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共15页。
    综合检测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脱氧核糖核酸、血红蛋白和纤维素共同含有的元素有( C )
    A.C、H、O、N、PB.C、H、O、N
    C.C、H、OD.C、H、O、N、P、S
    【解析】脱氧核糖核酸含有C、H、O、N、P,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纤维素是糖类,只含有C、H、O。
    2.下列关于癌细胞及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煤焦油是一种致癌因素
    C.癌细胞是异常分化的体细胞
    D.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比正常细胞少
    【解析】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煤焦油是一种化学致癌因子,B正确;癌细胞是异常分化的体细胞,C正确;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B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C正确;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
    4.下列关于磷脂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磷脂分子含有两条长长的脂肪酸链
    B.磷脂分子可在内质网上合成
    C.磷脂分子也可作为能源物质
    D.一层磷脂分子组成一层单位膜
    【解析】磷脂分子含有两条长长的脂肪酸链,构成磷脂分子的尾部,A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磷脂分子可在内质网上合成,B正确;磷脂分子主要的功能是构成生物膜,也能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一层单位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D错误。
    5.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 D )
    A.213a摩尔B.112a摩尔
    C.6a摩尔D.3a摩尔
    【解析】根据酵母菌厌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产生a摩尔的CO2需要消耗1/2a摩尔的葡萄糖,根据人体需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消耗1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6摩尔的CO2,因此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1/2a摩尔的葡萄糖可以产生3a摩尔的CO2。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在减小
    B.核仁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的细胞就没有核糖体
    C.细胞进行需氧呼吸都需线粒体参与
    D.光照下,叶肉细胞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淀粉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不断吸水,所以细胞液浓度在减小,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是有核糖体,B错误;好氧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是可以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叶肉细胞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D错误。
    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B.生物膜能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
    C.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解析】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具有相似的结构,A错误;生物膜中的细胞器膜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有关,B正确;在形成分泌蛋白时,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C正确;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有活性的,都是选择透过性膜,D正确。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体细胞都有增殖的能力
    C.细胞衰老时,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会增大
    D.细胞的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部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具有增殖的能力,B错误;细胞衰老时,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会增大,C正确;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有利,D错误。
    9.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C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C.③⑤  D.②⑤
    【解析】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或真菌细胞,①错误;②含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也有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③正确;④植物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如根细胞中不含叶绿体,④错误;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蓝细菌,⑤正确。
    10.植物学家用伞藻做了如下实验:在藻体还没有长出伞帽时,早期把细胞核取出,结果去核的藻体不再形成伞帽;若晚些时候去细胞核,部分藻体能长出不完整的伞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能够证明细胞核参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
    B.可推测细胞核中可能合成了某些物质并进入细胞质中起作用
    C.若将细胞核重新移入伞藻,伞藻可能继续形成完整伞帽
    D.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测,伞帽的形成与细胞质完全无关
    【解析】该实验能够证明细胞核参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A正确;可推测细胞核中可能合成了某些物质(mRNA)并进入细胞质中指导了细胞的物质合成,B正确;若将细胞核重新移入伞藻,细胞核可以继续控制伞藻形成完整伞帽,C正确;根据该实验,不能否定伞帽的形成与细胞质的关系,D错误。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因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而具有高效性
    B.因能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具有专一性
    C.因在代谢中发挥作用后失活而需不断合成
    D.因空间结构易被破坏而需温和的理化条件
    【解析】酶因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而具有高效性,A正确;酶因能与底物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具有专一性,B正确;酶发挥作用后没有失活,能循环使用,C错误;酶因空间结构易被破坏而需温和的理化条件,D正确。
    1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
    C.适宜湿度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解析】面团“发起”是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致,A正确;乳酸菌是厌氧菌,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B正确;一定的湿度和低温低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C错误;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只进行细胞呼吸,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D正确。
    13.下图是ATP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①②和③均为磷酸键,其中①所含的能量最少
    B.形成③所需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也可来源于化学能
    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所需能量都是由③断裂后直接提供
    D.②和③都断裂后所形成的产物中有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据题图可知①②③都是磷酸键,①是普通磷酸键,含有的能量最少,A正确;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B正确;光合作用是吸能反应,其能量来自光能,不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错误;根据ATP的结构式可判断,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
    14.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B.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试剂X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解析】甲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乙条件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出来,仍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错误;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CO2)的部位是不同的,厌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溶胶,需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C正确;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用于检测酒精,不能用于检测CO2,试剂X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CO2,D错误。
    15.不同的细胞或细胞结构都有一定的特殊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由于细胞骨架参与,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得以维持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核孔数目减少,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
    C.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因不同部位所需能量的多少变化而发生移动
    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可能有果胶或蛋白质等物质
    【解析】细胞骨架可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孔,没有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内需要能量多的部分,线粒体分布较多,可见线粒体可在细胞溶胶中移动,C正确;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果胶物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果胶,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蛋白质,D正确。
    16.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的荚膜也属于生物膜系统
    B.拟核中的DNA分子呈线状
    C.原核细胞不存在由膜构成的复杂细胞器,因此不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单位存在
    D.蓝细菌酶在光合片层,有利于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细菌的荚膜由多肽组成,有的含有多糖,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拟核中的DNA分子呈环状,B错误;原核细胞内不存在由膜构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细胞器,但能独立生活,说明能作为独立的生命单位存在,C错误;蓝细菌其质膜向内折叠成好几层,并且质膜中含有光合色素和酶,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正确。
    17.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试管
    编号



