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 第2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 第2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22年)01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 第2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22年)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0 小石潭记/柳宗元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10 小石潭记/柳宗元第2课时教案,共5页。

    1.第1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
    发现小潭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的写法
    3.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类似特写镜头的写法。
    4.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做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澈。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逼真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5.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有着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6.第3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7.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特征。
    8.第4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这种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被迫害的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这一矛盾?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1.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可以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2.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
    1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14.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
    如第1自然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以鲜明印象。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2自然段写潭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态写活了。
    1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为何让人有低沉之感?
    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被贬永州之后,他的忧愤之情更难以排遣,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合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基调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潭中的气氛及作者游览感受,交代同游者。
    1.描绘景物的手法。
    在第1自然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这是这篇游记当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
    2.善于运用比喻,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柳宗元十分善于观察各种山水的形态,抓住各种不同山水的特色,假如说山水也有个性的话,他就能够抓住山水的个性把它生动地刻画出来。如:第3自然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在潭上,向西南面望过去,看见通到潭里来的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在游动,一段亮,一段暗。小溪两岸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望不到小溪的源头。这里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再望过去,又用了一个比喻,说溪身的两岸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正因为比喻用得好,所以才能够很精练地刻画出事物的形象来。
    3.情景交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之所以写得好,还因为他不像一般人游山玩水那样,浮光掠影,只得到一点浮泛的印象。他是把自己的性格、遭遇都写到山水中去,对山水确实有深切的观察体会,确实深有所感。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新的境界,写出情景相生的游记来。
    eq \a\vs4\al(小石潭记)eq \b\lc\{\rc\}(\a\vs4\al\c1(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b\lc\{\rc\}(\a\vs4\al\c1(水——清,石——怪,树——青))\a\vs4\al(移步,换景),潭中景物\b\lc\{(\a\vs4\al\c1(潭水:清冽——侧面描写,游鱼:活泼——特写镜头)),小潭源流\b\lc\{\rc\}(\a\vs4\al\c1(溪水——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形象比喻,潭中氛围\b\lc\{\rc\}(\a\vs4\al\c1(气势——静,感受——凄))寓情于景,记同游者))eq \a\vs4\al(孤凄悲凉,痛苦心情)
    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这堂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在学习形式上我设计了“诵读式感悟”“亮点探究式欣赏”和“独立式仿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在这堂课中,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对学文言文有了兴趣,尤其是在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回顾重点词语,知人论世——感悟凄凉背后的温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第2课时教案,共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