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4 为伯乐击掌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期主题:为伯乐击掌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著名画家李苦禅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求学期间因家境贫寒靠拉洋车求温饱。齐白石得知了这种情况,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出一间厢房给他住,并挑出他的几幅画,亲笔题款后送去画店。有了大师的墨宝,李苦禅的画被争抢一空。从此李苦禅脱离了困境,一心一意学画,尽得老师艺术精髓。
齐白石初来北平时,因出身于木匠,又年纪较大,所以虽然佳作迭出,但画作却很难出手。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却一眼就看出了齐白石的艺术水平。在画展上,他率先购买齐白石的画,此后又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并将画集送到上海出版,后又聘请齐白石为教授,并亲自驾马车去接。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具体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③标题自拟;④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著名画家李苦禅的画,因齐白石的亲笔题款,而被争抢一空,而最终脱离困境,成为著名画家,表明他的成名与齐白石的帮助,引领有关系;齐白石的成名,也与徐悲鸿的一系列的帮助,推荐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看出,一个人的成功,既需要自己的刻苦努力“内因”,也需要外来的帮助(外因),还体现了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成就一番事业,既需要自己的刻苦努力,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2.要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
3.人才需要伯乐的提携。
4.人才与伯乐的关系
5.人才需要发现
6.名人效应之我见。
7.社会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
8.要做一个成就别人的奉献精神的伯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为伯乐击掌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罕见。故常有千里马埋没于庸人之手,骈死在槽枥之间的怪事产生。
当下,人们总埋怨周遭的人才鲜有,我得追问一句:你周遭有伯乐吗?你是伯乐吗?所以,世上有一伯乐比世上有万匹千里马重要得多,没有伯乐,再多的千里马在屠夫眼中都是马肉一堆。可惜!可叹!
在纽约的拍卖会上,拍卖师与小提琴之间的悲剧跟屠夫与千里马的悲剧毫无二致,没有慧眼识珠的本领,所以,拍卖师在拍卖会上的演奏显得蹩脚十足。但经过老人的三弄两调之后,同样是这把小提琴,它却流淌出天籁之音。试想,没有老人这个伯乐的发现,这把小提琴将永远与尘埃为伴,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可见,事实再次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
琴王子郎朗在成名之前,他走了一截不小的弯路。
他曾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求学,少年郎朗对他的恩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老师追问了一句:你难道还没比够吗?接着建议: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时机,你能一炮打响。
怎么打响?兴许能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
公元1999年,郎朗只是第六个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个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他,但郎朗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他等待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一举成名。
正是恩师格拉夫曼这个伯乐,让郎朗这匹千里马在最孤寂最无助的时候,沐浴到了伯乐的赏识之乐。
上海杨元元事件,给我很多启示,一个自尊的女孩被都市的冷漠杀害了。杨元元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就业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试想一个毕业名校,并能把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这个角色演的风生水起的女硕士生,需要多大的勇气才会把生命交付给上帝。这么一个有尊严的女性,最终没有被伯乐发现,而是在寒冷的冬天,用毛巾把自己解决了。如果,上海海事大学有伯乐伸出援助之手,杨元元会在这个冬天悄然地离开人世吗?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伯乐和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时代需要伯乐,我们将为伯乐的出现击掌欢呼。
为人处世
李宗仁忆算命