    实验处理



    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过氧化氢溶液/mL
    温度
    加入试剂

    1
    3
    常温
    /
    2
    3
    90℃
    /
    3
    3
    常温
    少许二氧化锰
    4
    3
    常温
    少许鸡肝匀浆
    A.上表实验涉及温度和催化剂种类两个自变量
    B.试管2中没有加入任何试剂,应为空白对照组
    C.试管4和试管1形成对照,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实验组合试管3和试管4
    【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试管1和试管2的区别为温度,试管3和试管4的区别为催化剂种类,即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均是自变量,A正确;试管2虽没有添加任何试剂,但是温度与试管1不同,因此试管2也是实验组,B错误;试管1和试管4的区别为是否添加了酶,二者对照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试管3和试管4的区别为催化剂的种类(酶或无机催化剂),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1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
    A.前期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核膜和染色体结构
    B.中期细胞中具有2个中心粒,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C.G1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及DNA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D.若G2期时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发生断裂,则子细胞均含有异常染色体
    【解析】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因此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核膜和染色体结构,A正确;中期细胞中具有2组中心粒,即4个中心粒,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B错误;G1期主要完成DNA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C错误;G2期时已经完成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若此时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发生断裂,则子细胞中有一半含有异常染色体,D错误。
    1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内
    C.主动转运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D.易化扩散和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解析】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错误;细胞需要的离子可以通过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方式进入细胞内,但不能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B错误;主动转运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易化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但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20.下图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和细胞吸水能力变化的相关曲线。不考虑细胞失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若适当增大外界溶液浓度,则a点将向左上方移动
    B.b点时,细胞液浓度小于此时的外界溶液浓度
    C.V1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解析】若适当增大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失水增多,液泡体积更小,a点将向左上方移动,A正确;b点时,液泡体积小于未发生质壁分离时的液泡体积,说明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液浓度小于此时的外界溶液浓度,B正确;液泡体积为V1时,质壁分离发生到最大程度,细胞吸水失水达到平衡,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21.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D )
    A.染色质超螺旋后形成染色体,以便于分裂过程中移动
    B.高尔基体的扁平囊结构中含有不同的酶,根据它们所加工的多聚体的类型而用于不同的功能
    C.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只对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进行分解
    【解析】染色质超螺旋后形成染色体,以便于分裂过程中移动,染色体前期形成,末期消失,A正确;高尔基体的扁平囊结构中含有不同的酶,根据它们所加工的多聚体的类型而用于不同的功能,便于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B正确;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骨架,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形态的维持和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对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进行分解,也可以吞噬消化侵入细胞的病原体,D错误。
    22.如图曲线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1、2、3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分别是D-A、C-A、B-A
    B.若条件为是否加催化剂及催化剂的种类,则1、2、3分别是不加催化剂、加无机催化剂、加酶的反应
    C.若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pH不同,1、2、3反应条件可能是pH1>pH2>pH3
    D.若条件为酶促反应所处温度(T)不同,1、2、3反应条件一定是T1>T3>T2
    【解析】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因此1、2、3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分别是D-A、C-A、B-A,A正确;由于催化剂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因此无催化剂的反应过程达到的活化能最高,而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更强,因此1、2、3分别是不加催化剂、加无机催化剂、加酶的反应,B正确;最适pH下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偏离最适pH酶促反应速率会下降,因此1、2、3组的pH可能符合pH1>pH2>pH3,C正确;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快,酶活性最高,偏离最适温度,即低温或高温都可能降低酶的活性,所以1、2、3反应条件不一定是T1>T3>T2,D错误。
    23.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有一种叫“RSTWS”的物质可破坏细胞的膜结构,尤其对双层膜结构的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更为明显。若用“RSTWS”处理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减弱,导致第二、三阶段减弱
    B.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减弱,第一、三阶段不受影响
    C.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三碳酸含量上升
    D.与正常细胞相比,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五碳糖含量上升
    【解析】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加入的“RSTWS”的物质不影响需氧呼吸第一阶段,A错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加入的“RSTWS”的物质不影响需氧呼吸第二阶段,B错误;由于破坏了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物产生受阻,NADPH和ATP的量会减少,进而影响了碳反应三碳酸的还原,导致光照条件下该叶肉细胞中三碳酸含量上升,C正确;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光反应产物产生受阻,进而影响了碳反应,而碳反应中CO2的固定还在继续,导致五碳糖在消耗,并且,三碳酸还原产生的五碳糖受阻,因此五碳糖的含量降低,D错误。
    24.在细胞内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变化的,不断分裂、融合。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马达蛋白能够牵引线粒体沿细胞骨架运输到内质网,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正常情况下[H]在线粒体基质内的氧化与ATP的合成相关,即在[H]氧化的同时合成ATP
    C.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D.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有助于使线粒体断开
    【解析】马达蛋白能够牵引线粒体沿细胞骨架运输到内质网,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正常情况下[H]在线粒体内膜内氧化与ATP的合成相关,即在[H]氧化的同时合成ATP,B错误;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有助于使线粒体断开,D正确。
    25.为研究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将长势相同的马尾松幼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的林窗处和荫蔽的林下,测定其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图。10:00时将林下一部分马尾松幼苗移至林窗处,并测定其光合速率(记作P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7:00时限制林下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B.P值并未迅速上升至b点,原因可能是叶绿体内五碳糖含量不足
    C.10:00~12: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会导致植物有机物含量减少
    D.12:00~14: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阻力的变化有关
    【解析】7:00时气孔阻力下降,利于二氧化碳吸收,故限制林下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强度,A错误;P值未迅速上升至b点,原因可能是五碳糖不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增强,B正确;10:00~12:00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但净光合速率依旧大于0,所以有机物含量依然上升,C错误;据题图可知,12:00~14:00时林窗组气孔阻力下降,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故光合速率下降与其无关,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为植物细胞M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1~7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M细胞与蓝细菌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M细胞__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膜)__。M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2、7__(填数字)。
    (2)4中含有主要由DNA、蛋白质和__少量RNA__组成的染色质,其中__DNA分子__中携带有遗传信息。
    (3)6中的水溶液称为__细胞液__,其中含有__各种色素__,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和叶有各种颜色。水分子进入6的方式为__渗透__。
    【解析】(1)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而M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M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M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2叶绿体和7线粒体。(2)4表示细胞核,其中的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蛋白质和少量RNA,其中DNA分子中携带有遗传信息。(3)6表示液泡,其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其中含有各种色素,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和叶有各种颜色。水分子进入6的方式为渗透作用。
    27.(10分)下表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酶的实验结果,请你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他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修改后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加入的量
    温度
    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
    清水
    各2mL
    37℃左右


