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解题模型专练——化学与STSE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解题模型专练——化学与STSE,共16页。
A.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
C.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
D.现代化学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2.(2021秋•茂名期末)对物质的研究可改善我们的生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分子结构修饰是使分子的主体骨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质发生改变
B.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
C.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的特征
D.液晶和液态是物质的两种不同聚集状态
二.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共1小题)
3.(2021秋•芜湖期末)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烯薄片能导电,石墨烯是电解质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芜湖轻轨建设中使用混凝土浇筑轨道梁,混凝土是一种混合物材料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4.(2022•深圳模拟)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四.绿色化学(共1小题)
5.(2021秋•上海期末)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
A.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备乙炔的反应
B.用氯气和消石灰制取漂白粉的反应
C.用废弃油脂为原料制取肥皂的反应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
五.化学史(共1小题)
6.(2021秋•岳麓区校级期末)科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研究成果与科学家的对应关系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推动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
C.道尔顿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推动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
六.工业制取硫酸(共1小题)
7.(2021秋•绵阳期末)“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V2O5能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B.反应历程中,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低
C.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热
七.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共1小题)
8.(2021秋•宣城期末)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实际相符合的是( )
A.制漂白粉:Cl2漂白粉(s)
B.制氢氧化钠:Na2ONaOH
C.制纯碱:饱和NaCl溶液NaHCO3(s)Na2CO3(s)
D.制盐酸:H2HCl(g)HCl
八.氧化还原反应(共2小题)
9.(2021秋•金山区期末)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下列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生物呼吸B.电池放电C.海水晒盐D.钢铁生锈
10.(2021秋•鼓楼区校级期末)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B.氧化性C.还原性D.水溶性
九.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共1小题)
11.(2021秋•丽江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利用生成的胶体净水:Al3++3H2O⇌Al(OH)3(胶体)+3H+
C.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加成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一十.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共2小题)
12.(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海水提溴时,表格中操作步骤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2021秋•渭南期末)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获得工业Br2的方法是过滤
B.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C.步骤①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Br﹣═Br2+2Cl﹣
D.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3Br2+3Na2CO3═5NaBr+3CO2+NaBrO3
一十一.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共2小题)
14.(2022•湖南模拟)下列生产、生活和科学中的化学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锂电池的比能量高、电压高、工作温度宽、可储存时间长
B.制作宇航服所使用的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C.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也可用作游泳池和环境的消毒剂
D.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陶瓷坩埚、铁坩埚,可使用镍坩埚
15.(2021秋•武乡县校级期末)“科技引领未来,劳动创造幸福”,下列科技或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A.AB.BC.CD.D
一十二.无机非金属材料(共1小题)
16.(2021秋•贵阳期末)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属于硅酸盐
B.宇航服材料中的聚氯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中国空间站推进器的推进剂氙气(Xe)属于稀有气体
D.“天和号”推进器的氮化硼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十三.铝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7.(2021秋•祁东县期末)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可用作下水道疏通剂
B.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可用NaOH溶液除去Fe2O3粉末中少量的Al2O3
D.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一十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共1小题)
18.(2021秋•怀仁市期末)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面胚在熔烤过程中变得松软、多孔。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既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起到膨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受热分解能产生气体的物质都可以做食品膨松剂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2CO3+H2O+CO2↑
C.小苏打做膨松剂时,必须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混合使用
D.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一十五.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共1小题)
19.(2021秋•宁德期末)2019年6月,屠呦呦团队宣布,新一代抗疟药物解决了疟原虫耐药性问题,该药物主要成分是( )
A.石墨烯B.结晶牛胰岛素
C.青蒿素D.多巴胺
一十六.探究化学反应机理(共1小题)
20.(2021秋•广州期末)近期,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其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分子的电子式为:
B.表示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
C.合成路线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合成路线中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参考答案
一.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共2小题)
1.【分析】A.通过化学反应可生成新的物质;
B.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C.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既有创造性,也有实用性;
D.现代化学与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息息相关。
【解答】解:A.化学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等方法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故A正确;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故B错误;
C.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既有创造性,也有实用性,故C正确;
D.现代化学与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息息相关,也对这些领域产生广泛影响,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意义,需要学生注意基本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分析】A.分子结构修饰是指不改变分子的主体骨架,保持分子的基本结构不变;
B.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油污是疏水的,油污全被包裹在胶束内;
C.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D.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液态物质的的空间排列没有规律。
【解答】解:A.分子结构修饰是指不改变分子的主体骨架,保持分子的基本结构不变,仅改变分子结构中的某些基团而得到新的分子,故A错误;
