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安徽省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大赛-初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参考样例 练习
展开
安徽省作业设计大赛
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参考样例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熟悉而陌生
的力
单元
R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Z
对应教材内容
1
力
第六章第一节
课时信息
2
怎样描述力
第六章第二节
3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第六章第三节
4
来自地球的力
J
第六章第四节
5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第五节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运动和相互
作用”这一主题。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
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l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l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建议:
l 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力的表示方法,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本章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本章首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节);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第二节)。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別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跨入力学世界的大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于“力”,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生产中经常谈到
力,但这时的知识只是关于力的“前概念”和经验性认识。其中有一些是基本正
2
确的,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的观念。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通过联想与
结构,方便开展较为专业的知识学习。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能结合具体问题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生活中情
境总结归纳力的初步概念,发展他们的初步概括能力。
2.了解力的三要素,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体会“力的示意图就是对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描述方法”。
3.通过常见事例并结合实验了解弹力;能在常见的力现象中,指出哪些力是
弹力。
4.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能说明重力产生的原因。
6.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
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
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
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以物理课程
标准为依据,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
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单元
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
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力
(一)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跟自己的同桌来一场“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再说
题目
内容 说“力”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力?
3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力”,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力”的一些前概念。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二)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题目
具体
内容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
(2)哪个物体是施力的?哪个物体是受力的?
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一
答案
个物体受到力。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知欲;
4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力现象提出自己的
£优秀 □良好 □合格
见解;
通过对力现象分析,归纳出力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认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
中涉及两个物体,一个为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R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做一做: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发生了什么
题目
现象?推桌子上的书或笔,观察书或笔在受力时发生了什么现
具体
象?
内容
答案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优秀 □良好 □合格
息;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做一做:(1)手拍桌子 (2)两只手互拍(3)手拉弹簧
题目
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
具体
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内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
答案
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即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
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优秀 £良好 £合格
5
息;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亲自感受力,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三)课后作业(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
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2.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船就相互远离而
去,这个现象表明
。
第 2 题
第 3 题
题目
3.如图是运动员用力拉弓与足球运动员用力踢球和顶球的情景,
其中图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图乙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
。
4.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B.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只要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没关系
D.一定既有受力物体也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就谈不上力的作
用,就没有力了
答案:
1.绳子;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形状;运动状态;4.D.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优秀 £良好 □合格
来;
6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优秀 £良好 □合格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形成相互作用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 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力概念的理解。知道力
设计意图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知道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作 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R 引用
R 改编
£原创
(三)课后作业(B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其中一个力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
是(
)
题目
3.如图所示,运动员借助撑竿起跳时,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
,同时撑竿帮助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
的,运动员跃过栏杆下落的过程中,力改变了运动
员的
。
7
4.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答案
1.A; 2.B; 3.形变;相互的;运动状态; 4.水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优秀 £良好 □合格