李宗仁自述:1921年,我任少校营长,分防到兴业县属的一个小镇叫做城隍圩的地方驻扎。这一带是当时著名的六万大山匪穴的边缘。当地民团常有被土匪袭击缴械情事,我们来此亦负有剿匪的任务。此时边防军司令部设在玉林,我因公常到玉林城去。有一次,我和司令部里几位高级军官出去逛街。据他们说,这里有一位姓崔的星相家。我们的同事有请他看过相或算过命的,都说他十分灵验,所以他们意欲前去一访,请他看看相。我们原是无事逛街,因此一行六、七人便一同去了。没有请他看过相的人都请他看相。我因我父亲是最反对迷信的人,故此素不相信星相。等到大家都看完了,这位星相家早已对我频频注意,至是才说,要替我看一看。我因顾虑人家说我迷信,不甚愿意。他说,看你的相,比他们都好,看看不妨,并不收相金。加上朋友们的怂恿,我就让他看了。他首先就说:“我看你先生的相,比你同来的朋友们都好多了!”他这话说得相当大胆,因为我们同去的司令部和本军里的几位高级军官,有位至少将的,我当时是少校,官阶最低。我说:“在这里,我是阶级最低的啊!”“没关系”他说:“按相上来说,你明年要连升三级!”我说:“那除非明年这里发瘟疫,把我这批朋友都害死了,我才有这机会连升三级!”大家哄堂一笑。
他说:“但是相上是应该如此的”。别人又接着问他:“连升三级以后又怎样呢?”他说:“鹏程万里,前途无疆”。他又说了许多奉承的话,最后他真的不收相金。在当时我仅以他为一江湖术士,信口恭维人,讨几文相金而已,根本未加注意。谁知翌年粤桂战争又起,我竟由营长而帮统,而统领,最后升任边防军司令,一年之内恰恰连升三级。
民国十三年夏,我通电吁请陆荣廷下野息兵,亲率大军,直捣南宁。孙中山先生委我为广西绥靖督办时,这位崔某特地远道来南宁访我。当督办公署的总值日官、副官处长周祖晃向我报告说,我的一位朋友崔某来拜访。我接了名片一看,心中愕然,并不认识这位贵客,因我已经把这件事忘记了。总值日官见我发怔,便说:“他说他在玉林替你看过相,说你要连升三级,故此特来道喜”。
我这才仿佛想起有这件事,同时心中也觉得奇怪,何以如此碰巧。但是为避免议论说我们革命军人提倡迷信起见,我没有亲自接见他,只下了一张条子,叫军需处送他五百元,庶几使其不虚此行。我今日回思,仍觉此事奇怪,因为崔某所说我将来的事,如子息二人,父亲早死,母亲高寿等等,一一应验,诚属不可思议。
我军自入赣以来,虽三战三捷,稳定赣局,然本军伤亡之大亦前所未有。全军两万人,死伤竟达四千以上,下级干部伤亡约三分之一,元气为之大损。德安之役,折第九团团长陆受祺一员;王家铺之役,又折第二团团长吕演新一员和机关枪大队长吴铁英一员。此三人俱是身经百战,勇冠三军的能战之将,倚畀有年,遽尔殉职,痛掉实深。其中吕团长演新的死,使我尤多余痛。
因为其中还有一段迷信的小故事:当我军在桂林誓师北伐时,吕团长一日偶和同僚数人游桂林名胜风洞山。山中有一相士绰号叫“罗大仙”,据说灵验无比。吕乃请他推算八字。“罗大仙”略一推算便告诉演新说,他命中今年是冲克之年,北方不利,如北行则“十有九死”云云。
吕君素好星相之说,闻言郁郁不乐,遂对同僚说,想不参加北伐。同伴们见他神志颓丧,便劝他如不愿北伐,请调他职好了。但是演新说:“这种迷信上的事,如何能对老总说呢?”那时他们私下都称我为“老总”,而不称“军长”。可是他最后还是来向我说了。因为我们在公虽为长官部属,在私却如兄如弟;演新为我陆小同学,又为多年同事,原可无话不谈。但是这次他和我提起这件迷信来,却把我说恼了。我说:“你是个革命军人,如何迷信起来!什么罗大仙,罗小仙,敢在我们誓师北伐之时妖言惑众,动摇军心,我要把他抓起来!你请调,我决不准。你如离职,我当军法从事。我们革命军人怎能因一句迷信的话阻止我们去革命了呢?我如为此事准你调职,岂不是军中的大笑话?”
演新被我一顿训诫,说得哑口无言,怏怏而去。其后北伐途中,他在战场上虽骁勇如昔,然平时居恒抑郁,总有点神魂颠倒似的。此次竟在王家铺殉职。回念我强迫他参加北伐的往事,历历在目,往时迷信,今日竟成谶语。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思之不免有余痛耳。
小说阅读
守望
叶敬之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 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 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 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 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 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毛窝子的基本情况,用料普通、制作方式简单,但曾经很受欢迎,交代了故事背景,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三十多年前人们对毛窝子很热爱;现在人们对毛窝子没有情感、不珍惜,小说意在感慨时代变化,表达对传统技艺流失的遗憾。
C.小说结尾富有意蕴,烟雾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捡到漂亮、结实毛窝子的喜悦以及对质朴人情的赞美。
D.小说善用细节和场景表现主题,“我”三次得到李大爷的毛窝子,前两次的原因分别是李大爷编的毛窝子质量上乘和“我”对毛窝子的怀念。
2.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6 分)
3.“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景物描写没有表现作者因捡到毛窝子的喜悦以及对质朴人情的赞美。
2. 塑造了一个对毛窝子感情深厚、毛窝子制作手艺精良、做事用心、一心要传承手艺的民间老艺人形象;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虽好,但没有人买甚至无人关注,李大爷的儿子还把毛窝子全部烧掉,表达了对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技艺无可挽回地流失的深深遗憾与慨叹。
3.(1)“守望”使故事更紧凑完整,串起了毛窝子的起源、发展、消亡到守望等情节。(2)“守望”展现了李大爷坚守毛窝子制作手艺的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手艺的深情守望。(3)“守望”揭示了小说主旨,表现了作者在现代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留恋,以及对传统技艺无可挽回地流失的深深遗憾与慨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6 这就是幸福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精彩构思,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8 以“远虑”为引 展凌云之志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立意参考,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