B.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会形成亲水基团向外、疏水基团向内的胶束,由于油污等污垢是疏水的,全被包裹在胶束内,从而达到去污效果,故B正确;
C.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具有分子识别与自组装的特征,故C正确;
D.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而液态物质的的空间排列没有规律,两种为两种不同聚集状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结构修饰、超分子、液晶和液态两种聚集状态,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原理,考查知识面广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中等。
二.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共1小题)
3.【分析】A.石墨烯是碳单质;
B.后(司)母戊鼎是由Cu、Ni、Pb制成的青铜;
C.混凝土是一种混合物材料;
D.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醚中的溶解度。
【解答】解:A.石墨烯是碳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后(司)母戊鼎是由Cu、Ni、Pb制成的青铜,属于铜合金制品,故B正确;
C.混凝土是一种混合物材料,故C正确;
D.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醚中的溶解度,用乙醚作萃取剂将青蒿素从青蒿中提取出来,包括萃取操作,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4.【分析】A.焰色反应可以用于制作烟花;
B.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把NO和CO转化为N2、CO2;
D.生物质能产生的主要是CH4,可用作燃料。
【解答】解:A.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会出现不同的色彩,燃放的烟花即是某些金属元素发生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故A正确;
B.用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u2++2Fe2+,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处理NO和CO,可以将二者转化为无毒的N2、CO2,故C正确;
D.秸秆、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发酵过程中产生CH4,CH4是一种燃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应用,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在化工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日常学习中的积累。
四.绿色化学(共1小题)
5.【分析】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即产物只有一种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备乙炔的同时,还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故A错误;
B.用氯气和消石灰制取漂白粉的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故B错误;
C.用废弃油脂为原料制取肥皂的反应的同时,还生成了甘油,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故C错误;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只生成环氧乙烷,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学生对原子经济性反应概念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一些基本反应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五.化学史(共1小题)
6.【分析】A.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
B.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C.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发现的;
D.汤姆逊发现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
【解答】解:A.2015年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提高了中医药在医学上的地位,故A正确;
B.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俗称“侯氏制碱法”,故B正确;
C.元素周期律是门捷列夫发现的,揭示了元素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故C错误;
D.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了一个新时代,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化学史的掌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六.工业制取硫酸(共1小题)
7.【分析】A.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通入过量空气,可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
【解答】解:A.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则使用催化剂V2O5能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故A正确;
B.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则反应历程中,反应②的活化能比反应①低,故B正确;
C.通入过量空气,可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平衡正向移动,则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C正确;
D.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则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制硫酸,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业生产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七.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共1小题)
8.【分析】A.石灰水的浓度太低;
B.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
C.饱和食盐水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
D.氢气与氯气光照易发生爆炸。
【解答】解:A.石灰水的浓度太低,应选石灰乳与氯气反应制备漂白粉,故A错误;
B.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NaOH,从经济角度看不适合工业生产,故B错误;
C.饱和食盐水与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可制备纯碱,故C正确;
D.氢气与氯气光照易发生爆炸,应利用Cl2与H2燃烧化合后再溶于水而制得盐酸,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工业制备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八.氧化还原反应(共2小题)
9.【分析】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生物呼吸涉及生物体内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电池放电的基本原理必须是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海水晒盐利用物质的蒸发结晶,属于物理性质,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钢铁生锈是金属单质失电子被氧化,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的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维生素C可将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Fe3+发生了还原反应,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熟悉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九.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共1小题)
11.【分析】A.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C.潮汐发电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原电池反应;
D.加成反应中,反应物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解答】解:A.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故厨余垃圾等物质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故A正确;
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Al3++3H2O⇌Al(OH)3(胶体)+3H+,故B正确;
C.潮汐发电没有发生原电池反应,没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加成反应中,反应物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加成反应的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一十.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共2小题)
12.【分析】工业海水提溴时,先浓缩增大溴离子浓度,通入氯气发生Cl2+2Br﹣═Br2+2Cl﹣,热空气吹出溴,吸收塔中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再通入氯气发生Cl2+2Br﹣═Br2+2Cl﹣,达到富集溴的目的,最后萃取、分液、蒸馏分离出溴,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浓缩海水提高c(Br﹣),n(Br﹣)不变,故A错误;
B.通入氯气发生Cl2+2Br﹣═Br2+2Cl﹣,氧化溴离子,故B错误;
C.溴易挥发,热空气可吹出溴,故C正确;
D.CCl4萃取可分离溴与水溶液,蒸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分离出液溴,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海水中溴元素的提取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13.【分析】由流程可知,浓缩的海水中含溴离子,加硫酸酸化,①中发生Cl2+2Br﹣═Br2+2Cl﹣,②中热空气吹出溴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发生3Br2+3Na2CO3═5NaBr+3CO2+NaBrO3,③中酸化发生6H++5Br﹣+BrO3﹣=3Br2+3H2O,然后萃取、分液、蒸馏分离出溴,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溴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出溴,故A错误;
