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19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19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19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8046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19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19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期主题: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解析】
新材料作文纵向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可以论点为中心点从前因后果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多角度进行线性思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评价他人亦是考验自我
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你会将自己的生活晒于网络,也会看到他人的生活,这让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地活跃。如何正确评价他人的生活,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考验的都是自己灵魂的深度、道德的高度、价值观的准度。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大智大慧的觉悟者,也有至死执迷不悟的愚蠢人;有丧尽天良的人,也有良知犹存的人。面对他人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有的态度是,不要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要知道,“不随意”,正是自己严谨有度的人生态度的直接反映。(是什么)
“不随意”,要求我们用善意和宽容去面对他人的生活,让自己的内心收获一份温暖。当在新闻中看到贫困母亲刘金霞为生病的女儿的一份“六一”礼物而到超市偷鸡腿的事情时,有人认为贫穷不应成为偷窃的理由,也有不少人评价这位母亲是“爱女心切”,更多的人时迄表示同情,为她捐款,用行动对她表达关爱。当我们网善意和宽容去看待这件事时,才会发现,在她做的这件错事中,这位可怜的母亲有着太多被迫无奈的成分.而少有贪婪自私的因素,不同的人的评价也让我们能够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更明白法律不能触犯,人心更应向善。
“不随意”,更要求我们学会冷静思辨,既不—味点赞也不到处吐槽,要用心观察和思考他人的生活。陕西安康市副市长李建民是一位为官清廉的好官,今年5月28日出差途中他突发疾病去世,引发广泛关注。继相关媒体曝出上千彬县人自发悼念后,又有媒体报道:李建民逝世后,有人在他的老家志丹县意外发现了“豪宅”——院子里有四个窑洞,他和哥哥一人两个;房间里还是水泥毛坯墙,唯一的电器是洗衣机。初看新闻,我们无一不为李市长的艰苦朴素点上一万个赞,这样的“苦行僧”式生活在当今实在难得。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件事情之后,就会发现,这其中多多少少有媒体的“过度宣传”。李市长的老家与他平时上班的地方相距数百公里,他一年不过也就回家几次而已,既然都不怎么住,朴素些也在情理之中。用老家的破屋凸显李建民的穷,看似褒扬,但违背常情常理却令其过犹不及,瓦解了个体形象的真实性。当我们学会了冷静思考,客观评价他人,不人云亦云。
“不随意”,还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反省,看别人的生活,反观自我,在反思中收获和成长。目睹“中国式过马路”,应当反思,我是不是能谨遵交规,抑或我也是其中一员?眼见丁锦吴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应当反思,这样的不文明现象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看到无腿青年陈州徒手登顶五岳时付出的无数艰辛,应当反思,四肢健全的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毅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要知道,思考和评价他人,就是对自己的素养和人生轨迹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在点赞和贬低之间,有了反思,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思想的归宿,找到自己人生观的十字坐标。(从宽容、思辨、反省三个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如何做到“不随意评价他人的生活”及这样做的必要性)
作家梁晓声先生期望中国人具有这样的国民性格: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或许这正是我们面对别人生活时应当秉持的原则和应有的态度吧!(运用作家梁晓声的话做结,指出怎么做即“评价他人生活”的原则)
为人处世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被贬饶州的范仲淹接连收到两封信,信是好友梅尧臣寄来的。在信里,梅尧臣送了两首诗,一首是《啄木》,一首是《灵乌赋》。《啄木》诗,提醒范仲淹切莫学啄木鸟,啄了林中虫,反招杀身祸,面对贪官污吏不要过于耿直;《灵乌赋》诗,规劝范仲淹要学报喜之鸟,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邑闾”。
作为好友,梅尧臣自然是用心良苦,然而他的处世之道却与范仲淹格格不入,所以,读罢信,范仲淹很快回了一篇同题的《灵乌赋》,掷地有声道:“不管人们如何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我将始终坚持一生的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1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27岁中进士后,先是在地方上任小官,因政绩突出,天圣六年(1028年)被征调入京。不料,入京第二年,范仲淹就摊上了一件大事。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其子宋仁宗年仅十三岁,虽然依制继承了帝位,但因为缺少决断能力,暂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七年(1029年),宋仁宗年已弱冠,按理,该还政了,可刘太后却迟迟没有交权之意。这年冬,适逢自己六十一岁寿辰,刘太后不但要隆重举办寿礼,而且要仁宗亲率文武百官行跪拜之礼。此举,完全不合礼制,然而慑于太后之威,满朝文武谁也不敢言,唯独范仲淹挺身而出,他先是向皇上上疏:“在内宫侍奉长辈,自当用家人礼节,现在却让皇上与百官排在一起,向南朝拜太后,这种礼仪断不可成为后世之法!”接着向刘太后上疏,请其把朝政大权交还仁宗。
对于范仲淹的奏疏,仁宗认为有理,就简化了拜寿仪式,刘太后则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道出一个字:“贬!”
