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立意参考,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期主题: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
    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联系“杞人”之“远虑”,我们理应有更多的发现与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举了有关《论语》的两个名句,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与此相对的是,《列子·天瑞篇》则对“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发现,这说明人们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否定的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这个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不管是不是“远虑”,都是正确的考虑。
    【立意参考】
    1.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
    古有“杞人忧天”的笑话,今却有科学研究的实证。杞人当时的忧天,超越了所属的年代,引得时人讥笑。但倘若他以“远虑”为引,奋力拼搏,以现实依据来证明他的“远虑”,那结果定有大不同。由此观之,新时代的我们,当以“远虑”为引,赓续奋斗,展凌云之志。
    以“远虑”为引,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杞人的“远虑”放在当今时代,实为一种开拓的创新精神。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他“不成熟”的远虑,却是突破了旧思想的束缚,敲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而时人的嘲笑以及自身信念的不坚定,使得这一思想夭折了。反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水稻没有杂种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权威理论,无人敢提出质疑,然而袁隆平爷爷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试验。自此,中国人牢牢地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平曾言:“若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精神。”“杂交水稻”这一称号的背后,是袁隆平爷爷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远虑,更是他敢于突破创新的真实写照。我辈青年,当以“远虑为引”,坚守自我,大胆创新。
    以“远虑”为引,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如是说。半个世纪里,塞罕坝人以“远虑”为引,三代人以坚忍不拔的信念与永不言败的担当接力,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漫天的荒漠,建造成百万亩的人工林海,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不可少的是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远虑,以及为着这一远虑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我辈青年,即便无法看清下一站的模样,只能望见远方的荆棘,也要明晰通往远方的道路,并奋勇前进,不因他人或困难所阻,坚持到底。
    以“远虑”为引,当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奋斗精神。
    李大钊深情寄语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年之民族,青春之国家。”当代青年应将小我融于国家发展的大我之中,时刻忧虑国家的发展前途,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自我能力,于新时代接续奋斗,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奋斗于当下。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愿我辈青年能以“远虑”为引,与时光为友,与新时代的中国同行,展凌云之志,有朝一日可以扶摇直上,直下看山河。
    为人处世
    又是一年雪落时
    【一】