来;
作业评价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优秀 £良好 □合格
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作 业
难度
£较易
R 中等
R 较难
分析
来源
R 引用
R 改编
£原创
(四)实践作业----制作:气球动力火箭
材料
气球、细线、吸管、双面胶
1.将细线穿过吸管;
步骤
2.将细线两端固定在两个点;
3.将充满气的气球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
4.打开吹气口,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
8
1.打开吹气口,气球会沿着线滑动,滑动方向与喷气方向 (选
填“相同”或“相反”);
观察分析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
。
3.思考火箭的发射原理,并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制作气球动力火箭,更加深入的
设计意图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熟悉而陌生的力
题量
15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9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如图所示是在排球比赛中成功拦网的情景,该情景主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
体 ;当运动员拦下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按压排球时,排球会变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第 1 题
第 2 题
第 3 题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各
自仅用了十余天时间竣工。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
是否 (选填“水平”“垂直”或“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3.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 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 2 种形变,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
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4.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月球车乘坐“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亲近”月球,实施无
人登月探测。已知月球车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所受引力的
1
,若将
6
一个在地球上重为 1200 N 的月球车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
N,质
量是
kg。(g 取 10 N/kg)
第 4 题
第 5 题
第 6 题
5.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拉力增大,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10
6.“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
的 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 (选填“滑
动”或“滚动”)摩擦。
7.如图所示,物体 A 与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请画出物体 A 所受弹力和重
力的示意图。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8.如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说法
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9.放开吹足气的气球嘴,气球内的气体由气球嘴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
说明 (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10.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11.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11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12.一只能装 500 g 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水和玻璃瓶的总质量为 750 g,若用该玻
璃瓶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玻璃瓶的总重力为(ρ 水=1.0×103 kg/m3,ρ 酒精
=0.8×103 kg/m3,g 取 10 N/kg)
()
A.6.5 N
B.4 N
C.8.5 N
D.8.75 N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13.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比值
实验次数
被测物体
质量 m/kg
重力 G/N
G
/(N·kg-1)
m
1
物体 1
0.1
0.99
9.9
2
物体 2
0.4
3.88
9.7
3
物体 3
0.5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 。
(2)第 3 次实验“物体 3”的重力如图甲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表格中第 3 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3)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可知:误差范围内,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 (选填
“相同”、“不相同”)。
(4)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
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
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
12
力。
1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做了如图所示
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必须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直线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图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在图甲实验
中,若拉力增大为 2 N,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2 N。
(3)比较乙、丙两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
利用此结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图中的 类型的鞋。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的结论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 15 分)
15.某公园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 20 m、宽 2 m,桥面(全部
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的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
每块规格长 5 m、宽 2 m、厚 2 cm。桥面玻璃单层最多可承载 20 t,求:(g 取 10 N/kg)
(1)若一名游客通过该玻璃桥用时 50 s,则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这种玻璃的密度为 2.5×103 kg/m3,则每块玻璃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13
实践作业
自制一个简易弹
簧测力计
完成时间
一周
16.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20 分)
(1)材料:
(2)原理:
(3)量程:
分度值:
答案
一、填空题
1.运动状态;相互的;形状;2.竖直;竖直向下 3.大小 4.200;120
5.2.4;不变;6.粗糙程度;滑动 7.
二、选择题
8.A9.A10.B11.C 12.A
G
三、实验探究题
13.(1)托盘天平;(2)4.9; 9.8(3)相同(4)大于
14.(1)匀速直线(2)压力大小;小于(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A(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四、计算题
答案
15.解:(1)游客的平均速度v = St = 20m50s = 0.4 m⁄s为
0.4m/s
;
(2)一块玻璃的体积�� = ���� × ��� × �. ���� = �. ����为 0.2m3 ;
一块玻璃的质量�� = ���� = �. �� × �������/��� × �. ���� = ��������500kg;
一块玻璃所受的重力�� = ���� = �������� × ����/���� = �������为 5000N.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对应单元
对应学习水平
序号
类型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填空题
1
√
较易
改编
2
填空题
5
√
较易
选编
3
填空题
2
√
较易
改编
4
填空题
5
√
√
中等
改编
5
填空题
4、6
√
√
较难
改编
6
填空题
6
√
较易
选编
7
作图题
2
√
中等
改编
8
选择题
1、3
√
较易
改编
60 分钟
9
选择题
1
√
较易
选编
10
选择题
3
√
中等
选编
11
选择题
6
√
中等
改编
12
选择题
5
√
较难
改编
13
实验探究题
4、5
√
√
中等
选编
14
实验探究题
6
√
√
中等
改编
15
计算题
5
√
√
较难
改编
16
实践题
4
√
较难
原创
一周
过去的试卷作业设计(供比较)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它们分成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______是鱼的呼吸器官,_______是鱼的运动器官。
