加了“卖家”微信,购买了500元游戏币。随后,“客服”又称小阳VIP等级不够,需充值保证金。小阳见“客服”发来其他买家充值转账截图,便扫描二维码陆续向客服转账共计5000元。第二天,小阳意识到被骗,遂向派出所报了警。遭遇网络诈骗,未成年人应该( )
①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②减少损失,自己解决
③诉诸法律,理性维权
④自认倒霉,吸取教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探究题
21.材料一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选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有同学说:既然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就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发,对未成年人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问题一:部分网络直播平台责任意识缺失,虽然上线了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但大多形同虚设;有的为了年利,甚至向未成年人提供含有暴力,色情、低俗内容的动漫产品,引诱其打赏。
问题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管缺位,多因忙于生计而疏于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问题三: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健全,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盲目攀比,极易被诱骗打赏。
(2)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请为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火墙”建言献策。
材料三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但依然屡禁不止。
法律链接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3)结合“法律链接”,就“青少年应怎样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发表你的看法。
22.材料 《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规定,到2020年,广州市、深圳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珠三角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2年,珠三角设区城市至少有2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但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一些居民或单位抵制将设施建在自己的社区附近;或在设施建成后,公民存在过度维权,甚至采取非法手段维权的行为。人们称这一现象为“邻避现象”。“邻避现象”,谋一己之利而让垃圾分类陷入困境,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1)为提高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结合所学道德和法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邻避现象”的认识。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垃圾分类的理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D
7.B
8.A
9.D
10.D
11.C
12.D
13.B
14.D
15.D
16.D
17.C
18.C
19.A
20.C
21.(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或错误的)我国要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但认为“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是错误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刑事责任是为了让未成年人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加强自我保护。
(2)①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②网络直播平台应树立责任意识,优化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③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④未成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理性对待网络直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
(3)①树立法治意识,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或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内化为自觉行动,不带手机进校园,也是法治意识增强的表现;②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2.(1)关于垃圾分类的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讲座、班会等。
(2)①违背了行已有耻的要求、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只顾自己利益。②这种行为让垃圾分类陷入困境,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③他们应该自觉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己利益时,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等。
(3)①学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②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③以身作则发动身边的家人朋友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要求。④积极制止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