    一朵朵雪花,像离魂的蝴蝶,在云的孕育中,最终玉洁冰清了稍瞬即失的年华。雪的年华,在最后落地一刹那,无言的花开的声音,陨殁在皑皑的空茫之界。这已经是北方的第二次落雪,雪花如绵针刺痛了心伤的冬季,也刺痛了敏感的大地裸露的肌肤,让季节的阵痛持续下去,最终,会看到春的临盆,春的降生。窗外,苟延残喘着的枯叶,点缀在雪盖上,似乎,有种视觉的冲突隐喻出似是而非的感伤,那或许,是一种横隔在眼眸与心灵中孤寂的冷,冷的有些突兀,有些怜悯。仿佛,还没有适应雪花的降临,在暮秋的萧飒中收敛出一份恬淡的等待,初雪,二雪,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不知道,是雪花点缀了人们的心情,还是,人们的心情渲染了雪花。整个城市如同进入了一个似乎不太真实的童话世界中,令喧嚣似乎也在落雪中行注目礼般静默下来。
    一点点,看楼宇与树木染上沧桑的霜鬓,喜鹊在雪中扑闪着濯洗着身体,路面的积雪慢慢地冻滑起来,不远处,柳树的残叶在雪盖中熹微着最后一点绿色。仿佛,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迎接着落雪,又似乎别出心裁地遗漏出一点点与众不同的端倪:那就像人生一样,迎接着相同落生与死亡,却在不同的命运中活成了一面丰碑或是一捧荒冢。雪花纷纷地坠落,在人们的眼眸中捂热,最后,被一颗滚热的心融化,融化成水乳相融的寂寞与忧伤。雪花在人们的视线中翩跹飞舞,飞舞成一首徐缓的轻音乐,轻轻地在季节的流觞中滑过,滑入那颗对美好事物饥渴的灵魂,让每一处雪景,都黯然成诗,成为流年中枨触心怀的萍踪过往。让伤心的屋檐有泪滚落,让幸福的天井有鸟飞过。让每一次回首,都有感动的心情葳蕤了每个季节,令人生的长篇注脚着或浓或淡的情绪与感触。
    初冬的慵懒与无聊,如同赏尽铭花愁草,还有绮窗绿纱外的出岫远山和雨打芭蕉给以一点凭藉,即使,十二栏杆倚遍,等到,幽阶一夜生出碧苔,没有,情人的缠绵陪伴与呢喃萦牵,也是惘然了一般。落雪中的故宫,是如此的恢弘大气而弥生出别样的华丽与雍容。那一个个欢笑的年轻面容,使背负着沧桑历史下的故宫染上了时代的新鲜气息。一个美丽女孩与一个英俊青年的雪中自拍,背景为荦荦大端的故宫气质为背景墙,让灿烂的微笑,定格在故宫的沧桑历史中。让雕甍画栋,峻角层榱,朱栏彩槛中滑过一声声银铃般的笑声;让炉鼎,铜鹤,蟠龙柱,龙椅上浸染一些现代文明的纤纤微尘。故宫的落雪,不是一种烟火迷离的美,也不是苍山洱海般雄博的美,也不是钱塘壶口激越的美,也不是西湖九溪婉约的美。她的美在于文化与文明的积淀与释放,是历史更迭繁衍的参照物,是美学无限放大与融汇的坐标,是皑皑的白雪给了故宫又一种实现大爱大美的视觉饕餮盛宴的一剂盐梅调羹,让冬季的故宫涌现出一种别样的味道,浅浅回味,浓浓融汇。
    当暮色还在拉锯着无远弗届的地平线,阳光下斑斑欺眼的落雪已经被黑夜浸没。我喜欢这静默着的无声无息的卧雪,她不动不静,却活出了朝云绚丽般的粲然,又活出了晚星清高般的孤绝。我还喜欢雪的凄清之美,比那些平铺直叙的华贵与灿然,雪有着自己个性鲜明地稍瞬即失的美,美在了短暂地释放的美,或许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美罢!
    【二】
    下雪了,是啊!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同学们都异常兴奋,商量着今天要在雪里干什么,这纷纷扬扬的白雪覆盖了整个校园。不论屋顶,树上,路上都逃不过白雪的手掌心。“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啊!以絮喻雪,真是神似。
    想到这,我心头一片若涩,我是思绪也由这场大雪开始飞到了那一片雪花上……
    那也是一个下雪天,早上,我吃完饭,就开始了我的工作——给我们家的猫送食物。看道小猫吃的津津有味,我的心头更是一片温馨。吃饱了饭,我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猫也跟着我坐了上来,它不断地蹭我的手,好痒。我也不顾电视了,跟着小猫一起玩,它跳上我的背,在上面练习走模特,之后跳下我的背在做仰卧起坐,“一个,二个,三个……”直到数到10个时,它才停下。
    我摸了摸它那小巧的头,对它说:“你自己在这玩,别乱跑,我去楼上在补一觉,啊!”小猫像听懂了似的,自觉的离开了我身旁,但看着它离开的背影,我看出了一种感情——失落。
    我以为它是认为我不跟它玩才失落了,所以也没注意,就上楼了。谁知,这一不在意就酿成了大错,让我很是后悔。接下来的几天,小猫吃得东西很少,我认为它是胃不好,让它多休息几天就行了,我依旧每天给它送食物。
    谁知,那一天,我去工作,看到了一只冻僵了的猫,我心想:“谁家的猫这么可怜,也没人管,跑到了俺家来。我想着想着,走到了小猫的家前,呼唤小猫,可小猫一直不出来,我往里一探头,没啊!难道那只死了的小猫是俺家哩!走过去一看,果然,就是我们家的小猫,全身都僵硬。那时我不知如何是好,一下子怔住了,我的心碎了,随着雪融到水里一样化了,那个昔日与我相伴的朋友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理我了。
    思绪又回来了,可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不由自主地向下垂落,如今,小猫还是在我家的地下,我要珍惜这个朋友,小猫,这个相伴我半个童年的小猫,你一路走好!我的心也随着这突然来临的大雪融化了!又是一年飘雪时,我的心再一次沉沦了!