3.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运动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______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帆船是运动的。
5.吸引曲别针的力是磁铁的_______,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时或米/时。( )
2.鸟足的形状不同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
3.鸽子、蜗牛、青蛙都是脊椎动物。( )
4.兔子、斑马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分别是9秒和8秒,那么兔子运动得更快。( )
5.草原上,以白云为参照物,天上的老鹰是运动的。( )
6.苹果落地是直线运动,掷铅球是曲线运动。( )
7.因为石块沉入水底,所以石块在水中没有受到浮力。( )
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下列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征的是( )
A、有鳞片,用鳃呼吸 B.有鳃,胎生 C、有鳞片,用肺呼吸
3.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脊索 B、脊柱 C、脊椎
4.以下动物的生殖方式不属于卵生的是( )
A、青蛙 B、恐龙 C.蝙蝠
5.弹簧在( )时不会产生弹力。
A、拉长 B、压缩 C、平放
6.把大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比较它们受的浮力是( )
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B、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C、相同
7.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转动 C、滚动
8.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怎么比快慢?( )
A、比较时间多少 B、比较路程长短 C、比较速度大小
9.自行车每小时运行的速度是( )
A、15千米 B、7.5千米 C、5千米
10运动是有能量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下楼梯跑的速度越快越好
B、不可高空抛物,以免伤人
C、百米冲刺不能立即停止
四、连线题:把运动物体及其运动方式连接起来(10分)
齿轮 振动
滑冰 摆动
转盘 滚动
秋千 平动
水花四溅中音叉 旋转
五、实验探究(34分)
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再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1)实验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
是什么样的情况?(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脊椎有什么作用?(10分)
六、看图回答(8分)
①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脚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猫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2、鳃 鳍
3.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4.帆船 青山
5.磁力 浮力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 8.√
三、单项选题
1.B 2.A 3.C 4.C 5.C 6.A
7.A 8.C 9.A 10.A
四、连线题
齿轮 振动
滑冰 摆动
转盘 滚动
秋千 平动
水花四溅中音叉 旋转
五、实验探究(只要合理即可)
(1)脊椎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2)身体不能灵活运动。
(3)①支撑身体 ②保护内脏 ③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六、看图回答
摆动 滚动 绕圈 平动(或向前)
安徽省作业设计大赛
物理单元作业设计参考样例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信息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熟悉而陌生
的力
单元
R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组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Z
对应教材内容
1
力
第六章第一节
课时信息
2
怎样描述力
第六章第二节
3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第六章第三节
4
来自地球的力
J
第六章第四节
5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第五节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运动和相互
作用”这一主题。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
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l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l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建议:
l 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
(二)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力的表示方法,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识。本章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本章首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节);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第二节)。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別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跨入力学世界的大门。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于“力”,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生产中经常谈到
力,但这时的知识只是关于力的“前概念”和经验性认识。其中有一些是基本正
2
确的,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的观念。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通过联想与
结构,方便开展较为专业的知识学习。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能结合具体问题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生活中情
境总结归纳力的初步概念,发展他们的初步概括能力。
2.了解力的三要素,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体会“力的示意图就是对抽象的力的一种形象直观的描述方法”。
3.通过常见事例并结合实验了解弹力;能在常见的力现象中,指出哪些力是
弹力。
4.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能说明重力产生的原因。
6.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现象。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
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
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
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以物理课程
标准为依据,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
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单元
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
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力
(一)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跟自己的同桌来一场“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再说
题目
内容 说“力”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力?
3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力”,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力”的一些前概念。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二)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题目
具体
内容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
(2)哪个物体是施力的?哪个物体是受力的?
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一
答案
个物体受到力。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知欲;
4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力现象提出自己的
£优秀 □良好 □合格
见解;
通过对力现象分析,归纳出力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认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
中涉及两个物体,一个为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R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做一做: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发生了什么
题目
现象?推桌子上的书或笔,观察书或笔在受力时发生了什么现
具体
象?