范仲淹就此被扫地出京,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功利社稷千秋已,何计生前身后名”,胸贮家国之念,何悔之有?
2
明道二年(1033年)七月,大宋王朝遭遇了一场数十年不遇的旱灾,随着旱灾肆虐的,还有蝗灾。成群结队的蝗虫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不过一支烟工夫,庄稼便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们只能四处去挖野菜,剥树皮。野菜挖完,树皮剥光,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以野草充饥,后来,就连野草都没有了。如果听任情况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闻听灾情,范仲淹忧心如焚,他当即伏案书写了一份奏疏,然后马不停蹄呈送给宋仁宗,请求朝廷派人视察灾情。尽管奏疏中把灾情说得十万火急,但宋仁宗并没有高度重视,很随便地就将奏疏放下了,“此事,日后再议!”
范仲淹见了,再也顾不上君臣礼仪,趋前一步道:“都火烧眉毛了,不能日后再议!敢问陛下,如果宫中停食半日,该当如何?”宋仁宗一愣,他实在想不到范仲淹敢如此造次,正想发作,可看看义正词严脖子梗得笔直的范仲淹,又禁不住乐了:“都说范卿天不怕地不怕,朕今天算是领教了!好吧,朕这就准奏,由卿代朕去救济灾民!”
捋龙鳞,轻则失职,重则丢命,范仲淹不是不懂這个理,然而民命大如天,心既存民,自然无畏。
3
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出任权知开封府事。到任不久,他便敏锐地发现,宰相吕夷简利用宋仁宗对他的倚重,任人唯亲,把亲朋故旧、门生亲信一个个破格提拔起来,弄得朝政十分糟糕。对于吕夷简的这种做法,范仲淹很有意见。于是,一次上朝时,特意向宋仁宗呈上一幅《百官图》,直言不讳道:“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为公,如是为私,意在丞相……”宋仁宗一向宠信吕夷简,并没有因为一幅《百官图》而对其有任何责罚。
眼看事情就要不了了之,范仲淹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连上《帝王好尚论》《选贤任能论》《近名论》和《推委臣下论》“四论”,指责吕夷简“任人不当,以私枉法”。吕夷简大怒,反诬其“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宋仁宗听信吕夷简之言,一道圣旨,把范仲淹贬至饶州。
在饶州,范仲淹失意不失志,他倡农桑,重教化,很快使饶州政通人和。治理有方,没过几年,范仲淹被重新召回朝廷。为了协调他和吕夷简的关系,宋仁宗让范仲淹主动向吕夷简道歉,范仲淹竟一点不给宋仁宗面子:“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言有所依,行有准绳”,不偏不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于公于私无憾,当然用不着向谁道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注定,范仲淹一生是孤独的,但正是因为有范仲淹这样的人在,一个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和希望。韩琦曾这样评价范仲淹:“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可谓一语中的。
小说阅读
金络渡
聂鑫森
这条奔流在湘东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
嵌在野马河中段南北相对的两个小渡口,都叫金络渡。金络渡的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身板宽厚,挺直,威武哩。只是短发间泛出星星白霜,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
这个县偏僻,贫穷,而这块地方又是最冷清处。野马河上不可能花大钱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金络渡就成了“常设机构”。摆渡人是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按月发工资,乘客过河不需要付船钱。三十年前,钟水生每月工资七十元。隔几年镇政府会给他加一次工资,眼下也就每月一千元。每早吃过饭出门,爹总是嘱咐他:“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他每一次听了,都会落泪,都会连连点头,匆匆赶往渡口。
又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太阳从云缝中挤了出来,露出热情的笑脸。隔河相对的南北两个渡口,这时候都静了下来。赶集的,上学的,走亲戚的,你来我往,去了应去的地方。
钟水生把渡船泊在南岸的河滩边,趁闲拿出拖把,在河水中使劲鼓捣几下,提起来拧干水,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野马河不宽,但水流急,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不管是穿鞋的还是赤脚的,都得走过这段十多米的河滩路,才能上船。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渡船穿梭般一来一去,渡多少人便留下多少沾泥巴和不沾泥巴的脚印。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学生伢妹子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是他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老人说:“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耐得烦。”
小学生说:“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钟水生笑了,说:“应该的,应该的。我小时候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有人问:“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他叫宫子山。我叫他宫大爷。他老人家不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他为了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漩涡……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那一年,宫大爷六十五岁,我二十二岁。”