    【三】
    乌蒙蒙的天,将云压得越来越低,慢慢的天空扬起了雪花。这是2008年第一场雪。
    记得几年前,在演艺的草根界窜出一名刀郎,凭借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红遍了整个中国。走过大街小巷,放着音响的每个角落似乎都会传来刀郎那略带些嘶哑的声音。这是我对大学即将毕业时美好的一点记忆:因为非典的原因,所有的学生都汇集到学校,不能外出。操场上满满当当的人,大学里唯一感到人多的时候,就是这段时间。体育系里有几个不错的小伙,能唱能跳,中午,精力旺盛的他们提着吉他,坐到操场边的草地里,慢慢地谈起他们喜欢的歌曲。逐渐围过来的校友们,仰慕的看着他们深情的演出,校园最美的画面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也让我记住了那首歌。
    大学生活其实都是学生自己在找乐,非典时期,集中在一起的同学们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于是在操场上开起了属于自己的Party。音响放在角落,震天的声音就响了起来,早已等待了许久的青年们蹦起了自己的舞蹈。夜幕降临了,为了营造更加热情地气氛,几个小伙子爬上了墙头,拿着几个手电筒在人群里来回的乱晃,歌厅、舞厅里那种靡靡的气氛就更加的浓郁。
    现在的生活,怎么连大学那种找乐的劲头都没有了。
    人生虽然很无趣,生活还是要继续。
    【四】
    在无定的未来,在寒彻透骨的日子,我忘了关窗,静待一场雪,爬满篱墙。我在等你,当然,你不知道。
    我熟知的冬天是凛冽的。景致如一卷铁骨瘦笔的丹青展开,苦禅的山水,乌鸦挺立在老树的枝头,冷眼这季的荒凉,看天光敛去,云烟尽收,三两个钓翁寒江垂杆,波摇短艇,一两座心酸的村落,不见归人。冷就要冷得这般彻底,这样才会,期待的喜悦变成倍切焦虑的张望,静默的等待害怕变成失落的垂首。
    我想若是在离冬天最近的地方撒一颗种子,春天是否不约而至。
    目光洒落的小院,想到那个轻盈的身影。如果,如果你是我的约定,今夜,风起,窗外的树也接过我的目光,我已倾了一杯心绪,等待雪花轻盈飘落枝头,聆听这悠远绵长的天籁,感受这世界美好如初。你是否会来,让一朵雪花细落,轻贴眉睫,消融成泪水,沾了衣襟,成就我一段刻骨的伤
    雪儿如期而至,坚持年复一年的重逢。今夜,又见雪花飘落,洁白如玉,轻盈如羽,在天空随风旋舞。不要问它从哪里来,也不必问它要哪里去,它是个纯粹的精灵,缠绵交织在枝头,今夜来送我入梦。这是季节给我的馈赠,哪些被弃置的记忆开始复燃。我再次深入哪些怀念与等待,再次把满怀的心愿倾诉,你若细听,你会看见下一个美妙的时光。
    我在雪地里刻画出你的名字,暖意融化于心,就这样浓浓地念你。北方的爱人,曾几度试想,轻拥你入怀,备一生的思念品你。
    今夜,一瓣雪花轻盈落入手掌,纯白在手,一阵沁凉如你的温度,急速传递于心,不安地晃动,还没来得用细握,刹那间,雪儿已化,像心底流出的泪。在最寒冷的季节,偶遇你的温柔,你哪独一无二的温暖,溶溶我心。不一会儿,原来攒积的荒凉与孤寂,还有哪些颤栗的记忆,被深深掩埋。我的世界被雪儿越涂越白,白了自己的影子,也白了别人的影子。
    今夜,我在江南,停下手中的笔,关于爱情,不再写诗。现在,我只是在一页写给你的信里,爱情,一组开在风里的花朵,洁白如雪,我把它涂上春天的颜色,浅凉薄暖,远离苦寒,缱绻成艳丽的诗行。可是,你那么遥远,还在北方的城,依旧寒冷,我以泪水告别诗情,相思再次上演,将梦绪依次抖开,向着你的方向,前行的步伐毫不犹豫。
    带着春天的讯息。先到梅边,墙角的一株梅点燃了火红的信念,装饰了纯白,季节缤纷起来。小院,儿童堆砌的雪人,沾染了阳光,引得我驻足观望,仿佛如童年的温馨重现,微笑过往的人们,这属于你和我。
    雪后的原野,阳光嫩白嫩白,如北方的爱人十指纤纤剥出来的。涂在刚萌芽的树梢,鹅黄的岸柳,嫩茸的草尖,生命的乐章轰然奏响。阳光从冰河缓缓地踱过,冰雪消融,冬天只剩下半壁残山剩水,还有几株秃兀的枯树败枝、斑驳的残雪还在残喘、顽抗固守。春已归来,在一朵花间,一畦草丛,一泓流水,重新将千山万水再次绚烂起来。
    我站在江南之岸,一种呼声四起,从天边滚过密集的雷声,如战鼓响彻,春天已吹响了集结号,地底冒出沙沙的萌芽声,是进军的步伐,它们聚集江南,排兵布阵,誓言杀向北方,扫荡寒冷,攻城掠地,真实的灰霾开始四处逃遁。我的北方的爱人,你坚守你的城,等待我的解救迎娶。
