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回顾+苏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8349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回顾+苏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8349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回顾+苏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28349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回顾+苏教版
展开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回顾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2.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 要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4. 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如,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5. 使用酒精灯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6. 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7. 夏天轮胎容易爆胎;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8. 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9.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10. 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11.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12. 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13.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1. 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2. 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3. 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4.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5. 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它还是运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6.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7. 农历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是: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大,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积逐渐变小,亮面在左侧。8. 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5700℃,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9.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千米/秒。10. 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11.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手电筒来模拟。12. 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1. 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占整个动物界种数的80%以上。2.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3. 昆虫中种类最多的是甲虫。4. 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种昆虫模型的步骤;1)准备一些枯树枝和开心果果壳。(2)用热熔胶把头、胸、腹三部分连接起来,把果壳粘在背部,把触角粘在头部。(3)在胸部的两侧粘上三对足。5.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6.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7. 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需要观察、记录的内容有:(1)观察蚕卵和蚁蚕的样子。(2)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3)记录蚕宝宝的蜕皮过程。(4)记录蚕宝宝吐丝结茧。(5)记录飞蛾破茧而出。8. 我们可以从蚕宝宝的形态变化、蚁蚕的颜色、蚕宝宝的进食情况等方面来整理我们的观察日记。9. 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蚁蚕. 蚕宝宝. 蛹、蚕蛾的过程,蚕蛾交配产蚕卵后会死亡。10. 除了通过观察昆虫、整理分析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的奥秘11. 关于昆虫,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菜青虫冬天去了哪里?蝉是怎么发声的?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蝴蝶下雨天躲在哪里?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究问题来走进昆虫世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 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2. 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都包括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像玉米这样的种子内部构造还包括胚乳。3. 通过实验研究种子的萌发情况时,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葵花子埋在土里的深度会影响其出苗情况。4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弹力传播,如凤仙花;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水力传播,如椰子;动物传播,如野樱桃、鬼针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种子自身的特点相适应。5. 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6. 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7.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8. 雄蛙鸣叫、弹涂鱼“跳舞”、孔雀开屏、角马搏斗等都是动物求偶的方式。动物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9. 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10. 像鱼和鸟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11. 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12. 很多动物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 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动物的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2.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3.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4. 鸟儿的家一般安在树枝上,草丛边、房檐下,电线杆上等十分隐蔽的地方、燕子会衔泥造窝,大部分鸟类的家采用树枝、干草、羽毛,棉絮等材料来搭建。鸟窝大多呈杯状。5. 当季节更替时. 雷乌会变换羽毛颜色,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蓄水来度过旱季。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6.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而具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 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7. 除了自然原因以外. 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排放废气,石油泄漏等。8.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徊游。随着人们对河流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隔流建筑被修建在自然河流中,如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自由迁徙的洄游通道. 大大影响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鱼类减少甚至灭绝。目前;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专项学习知识点1.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自然界无数的“为什么”。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素养。①对世界充满好奇;②不盲从权威;③重视证据;④持之以恒。2.著名科学家的事例:①对世界充满好奇:李四光小时候常常面对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遐想: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来到这儿的?②不盲从权威:哥白尼通过观察和计算,对“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这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③重视证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遭到前辈们的强烈反对。为证实这一假说,他4次去格陵兰岛实地考察,最终在考察时不幸遇难。④持之以恒:竺可桢连续38年记观测大自然日记,没有一天中断。几十年日积月累的宝贵资料,成为他撰写名著《物候学》的重要基础。3.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4.我的研究报告。问题: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 摆越慢;摆长越短, 摆越快。保持不变的是:摆幅、 摆重保持不变。需要改变的是:摆长实验记录:改变的条件10 秒摆动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结果摆长 8 厘米9888摆长 17 厘米7677摆长 23厘米5555我的研究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 摆越慢; 摆长越短, 摆越快。听其他同学的汇报, 把他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记录下来。改变的条件10 秒摆动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结果摆角 30 度9999摆角 60 度9999摆角 90 度9999他的研究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角大小无关。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