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优秀备课ppt课件
展开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节课注重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中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注重指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估计的标准,并据此估计出结果,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计意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确定解题策略。
例3题目要求的比较简单,但要使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却没那么简单。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把问题由“估计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转移到苹果的个数上,由此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本题需要在已有质量观念的基础上,用估计的策略来解决,为学生解决问题明确了方向。
2.注重加强对学生估计方法的指导,提高估计能力。
在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点,即对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的确定,也就是对估计标准的确定,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几个苹果重1千克,进而通过除法得到问题的答案。再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如“4个苹果一定是1千克吗?”“这么大的苹果是1千克吗?”,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方案的思考,进而明确应该全面考虑问题,提高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苹果 台秤
学生准备 苹果 台秤
教学过程
⊙交流调查结果,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课后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质量,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报)
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装有20个苹果的袋子,引导学生猜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重,相机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的课后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动手实践,对比探究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苹果和提出的问题整理信息。
(2)汇报、交流信息。
(3)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汇报。
预设
生1:我们认为可以用秤来称一称就知道有多重了。
生2:我们认为问题是大约有多重,并不是问具体重多少,所以用估计的方法就可以了。
(4)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确定解题策略。
(讨论交流后明确用估计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明确方法。
(1)引导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怎样估计20个苹果的质量。
(2)集体交流估计的方法。
预设
生1:如果我们知道1个苹果的质量,就能估计出20个苹果的质量。
生2:我们也可以先知道几个苹果重1千克,然后估计出20个苹果的质量。
(3)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关注出现的问题)
(4)让学生说一说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称出1个苹果的质量,但是20个苹果的质量我们还不会算。
生2:我们也用第一种方法,但是每个苹果的大小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估计20个苹果的质量很难。
生3:我们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也发现了每个苹果的大小不一样,所以1千克称出的个数也不一样。
(5)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首先我们要重新确定用哪种方法更好。(学生讨论后确定用第二种方法)由于苹果的大小不一样,我们要称出1千克有几个苹果就要考虑选择大小相近的苹果来称。现在请同学先把苹果按大小分类,然后分别称一称大的苹果1千克有几个,小的苹果1千克有几个。
(6)小组活动:各小组称量1千克苹果并数出个数,然后填写表格。
(7)交流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称量结果。
(8)引导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苹果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苹果大,称出的个数就少;苹果小,称出的个数就多。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选择策略”和“让学生选择方法”的活动,通过分析、比较、质疑,让学生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新知。
⊙揭示问题,深入推理
1.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学生估一估并说明方法)
预设 生1:我的书包大约重3千克,我拎了一下这袋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袋苹果大约重4千克。
生2:1千克苹果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重4千克。
生3: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大约重5千克。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过程。
(1)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4千克,即20÷5=4(千克)。
(2)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5千克,即20÷4=5(千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对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这个问题的铺垫,很容易想到把20个苹果分成几组1千克的苹果,从而推出结果,当然学生运用参照物进行估计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向学生渗透从不同角度并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切实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教材10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题目,提出问题:要想知道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2)学生读题,先明确题意,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预设
生1:首先要知道1千克梨大约有几个。
生2: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3个大约重1千克,中等大的梨4个大约重1千克。
生3:如果3个梨大约重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
生4:如果4个梨大约重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
2.课件出示教材106页8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左边的物品要比右边的物品重)
(2)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天平左、右两边物品的质量要相等)
(3)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符合要求的呢?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3.课件出示教材108页14题。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尝试解题。
6千克 ( )千克 ( )千克
(1)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6÷2=3(千克)
(2)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6÷3=2(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既有单纯的模仿,也有适当的变化,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真正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
⊙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克”作单位的,哪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布置作业
教材106页9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二)优质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二)优质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82《搭配问题》教学PPTpptx、第8单元第2节《搭配问题》备课解决方案docx、八_2《搭配问题》课时测评docx、第8单元第2节《搭配问题》导学案设计docx、第8单元第2节《搭配问题》教案设计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6 余数的除法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63《解决问题》教学PPTpptx、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备课解决方案docx、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设计docx、第6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53《解决问题》教学PPTpptx、第5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备课解决方案docx、第5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docx、第5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设计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