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阶段质量检测(二) 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阶段质量检测(二) 试卷,文件包含备战2022鲁教版中考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二试卷教师版doc、备战2022鲁教版中考复习阶段质量检测二试卷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质量检测(二)(第四~六单元)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21年4月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本届博览会的主题为“绿色城市,健康生活”,如图是博览会的会标。下列措施不符合博览会主题的是( )
A.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B.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等排放
2.(2021·贺州中考)电子产品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铟(In2O3)。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2 C.+3 D.+4
3.(2021·南宁中考)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4.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5.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2D,若8 g A与B恰好完全反应,已知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且生成D的质量为18 g,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 )
A.13 g B.23 g C.31 g D.17 g
6.(2021·自贡中考)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7.(2021·淄博张店区一模)2021年2月16日某地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8.(2020·黔东南中考)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笔记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
9.(2021·湘潭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
10.(2021·泰安东平一模)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 用途 | 性质 |
A | 干冰 |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B | 熟石灰 | 改良酸性土壤 |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C | 小苏打 | 治疗胃酸过多 |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
D | 稀有气体 |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2.(2021·十堰中考)截至2021年6月,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近18亿,做好个人防护尤为重要。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C.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13.(2021·梧州中考)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4
D.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4.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数值为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15.(2021·济南莱芜一模)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30分)
16.(6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__ __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为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人类进一步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核能、__ __(填一种即可)等。
(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__ __。
(3)使用乙醇汽油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下列关于乙醇作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 __(填选项序号)。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4NaOH===__ __+5H2O。
(5)煤燃烧常会造成环境污染,上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整个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17.(5分)如图是某种饮料标签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该饮料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发现试液__ __(填现象),其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C10H8O4)n。PET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 __(填最简整数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 __。
18.(4分)氢资源产业链技术主要研究氢气的生产、储运及其应用等。如图是利用水和煤制备氢气的生产工艺流程。
(1)“水煤气反应”中,需将煤磨成煤粉,水变成喷雾状,其原因是 。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高效催化剂,可使“变换反应”在120 ℃下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此“变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化吸收”可减缓的环境问题是 。
(4)为达到“绿色化学”要求,使原料CO和H2全部转化为乙二醇(C2H6O2),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
19.(4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硫原子,请填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上述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原子质量 D.分子种类
(3)参加上述反应的气体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最简整数比为 。
(4)上述反应中的某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过多时,容易导致酸雨,请写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 。
20.(6分)(2021·威海环翠区模拟)我国在南海海域试开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 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5分)在一密闭容器内有A、B、C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反应前质量(g) | 60 | 32 | 12 |
反应后质量(g) | x | 16 | 56 |
(1)表中x= 。
(2)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3)若已知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16、22,则该反应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4)用A、B、C表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2.(4分)(2021·滨州滨城区一模)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 __。
(2)B中过滤后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 __。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 __。
(4)D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__ __。
23.(12分)(2021·临沂兰山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 __。
(2)小诗同学可选用图中__ __(填序号)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小楠同学认为若选用图甲作为发生装置会更好,甲装置的优点是__ __。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 __。
(3)小婧同学利用装置F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 __。
(4)小铃同学若用装置G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那么二氧化碳气体从G装置__ __(填“长”或“短”)管进入。
(5)图乙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 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 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6)小亮同学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__ 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7)小明同学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图丙装置,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 __;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 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24.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4 g CO2和100 g 21.1%的NaCl溶液,求: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 __g。
(2)求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 鲁教版化学 中考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二) 提高练习,文件包含2023-2024鲁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二提高练习教师版docx、2023-2024鲁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二提高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二)(第五~七单元)(安徽版),文件包含安徽中考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二第五~七单元教师版doc、安徽中考复习阶段综合检测二第五~七单元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2 鲁教版 中考复习 阶段质量检测(四) 试卷,文件包含备战2022鲁教版中考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试卷学生版doc、备战2022鲁教版中考复习阶段质量检测四试卷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