    2
    淀粉糊、
    唾液
    各2mL
    0℃


    3
    淀粉糊、
    唾液
    各2mL
    37℃左右


    4
    淀粉糊、
    煮沸过
    的唾液
    各2mL
    37℃左右


    5
    淀粉糊、
    3滴质
    量分数
    为2%的
    盐酸、唾液
    除盐酸外
    各2mL
    37℃左右


    6
    淀粉糊、
    胃蛋白酶
    各2mL
    37℃左右
    碘­
    碘化
    钾溶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该实验可证明:
    (1)酶具有催化作用,这可通过__1号和3__号试管证明。
    (2)酶具有专一性,这可通过__3号和6__号试管证明。
    (3)酶的活性要受__温度__、__pH__的影响,前者可通过__2号、3号、4__号试管证明,后者可通过__3号和5__号试管证明。
    【解析】(1)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时,实验变量是酶的有无,其余条件均应相同,因此1号和3号试管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2)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时,酶的种类应不同,其余条件均应相同,因此3号和6号试管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其中3号和5号试管中酶所处的pH不同,可证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2号、3号、4号三支试管中酶所处的温度不同,故2号、3号、4号试管可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28.(10分)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b__(填字母)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__B→A→D→C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线粒体__。
    (2)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制作装片标本时细胞已经死亡__。
    (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A图像,发现了赤道面,请你评价他的观察结果:__赤道面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是看不到的__。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d__(填字母)区细胞,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__不__(填“会”或“不”)发生改变。
    (5)植物根尖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通常是采用__主动转运__方式,可以用下图的__a__(a、b、c……)表示。