B.海水中溴离子浓度较低,由上述流程可知,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故B正确;
C.步骤①中氯气可氧化溴离子,离子反应为Cl2+2Br﹣═Br2+2Cl﹣,故C正确;
D.步骤②中碳酸钠溶液吸收溴,发生反应为3Br2+3Na2CO3═5NaBr+3CO2+NaBrO3,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一十一.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共2小题)
14.【分析】A.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锂电池的比能量高、电压高、工作温度宽、可储存时间长;
B.合成纤维即自然界中没有,由人工方法制作的纤维,故B正确;
C.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漂白粉、漂粉精有效成分均为CaClO;
D.二氧化硅在高温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解答】解:A.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锂电池的比能量高、电压高、工作温度宽、可储存时间长,故A正确;
B.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故B正确;
C.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漂白粉、漂粉精有效成分均为CaClO,NaClO和CaClO均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也可用作游泳池和环境的消毒剂,故C正确;
D.熔融烧碱时,SiO2+2NaOHNa2SiO3+H2O,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陶瓷坩埚均含有SiO2,不可使用,铁坩埚可以,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常识,侧重考查漂白剂、二氧化硅、合成纤维、锂电池,难度不大,要熟悉相关知识。
15.【分析】A.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
B.碳纤维是复合材料;
C.油污主要成分是酯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醇和酸;
D.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熔点低等特征。
【解答】解:A.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A正确;
B.碳纤维是复合材料,金刚石是碳单质,碳纤维与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油污主要成分是酯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醇和酸,故C正确;
D.钛合金材料具有合金的性质,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特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油脂的性质分析,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合金的性能及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一十二.无机非金属材料(共1小题)
16.【分析】A.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与硅有关;
B.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加聚生成的高聚物;
C.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
D.氮化硼属于无机非金属。
【解答】解:A.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故A错误;
B.聚氯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氙气(Xe)属于稀有气体的一种,故C正确;
D.氮化硼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的积累,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一十三.铝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7.【分析】A.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
B.铝制品在空气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C.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偏铝酸钠,Fe2O3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D.具有高熔点的物质可以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答】解:A.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所以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物可用作下水道疏通剂,故A正确;
B.铝制品在空气中有很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故B错误;
C.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偏铝酸钠,所以可用NaOH溶液除去Al2O3粉末中少量的Fe2O3,故C正确;
D.具有高熔点的物质可以用作耐高温材料,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意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难度不大,熟悉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日常学习的积累。
一十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共1小题)
18.【分析】A.受热分解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或物质本身有毒就不可以作食品膨松剂;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C.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
D.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解:A.受热分解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或物质本身有毒就不可以作食品膨松剂,常用的膨松剂为小苏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题中方程式质量不守恒,故B错误;
C.小苏打是常用的膨松剂之一,它即可以作为碱性膨松剂单独使用,也可以与酒石酸氢钾、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膨松剂,故C错误;
D.复合膨松剂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复合膨松剂应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一十五.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共1小题)
19.【分析】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答】解:屠呦呦团队宣布,新一代抗疟药物解决了疟原虫耐药性问题,该药物主要成分是青蒿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家屠呦呦的贡献,掌握科学家们的贡献,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十六.探究化学反应机理(共1小题)
20.【分析】A.CO2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共用2对电子,C、O原子外围均达到8e﹣结构;
B.是甲醛的结构简式;
C.CO2中的化合价,C为+4价,在淀粉[(C6H10O5)n]中C可看做0价;
D.CO2和淀粉均为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解答】解:A.CO2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共用2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用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所得到的式子为结构式,为甲醛的结构简式,故B正确;
C.CO2中的化合价,C为+4价,在淀粉[(C6H10O5)n]中C看做0价,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CO2和淀粉均为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则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涉及电子式、结构式及化学键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选项
生产生活情境
化学原理
A
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燃放烟花,色彩绚丽
利用了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B
用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
铜与FeCl3发生置换反应
C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处理NO和CO
NO和CO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D
秸秆、餐厨垃圾等进行密闭发酵提供燃料
发酵过程中产生CH4
A
B
C
D
步骤
浓缩海水
通Cl2
鼓入热空气
CCl4萃取
目的
使Br﹣量增多
还原Br﹣
使Br2挥发
得到液溴
选项
科技或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
B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大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
碳纤维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热的纯碱溶液能与油脂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
“蛟龙”号潜水器使用钛合金材料
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特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STSE化学用语--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文件包含专题01STSE化学用语解析版pdf、专题01STSE化学用语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练1化学与STSE,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