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古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临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21.10.31-11.1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都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C 2. B 3. C
    4. 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5. 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答对3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
    材料三在第一自然段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第二自然段段首总结“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第三段段首这样说“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看第四段:“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由此可知,材料三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第二三四段段首话语“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可知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论述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此题题干是分析苏轼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
    ①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十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中一年级。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因此一入学便开始了拉土、扣坯、挖防空洞。我正在发育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③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操作。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因为油是珍贵的,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用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关于美女,那时我知道得太少,即使见过一点可怜的图片,也觉得那图们分外遥远、虚渺。惟有这炸馃子的姑娘,是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发现我原本也是个女性,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⑤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式,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摹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我自己正在我身上诞生。
    ⑥后来我们搬了家。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偶尔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那姑娘还在。五印的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还是用我熟悉的那姿式擦汗。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我站在锅前,用一个成年的我审视那更加成年的她,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因为,站在我面前的实在只是一名普通妇女。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不再幼稚的我却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了。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⑧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⑨“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⑩“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⑪“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⑫“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⑬“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⑭“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⑮“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⑯“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
    ⑰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⑱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⑲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⑳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有删减)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②段写“我”一方面“乐观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脑子则空空荡荡”,意味着成长不仅需要身体发育,也需要充实精神。
    B. 小说第⑦段中写油锅“安静”,第 ⑱段写油锅“又沸腾起来”,暗示了“炸馃子的姑娘”由安于现状到重新燃起生活热情的转变。
    C. 小吃店是“我”与“炸馃子的姑娘”的连接点,小吃店不仅记录了“她”的变化,也在跨越时间的叙述中见证了“我”精神世界的成长。
    D. 本篇小说与《哦,香雪》有着相近的风格,语言充满诗意,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体验。
    7. 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我”在不同时期见“炸馃子的姑娘”有不同的心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1)环境上,营造了温暖的氛围;(2)情节上,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使我产生了和她交流的愿望;(3)人物上,暗示了下文人物的心理开始由冷漠麻木向柔软转变。
    8. (1)少女时代的我见到“炸馃子姑娘”内心震动、自卑又充满希冀,她新鲜的肤色、专注的眼光和愉快的操作,她的一切……让我对美有一种莫名的渴望。
    (2)搬家后过了几年,我见到“炸馃子姑娘”,对少年时代的审美产生怀疑,她被炉火烤得通红的脸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和疲惫烦躁的神情,让我倍感失落。
    (3)又过了几年,我见到“炸馃子姑娘”年近四十精神麻木,我想向她表示感激和赞美,希望唤回我心中她的美好形象。
    (4)最后,我见到“炸馃子姑娘”充满欣喜,她雪白的新帽子、栗色卷发和活泼妩媚的神情,让我坚信与陌生人交流让平淡的生活充满魅力。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情节跌宕起伏”分析错误。人物的情感变化有起伏。这篇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依次按照“我”少女时代、“后来我们搬了家。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是一些年过去”“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的顺序展开叙述。所以,该文故事情节并没有跌宕起伏。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从环境描写本身来说起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其次,从故事情节来分析,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让我有了和“她”交流的渴望,从而引出下文内容。
    最后,从人物形象来分析,在如此温馨的环境中,人物不可能毫无感情、冷漠麻木,这也暗示了“她”心理将由以前的冷漠开始转向温和。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首先,文章开头,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中一年级,上学途中到一家小吃店买早点,初见“炸馃子姑娘”,“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用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这时的“我”在心理上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让我对美有了一种莫名的渴望。
    其次,“后来我们搬了家”,“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再次见到“炸馃子姑娘”,此时的“她”“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这不禁让我“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让“我”倍感失望。
    再次,“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再次光顾那家小吃店,此时的“炸馃子姑娘”“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变得冷漠麻木,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希望以此来唤回“我”心目中她那美好形象。
    最后,通过“我”与“炸馃子姑娘”的交流,“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此时的“炸馃子姑娘”“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这种变化,让“我”坚信“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二、现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9.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悲惨。
    B. 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
    C.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表明诗人已走出悲痛。
    D. 诗歌流露出诗人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进而表达出对女儿的刻骨的爱。
    10.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爱女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表达了作者始终不愿意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
    B. 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C. 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
    D. 整首诗几乎都是用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催眠的儿歌一般,让爱女静静地“睡去”。
    11.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诗人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 C 10. D
    11. 本诗运用的意象有“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蚯蚓”“小草”等。“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着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明诗人已走出悲痛”错误。诗人这样写真切的表现一位父亲对血脉相连的女儿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整首诗几乎都是……”错误。“整首诗”范围扩大,其中第二节的语气比较坚决,与“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相反。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的意象指的是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由“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蚯蚓翻泥”“小草的根须吸水”可知,诗歌运用的意象主要有:“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小草”等。