……
钟水生把船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船头抽烟、喝茶。阳光下,他的影子凝然不动。
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分配到潜艇上当水兵。潜艇像一尾深水鱼,常在海洋深处巡航。一次在潜望镜里,他看见一条刚死去的鲸鱼,庞大尸体慢慢沉入海底,很凄美,也很惊心动魄。艇长告诉他,死去的鲸鱼会创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动物学家把这个悲壮的过程叫“鲸落”。
钟水生当了四年海军,转业到地方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他却回老家摆渡。
桨声里的野马河,流了三十年,潮涨潮退,周而复始。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乐意做摆渡人。
想到这,钟水生不由得仰天打了个哈哈。
岸上忽然有人喊:“摆渡的,我要过河。”
钟水生抬眼一望,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提大公文包,西装西裤一色白,黑衬衣上系一根红领带,一双黑皮鞋贼亮贼亮。他站在河滩那一端,头昂得高高的。
“要过河?走过来上船。”
“我是去镇政府谈投资的,这烂泥巴路怎么走?麻烦你背我过去,我付钱就是了。”
钟水生说:“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
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背起年轻人。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年轻人嘀咕了一句:“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厉声说道:“背人上船,我从不收钱。你有钱,去找鬼推磨吧!”
年轻人跌得一身泥,气得大喊大叫。
钟水生大步走向渡船。
这时候,河对岸有人招手、喊话,有人要到南岸来。
钟水生抄起桨,划着空空的船飞快地过河去了。
一河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泽。
忽然有一天,省报记者到这个县采写扶贫攻坚的新闻,无意中听到了钟水生和金络渡的故事,于是,兴致勃勃地实地采访后,写了一篇人物特写在报上登载,题目是《鲸落金络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金络渡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情况的描述,为主人公钟水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解决了读者“为什么不架桥”的疑惑,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
B.小说的情节安排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面写了钟水生之父嘱咐他“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后面则通过钟水生之口交待了原因。
C.小说对人物的描写颇为传神,寓有褒贬:对钟水生的肖像描写,突出其威武有力和饱经沧桑;对年轻人的语言描写,突出其趾高气扬、高高在上。
D.小说对主人公的刻画既有正面描写,如对钟水生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小学生的话“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2.小说主人公钟水生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省报记者发表关于钟水生的人物特写为结尾,这个结尾对表现小说的中心主题有何作用?(6分)
答案与解析
1.C(“饱经沧桑”错,原文只是“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而且从全文来看,钟水 生的经历也称不上“饱经沧桑”。)
2.①懂得感恩,无私奉献。为了报答宫大爷的救母之恩,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 来当摆渡人;当摆渡人工资低,他毫无怨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②敬业负责,一丝不苟。 背老年人和学生上渡船,一有空闲就擦洗渡船,打扫卫生。③为人耿直,恩怨分明。年轻人 说是来镇政府谈投资的,他破例背年轻人上渡船;当年轻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时,他愤 怒地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而且 合理的,均可给分)
3.①这个结尾是对前文情节的合理延伸,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精神境界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题为《鲸落金络渡》的人物特写,是对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的升华。②这个结尾表明 主人公一生摆渡的事迹影响较大,引起省报的关注,显示了他的事迹和精神的巨大社会价值 和人生意义。③这个结尾意味着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得到广泛的传扬,必将在社会上使 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每点 2 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12 找准位置,成就自我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示例一,佳作示例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529我的偶像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