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自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日期
课 时
第 周第 课时
累计第 课时
章 节
课型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对反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难点
理解和认识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法学法
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观察理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关于战争的短片,提问学生:短片中传递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这个短片,同样的场景也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镇上演,引出本课-----《格尔尼卡》
新课讲授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
画家简介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作品内容
将《格尔尼卡》分成四段来分析内容。
第一段:牛、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公牛: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已死孩子母亲眼睛: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战士断剑旁边的花:画家纪念死去的战士;战士睁开的眼睛:死不瞑目对战争的痛恨)
第二段:马、灯。(马:受苦受难的人民;灯:光明)
第三段: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举灯的女人:象征希望和光明;奔跑的人:逃命)
第四段:从楼上跳下来的人(绝望的求生)
教师总结启发:画家用这些或压抑,或恐惧、或痛不欲生的形象,来表现战争悲惨的场面,传达着人类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美好的向往,这也是一种另类的美。
艺术特色
色彩:黑、白、灰 (突出恐怖、哀痛的气氛)
构图:饱满、均衡(画面中心,用许多不同的亮色相互交叠,构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抽线恰好将这幅画分为两个正方形。缺一将失去平衡)
造型:夸张、变形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象征: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例如作品中的马和牛。立体主义:1、多角度描绘物体,并重新组合在一起; 2、几何形体重叠、堆砌、重新组合。)
教师展示画家其他作品。
三、课堂实践
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完成
四、课堂小结
《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无疑是成功的,控拆战争的暴行给人们带来灾难,作者毕加索采用夸张、变形、象征性的形象,黑白灰的色彩,不安的构图、对比度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与抗议,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个性设计
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一、创作背景
二、画家简介
三、作品内容
四、艺术特色
色彩: 黑、白、灰 构图:饱满、均衡 造型: 夸张、变形
表现手法 : 象征
立体主义:多角度、重组
作业布置
书面
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创作一幅画
拓展
格尔尼卡事件“发生在1937年,那么1937年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又发生了那些类似格尔尼卡的事件?(7·7卢沟桥事变,12·13南京大屠杀)(回顾,教育学生勿忘历史)
教学反思
教案检查记录
签字
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自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格尔尼卡——声讨暴行的檄文(自学)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授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六课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课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提出问题,作品展示,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冀美版八年级下册6 石头创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冀美版八年级下册6 石头创意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