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文ppt课件
展开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1、生物学基础——漫长的进化产生智人
2、物质基础——人类特有的事物获取方式,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余杭,新石器时代文化。
3、社会基础——社会分工的出现(1)精密的分工推动了文明的进步(2)社会阶层的分化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和考古学家玛格丽特米蒂在一次讲座中在下课前有一个听众提问:“发掘出一个原始部落的遗址后,您怎么判断这个部落是不是已经进入早期文明阶段了?”
米蒂教授回答:“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
她这样解释道:“在一个完全野蛮的部落里,个体的生死纯粹取决于残酷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除了少数特例,多数受伤的个体都无法生存下去,更别说等到骨伤痊愈了。如果在一个部落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愈合的股骨,就说明这些原始人在受伤后得到了同伴的保护和照顾,有人跟他们分享火堆、水和食物,直到他们的骨伤愈合。这就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而怜悯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你觉得文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BC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约BC3千纪
中国文明约BC2070年
古希腊文明约BC2千纪
时空分布特点:1.涉及三大洲且年代久远2.时间上的共时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3.沿海沿河,分散孤立4.与农业分布基本一致
地理位置: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文明概况:文化成就:
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文明概况: 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最初文明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此后,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类型是城市类型。第一个中心在苏美尔;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邦。各城邦相互征战不休,结果轻易地就被来自北方的印欧入侵者和来自南方的闪米特入侵者所征服。……另一位伟大帝国创立者也是闪米特人,即汉谟拉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巴比伦文明: 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法律:颁行《汉谟拉比法典》①内容:涉及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借贷等②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③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文化成就: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⑤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军事成就)、车轮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文明演变:文化成就:
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埃及虽然干旱,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文明演变: 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拥有至上权威,是神在人间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迄今为止埃及9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占其国土面积5%的尼罗河三角洲。平时大部分地方无法开垦,但当尼罗河泛滥时,整条河的瘀泥都堆积在尼罗河三角洲,为人们带来粮食的丰收。相反,如果某一年尼罗河不泛滥,或者水太小,瘀泥少,就麻烦了。所以古埃及人非常关注天文和气候,同时还记录尼罗河的变化。——葛剑雄《缺水地域的文明》,《中国科学报》2019年8月2日
文化成就: ①建筑和数学:金字塔 ②文字:象形文字;莎草纸 ③历法: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④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古印度为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领土,未曾以之为国名。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面是印度洋;东面是若开山脉,大片原始森林隔开了东南亚;西面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形成了一个较封闭的独立环境。
文明演变: (1)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2)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3)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社会地位由其家庭出身决定
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 法律地位不平等,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强调种姓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变动性
认识:种姓制度,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影响深远
文化成就:①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③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把农村地区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海洋文明、商业文明、城邦制度
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地势平坦、靠近大河、土地肥沃、农业发展、陆上交通便利,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
古代希腊:位于半岛、山多平原少、不利于农业,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区域大国
文明概况: ①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青铜时代) ②前8世纪-前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铁器时代)
城邦特征:数量众多、独立自主、小国寡民、直接民主
城邦政体:斯巴达(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 典(多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 君主政治
文化成就: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
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主题升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对待世界多元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世界文明的共同前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经济的发展D
2.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古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古希腊发展工商业B.有利于古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古希腊向海外扩张D.有利于古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D
3.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歌:“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C
4.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中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据此可见,婆罗门宣称种姓是( )A.佛祖安排 B.国王指令C.神灵旨意 D.人民意愿C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册知识框架,西罗马帝国灭亡,十月革命,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1-2课,第二单元3-5课,人类文明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试讲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君权神授,成也民主败也民主,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