    【解析】(1)分生区细胞可分裂,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分生区细胞,由于A处于中期,B处于前期,C处于末期,D处于后期,因此正常的分裂顺序为B→A→D→C;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而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所以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2)经过解离过程,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3)赤道面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结构,因此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4)成熟区的细胞具有大液泡,在高浓度溶液中更容易出现质壁分离,所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d成熟区细胞。③为细胞生长过程,④为细胞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5)植物根尖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通常是采用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可以用图中的a表示。
    29.(10分)脂质体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膜的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囊泡,图1为不同物质透过脂质体的示意图,图2表示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K+、Ca2+等的运输方式可能为__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__。
    (2)体外培养人的成熟红细胞能使其维持一段时间活性,但相比其他细胞成活时间较短,其原因是__不含细胞核等__。某同学欲确认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还是易化扩散,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该同学提供一种思路:__①在培养液中增加ATP的量或降低ATP的量(或加入呼吸抑制剂),检测葡萄糖运输速率;②培养液中适量增加葡萄糖的量(不能过高),检测葡萄糖运输速率(任写一种)__。
    (3)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应该在图1的__乙__(填“甲”“乙”或“丙”)处,胆固醇在人体中还参与__血液中脂质__的运输。根据图2,当脂质体中胆固醇含量在0~40%范围内,随胆固醇含量升高,脂质体对氧的通透性__降低__,理由是__胆固醇含量在0~40%范围内,随胆固醇含量升高,脂质体的微黏度上升,流动性下降,而扩散与脂质体流动性有关,因此对氧的通透性降低__。
    【解析】(1)据图可知,K+、Ca2+等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故方式可能为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2)因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故体外培养人的成熟红细胞较其他细胞成活时间较短;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故欲确认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还是易化扩散,实验的自变量为能量(氧气)的有无,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在培养液中增加ATP的量或降低ATP的量(或加入呼吸抑制剂),检测葡萄糖运输速率;②培养液中适量增加葡萄糖的量(不能过高),检测葡萄糖运输速率(任写一种)。(3)胆固醇属于脂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应处于乙处;除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外,胆固醇还可以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据图2可知:胆固醇含量在0~40%范围内,随胆固醇含量升高,脂质体的微黏度上升,流动性下降,而扩散与脂质体流动性有关,因此对氧的通透性降低。
    30.(10分)茶树的产量取决于树冠的整体光合能力。为研究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能力,某同学摘取茶树不同冠层的叶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
    (1)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形成的第一个糖产物是__三碳糖__,在稳定环境中,它大部分用于__五碳糖的再生__。
    (2)图中光强度为0~0.25klx时,下层叶片的CO2固定速率始终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层叶片。光强度为0.25~0.50klx时,CO2固定速率最低的是__下层__叶片,其低于另外两组的原因__不是__(填“是”或“不是”)光强度较小。
    (3)在1.25klx光照条件下,中层叶片的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答全才给分)__,此时上层叶片真正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为__10__。
    (4)研究表明,在保持适当湿度的前提下适度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其原因主要是施氮肥可促进叶肉细胞内光合色素和__酶__含量提高。
    【解析】(1)碳反应的过程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阶段,卡尔文循环形成的第一个糖产物是三碳糖,经一系列反应后大部分生成五碳糖,少部分生成有机物。(2)根据“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结合图中曲线可知,光强度为0~0.25klx时,下层叶片与中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差值恒定,刚好中层叶片与下层叶片的呼吸速率差值也恒定,所以下层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与中层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相等,故二者的固定速率始终相等。光强度为0.25~0.50klx时,固定速率最低的是下层叶片,主要原因是呼吸速率最低或者温度过低,而不是光强度低的缘故。(3)在1.25klx光照条件下,中层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此时上层叶片真正光合速率的相对值为8+2=10。(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色素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组成元素中都有氮元素,因此适度施氮肥能促进色素的合成和提高酶含量,因此能够明显提高光合速率。

    相关试卷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共15页。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课堂检测,共8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复习练习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