    我隔着江南眺望,看你在北方的城头,阳光的背后,袅袅的青烟,被风裁剪成你的裙裾,裙舞飞扬。你是否也看到了我的江南,万种风情的火焰,叩开了春天的门槛,放出了花开的喜悦,斑斓的美景。裸露的土地褪去碣色,有了活力,绿色在蓬勃,紫陌红尘蝴蝶恋花,连同江南的烟雨,柳一般缠缠绵绵,滴滴答答在歌吟,袅袅翩翩在起舞。
    小说阅读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他也还有一些生意上的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1.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王老的性格特点。



    2.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



    3.小说结尾说“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请概括“香味”的内涵。



    4.有人建议把标题“熟藕”改为“王老”,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与解析
    1.王老是一位勤劳、善良、热情、大方、细心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①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表现王老的勤劳;②写小红生病,王老去南货店买了蜜枣等送来,表现王老的热情、大方与善良。③写“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表现王老的细心。
    2.①小说以刘小红贯穿全文,将东街人家之间亲密而淳朴的联系蕴藏在疏淡平实的记述中。(答以“熟藕”为线索贯穿全文,也算对。)②小说以“熟藕”作为人物间情感交流的载体,寄托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③小说通过写东街的风土人情为人物出场做环境的渲染与铺垫。先写街上的各家店铺和刘小红家的绒线店,最后才写到卖熟藕的王老。④小说情节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淡化情节与冲突。⑤小说结尾呼应标题,深化文章的主旨,点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将恒久长存。
    3.①熟藕的原本香味;②王老勤劳善良的品质;③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④淳朴的民风。
    4.以“熟藕”为题更合适。看法:①以“熟藕”为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以“熟藕”为线索,贯串全文;③借“熟藕”寄托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④以“熟藕”反映美好的生活、淳朴的民风。以“王老”为题更合适。看法:①王老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情节简单,主要叙述了王老与刘小红之间的忘年情谊,以此为题,寄托作者情感;③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

    相关学案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5 早饭午饭晚饭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5 早饭午饭晚饭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写作点拨,佳作点评,佳作展示一,佳作展示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