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同步精练(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讲《声的世界》同步精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讲《声的世界》同步精练(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讲 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滨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今年滨州市中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2.(黔西南中考)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乙),丙),,丁))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3.(枣庄中考)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C ),)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4.(郴州中考)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C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5.(广东中考模拟)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C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6.(兰州中考)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7.(揭西中考模拟)如图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 ,)8.(祁阳一模)2004年埃及一家私营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型客机在红海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起飞后不久坠入海中,造成机上135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空难发生后,搜救人员利用声纳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声纳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声纳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C.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D.声纳设备可以探测出残骸所处位置的海水深度9.(青羊中考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接听电话时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C.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汽车喇叭声所产生的污染主要原因在于鸣号声的音调10.(荆门中考)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11.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12.(衡阳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C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13.(山西中考)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二、填空题14.(东营中考)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振动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超声波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5.(长春中考)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 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_声源_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_响度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徐州中考)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振动__产生,通过__空气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音调__发生改变。17.(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__错误__。(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__错误__。18.(南充中考)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__响度__;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信息__。19.(涪城自主招生)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__音调或响度__,不同的__音色__。(选填“音色”或“音调”)20.(仪征一模)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__能量__。21.(西华一模)过年放鞭炮,是最能代表新年到来的民俗标志,鞭炮爆炸时引起周围空气的__振动__发出声音,但是热闹的鞭炮声也成为新年中的最大噪音,同时燃放鞭炮也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春节期间,西华县城区内禁止燃放鞭炮,这是从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22.(株洲中考)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振动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大象__。23.(烟台中考)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__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__。三、实验探究题24.(淮安期末)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产生乐音的声源是__手机__,音乐声通过__空气__传进人的耳朵引起听觉。(2)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__减小__;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__增大__。(3)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__真空__;二是声音__可以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4)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__不会__(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__不能在真空__中传播,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__理想实验法__。四、综合应用题25.(大石桥校级期中)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 m/s,30 s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 s后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1)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2)此海域的深度。(3)蛟龙号还需多长时间潜到海底。解:如图,由题意可知,在A点发射超声波,在B点收到信息。(1)由v=得,收到信息时,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2=v蛟龙号t2=20 m/s×4 s=80 m;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声音=v声音t2=1 500 m/s×4 s=6 000 m;设蛟龙号发出超声波时距离海底的深度sA,则2sA=2(s2+s3)=s2+s声音,2(s2+s3)=s2+s声音,s3=(s声音-s2)=(6 000 m-80 m)=2 960 m,收到信息时距海底的距离为2 960 m;(2)蛟龙号发出超声波时,已经下潜的深度:s1=v蛟龙号t1=20 m/s×30 s=600 m,海域的深度:s=s1+s2+s3=600 m+80 m+2 960 m=3 640 m;(3)蛟龙号潜到海底还需要的时间:t3===148 s。26.(红旗区校级期末)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 020 m,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解:因为v=,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t空气===3 s,由题意知:t空气-t金属=2.5 s,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t金属=t空气-2.5 s=3 s-2.5 s=0.5 s,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v金属===2 040 m/s;答:金属中的声速是2 040 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1讲《了解电路》同步精练(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8讲《机械与人》同步精练(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讲《密度与浮力》同步精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