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084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8084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挑细选,衔石填海,精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教然后知困(困惑)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yá)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
C.选贤与能(jǔ)D.讲信修睦(mù)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
二、衔石填海。
6.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选贤与能 能:________
(2)讲信修睦 修:________
(3)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
(4)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
(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________ 者:________
(6)男有分 分:________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________ 作:_______
7.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老而无子的人。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4)幼而无父的人。
三、精准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修: (2)归: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下列关于大同社会理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为公”,这是说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但政权只属于统治者。
B.“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C.“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
【古文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盗窃乱贼而不作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争则乱,乱则穷
(4)以养人之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1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A
6.才干出众 培养 父母 子女 老而无夫 ……的人 职分,职守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7.(1)独(2)寡(3)矜(4)孤
8.(1)培养(2)女子出嫁
9.(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了女。
(2)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0.A
11.(1)兴起 (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3)祸乱 (4)来
12.(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1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1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标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舟记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测试题,文件包含222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222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