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4 我要的是葫芦(12)(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8283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共3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14《我要的是葫芦》
难点名称
了解植物树叶和果实的关系,知道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子中,而故事中葫芦叶子被虫子蛀掉了,那么必然不能合成有机物,而葫芦的生长(变大)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物积累的过程,现在没了有机物,葫芦自然也就不可能长好,这一过程的变化肉眼是看不到的,理解具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理性认知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反复朗读和抓关键词来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结合课文插图感受葫芦的变化,懂得葫芦的枝、叶、果等内在联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 、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指名说。
2 、纠音。注意:葫芦的“芦” 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 念轻声, 指生读, 开火车读。
3 、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4、 在板书的“葫芦”前补全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葫芦”要重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5、内容梳理
(1)听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中,除了葫芦,还提到了谁?
(2)谁能用这几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6、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师 :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指名说。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指名答
(3)这句话中有个字可以看出葫芦长势茂盛,再仔细读一读这句话找一找。
a.指生答,说理由。
b.强调朗读这一句时,语速要放慢,“满”要重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C男女生读。
(4)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是有一定过程的。找出文中找出这几个表示生长过程的动词。指名说。
(5)这个小葫芦非常招人喜欢,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
a指生答,谈喜欢的理由。
b指出作者用“可爱”一词描述葫芦。
c小组赛读,读出喜爱感情。
(6)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 。
(7)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配乐朗诵)
7、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结果怎么样? —— 指名读第四段
(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画黄叶子,擦掉葫芦)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朗读指导。
(3)带着这种惋惜难过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
(4)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是葫芦,忽略了任何 植物的生长 都 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 互想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同桌讨论: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这个人看到葫芦都掉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明年春天,他决定再种葫芦,这次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们的想象,请给这篇寓言写一个续集吧!
例文:第二年 , 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 过了一些日子, ( ) 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 ( ) 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 ( )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 ( )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 )。
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将事情都联系起来考虑 。其实呀,在那个人种葫芦的过程中,一位热心的邻居曾提醒他要及时治一治蚜虫,可为什么葫芦最后还是落地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共1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