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小组合作,描述血液循环路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来源:Z*xx*k.Com]1.血液循环的路线。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变。【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教材分析】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含文字、视频、图片、PPT等),卡片、学案等【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血液是怎么循环的。思考老师所提人体物质循环运输路线相关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2.血液循环的路径1、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完成填图,示意心脏的四个腔室和对应的血管,老师将其完成的情况以卡片的形式贴到黑板上。2、老师补充“全身毛细血管”和“肺部毛细血管”两个内容到相应位置上,然后发给学生打印稿,请学生分组合作,用箭头来描述血液循环的路径。3、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请学生上台展示每组的讨论成果(每组可以提交多个成果)。4、请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以判断哪一组的哪一个成果是正确的。在学生齐声回答的指引下,老师将正确的循环路径标注到贴卡片的黑板上。5、请学生回答如何剪切才能把血液循环路径分成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段。6、请学生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后,老师在课件上演示。 1、学生完成填图。 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血液循环路径的描述,展示成果。 3、完成课本内容的自学活动,自己找出血液循环的正确路径。 4、完成老师设置的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关问题。3.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1、播放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相互转化的视频后,师生共同总结。2、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哪些部位流的是动脉血,哪些部位流的是静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哪转化。3、让学生用红色彩笔(代表动脉血)和蓝色彩笔(代表静脉血)重新将刚才画的血液循环箭头涂色。4、在学生的完成的基础上老师将结果展示到黑板上,并在关键部位作强调性讲解。 1、观看相关视频,思考并讨论血液循环过程中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 2、用红笔和蓝笔在血液循环路径中描绘出动脉血、静脉血。 4.小结[来源:学科网ZXXK]小结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知识:血液循环路径及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制定游戏规则,以接龙游戏的方式,总结、检测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游戏,复习总结本课知识。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液循环(第二课时)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 ↓肺循环:左心房 ← 肺静脉 ← 肺部毛细血管 ← 肺动脉 ← 右心室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转化:体循环中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动脉血转化成静脉血; 肺循环中经过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转化成动脉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较抽象,故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本堂课虽然基本做到以上要求,但在一些细节设计上还可以更加完善,教学过程还可以更加精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图片,说出三种血管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