    《也许》一诗中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多次用“也许”一词,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表示作者始终不愿接受女儿死去的事实。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作者并不认为女儿已死,半自欺地说她只是“睡”了,因此环境必须安静,希望夜鹰、蛙、蝙蝠不要吵闹,谁也不能惊醒她,不许阳光清风骚扰她,还要撑一伞松阴庇护她睡;更认为女儿现在所处的安静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优美。
    以上种种,充分反映出慈父对死去的女儿的无比疼爱怜惜、关怀体贴。多次重复“也许”一词也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并以此来寄托哀伤之情。

    三、古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 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 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13.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答案】12. D 13. ①比喻,将田地里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②远近高低的角度变化,颔联出句为近景低景,对句为远景高景,此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③动静结合,颔联上下句静中有动,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颈联为动景,出句写行人隔河相语,对句写立鹭摧枝,突出了生活趣味;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一片生机,表达喜悦之情。⑤虚实结合,颔联禾苗、峰嶂为实,万畴、千嶂带有想象的成分,实中含虚。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结尾的意思是说往年愁没有粮食与酒,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这里是以愁衬喜,衬托因雨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首先点明写景方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指出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从修辞角度,颔联将“万畴”比作“青锦褥”,将“千嶂”比作“翠瑶屏”,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后田野和青峰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画面。
    从观察角度,颔联中写田野郁郁葱葱,是诗人站在近处的俯视之景,写山峰如屏风矗立,是诗人仰观远处之景,远近结合,俯仰相间,富有空间感和画面感。
    从动静角度,颔联写风吹田野,绿浪翻滚,为动景,青峰立如屏风,为静景,表现出雨后景物之美,颈联写行人隔水而语,立鹭摧枝惊飞,皆为动景,富有情趣。
    从感觉角度,颔联写田野、青山,为视觉,颈联写行人隔河而语,溪水流动之声,为听觉,溪水流动,立鹭摧枝惊飞,为视觉,视听结合,描绘雨后之景,蕴含喜悦之情。
    从虚实角度,颔联中写“畴”“嶂”,为诗人眼前所见实景,而“万”“千”则含有想象的成分,为虚写,虚实相济。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的结局。
    (2)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酒”这一意象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愁、悲等低沉情绪,在许多诗词中出现,如《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登高》中的“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贵的傲骨。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封狼居胥 ②. 赢得仓皇北顾 ③. 三杯两盏淡酒 ④.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⑦. 小乔初嫁了 ⑧. 雄姿英发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胥、仓皇、盏、潦、事、初。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因泉水闻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多泉水的特点。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趵突泉作为群泉之首,其水位的变化牵动着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们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 )“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感叹济南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代表。相传李清照曾在漱玉泉(位于今济南趵突泉公园内)边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黑虎泉边前来打水做饭的人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等各式各样的容器悉数登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泉水不仅滋养了这座城,还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B. 泉水滋养了这座城,这里的文化也被泉水孕育。
    C. 泉水可以滋养这座城,除了孕育这里的文化外。
    D. 除了孕育文化外,泉水还具有滋养城市的功能。
    16.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括号前写的是泉水和济南这座城市的关系,括号后讲的是泉水对济南文化的影响,因此括号内应强调泉水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据此排除C、D;
    B项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句子的连贯性不如A项,排除B。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容器悉数登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容器以人的动作。
    A.出自李白的《秋浦歌》,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白发有三千丈之长。
    B.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将“弯月”比作“弓”。
    C.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羌笛以人的情感。
    D.出自崔颢的《黄鹤楼》,诗句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清雅。对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 。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至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 。李清照的词作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
    总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她对绮窗园林之外的纷纭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后世论者 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 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男性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论,就有着充足的理由。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形见绌 截然不同 嗔怒 执着
    B. 黯然失色 截然不同 诟病 执拗
    C. 黯然失色 大相径庭 嗔怒 执拗
    D. 相形见绌 大相径庭 诟病 执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B. 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C. 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D. 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咏叹、体味,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19.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请你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三句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则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答案】17. D 18. B
    19.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的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一生的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此处语境强调李清照所作的闺情词的魅力远超男性词人代拟的闺情词,所以应选“相形见绌”。
    第二空,“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句中形容李清照的词作与男性作家的大不相同,重点强调的是“不相同”而不是“界限分明”,所以应选“大相径庭”。
    第三空,“嗔怒”,恼怒,生气。“诟病”指责。文中没有表达出恼怒生气的意思,而且语境强调的是“后世学者”对李清照的批评,所以应选“诟病”。
    第四空,“执着”,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文中说的是李清照坚持咏唱女性的情感世界,所以应选“执着”。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有两处语病:
    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除“在”和“中”,或将“在”放在“自己”前;由此排除D项;
    二是“咏叹、体味、关注”语序不当,应改为“关注、体味、咏叹”,由此排除A项和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文学评论的能力。
    文学短评是一种微型文学评论,所提供的评论文本应该比较短小,评论的文字也应该是比较短小的,抓住学生自己感觉熟悉的一点来展开即可。
    本题是根据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三句的表达效果进行文学评论的写作,要审清题目要求。“表达效果”,就要从手法、效果两方面进行评论,这三句的主要特点就是叠词的运用,因此,评论时要抓住叠词的使用效果,而叠词运用的好处,不只在音韵上朗朗上口,更多的是在表现情感上的效果。
    写作时要注意引议结合,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六、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本学期的“走进他(她),发现他(她)”的访谈写作活动过程中,我们探寻到了长辈的很多经历和故事,我们学会了从中去体味他人的悲欢、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趣、理解他人的思绪和思想,甚至走进他人的性情和灵魂……
    请以你熟悉的一位长辈作为写作对象,选取一个事件或几段经历,以“那时,他(她)正年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材料提供的背景是以访谈活动中的感悟为切入点,启发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并且暗示学生要从中去体味他人的悲欢、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趣、理解他人的思绪和思想,甚至走进他人的性情和灵魂。
    题目是“那时,他(她)正年轻”,体裁是记叙文,考生要以熟悉的一位长辈作为写作对象,选取一个事件或几段经历叙述。题目要求非常简单明确,没有跑题偏题的风险,只要考虑选择的事件和表现的主题即可。结合材料及题目,本题目意在学生感悟成长,思考人生,懂得感恩。
    立意:
    1.感恩长辈。
    2.感谢陪伴。
    3.感激亲人。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