内容
答案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
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优秀 □良好 □合格
息;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做一做:(1)手拍桌子 (2)两只手互拍(3)手拉弹簧
题目
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
具体
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内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
答案
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即甲对乙有力的作用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
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集信
£优秀 £良好 £合格
5
息;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亲自感受力,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 改编
R 原创
(三)课后作业(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
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2.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船就相互远离而
去,这个现象表明
。
第 2 题
第 3 题
题目
3.如图是运动员用力拉弓与足球运动员用力踢球和顶球的情景,
其中图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图乙说明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
。
4.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B.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只要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没关系
D.一定既有受力物体也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就谈不上力的作
用,就没有力了
答案:
1.绳子;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形状;运动状态;4.D.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优秀 £良好 □合格
来;
6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优秀 £良好 □合格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形成相互作用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 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力概念的理解。知道力
设计意图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知道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作 业
难度
R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R 引用
R 改编
£原创
(三)课后作业(B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其中一个力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
是(
)
题目
3.如图所示,运动员借助撑竿起跳时,撑竿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
,同时撑竿帮助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
的,运动员跃过栏杆下落的过程中,力改变了运动
员的
。
7
4.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答案
1.A; 2.B; 3.形变;相互的;运动状态; 4.水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优秀 £良好 □合格
来;
作业评价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优秀 £良好 □合格
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 4 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作 业
难度
£较易
R 中等
R 较难
分析
来源
R 引用
R 改编
£原创
(四)实践作业----制作:气球动力火箭
材料
气球、细线、吸管、双面胶
1.将细线穿过吸管;
步骤
2.将细线两端固定在两个点;
3.将充满气的气球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
4.打开吹气口,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
8
1.打开吹气口,气球会沿着线滑动,滑动方向与喷气方向 (选
填“相同”或“相反”);
观察分析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
。
3.思考火箭的发射原理,并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制作气球动力火箭,更加深入的
设计意图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熟悉而陌生的力
题量
15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9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如图所示是在排球比赛中成功拦网的情景,该情景主要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
体 ;当运动员拦下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按压排球时,排球会变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第 1 题
第 2 题
第 3 题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各
自仅用了十余天时间竣工。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
是否 (选填“水平”“垂直”或“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3.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 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 2 种形变,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
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4.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月球车乘坐“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亲近”月球,实施无
人登月探测。已知月球车在月球上受到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所受引力的
1
,若将
6
一个在地球上重为 1200 N 的月球车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
N,质
量是
kg。(g 取 10 N/kg)
第 4 题
第 5 题
第 6 题
5.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拉力增大,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 (选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
10
6.“我劳动,我快乐”。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
的 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之间的摩擦为 (选填“滑
动”或“滚动”)摩擦。
7.如图所示,物体 A 与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请画出物体 A 所受弹力和重
力的示意图。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8.如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说法
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9.放开吹足气的气球嘴,气球内的气体由气球嘴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
说明 (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10.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使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C.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11.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11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12.一只能装 500 g 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水和玻璃瓶的总质量为 750 g,若用该玻
璃瓶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玻璃瓶的总重力为(ρ 水=1.0×103 kg/m3,ρ 酒精
=0.8×103 kg/m3,g 取 10 N/kg)
()
A.6.5 N
B.4 N
C.8.5 N
D.8.75 N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13.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比值
实验次数
被测物体
质量 m/kg
重力 G/N
G
/(N·kg-1)
m
1
物体 1
0.1
0.99
9.9
2
物体 2
0.4
3.88
9.7
3
物体 3
0.5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 。
(2)第 3 次实验“物体 3”的重力如图甲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表格中第 3 次实验的有关数据。
(3)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可知:误差范围内,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 (选填
“相同”、“不相同”)。
(4)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
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
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
12
力。
1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做了如图所示
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必须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直线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图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在图甲实验
中,若拉力增大为 2 N,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2 N。
(3)比较乙、丙两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
利用此结论,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图中的 类型的鞋。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他的结论
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四、计算题(共 15 分)
15.某公园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 20 m、宽 2 m,桥面(全部
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的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
每块规格长 5 m、宽 2 m、厚 2 cm。桥面玻璃单层最多可承载 20 t,求:(g 取 10 N/kg)
(1)若一名游客通过该玻璃桥用时 50 s,则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这种玻璃的密度为 2.5×103 kg/m3,则每块玻璃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13
实践作业
自制一个简易弹
簧测力计
完成时间
一周
16.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20 分)
(1)材料:
(2)原理:
(3)量程:
分度值:
答案
一、填空题
1.运动状态;相互的;形状;2.竖直;竖直向下 3.大小 4.200;120
5.2.4;不变;6.粗糙程度;滑动 7.
二、选择题
8.A9.A10.B11.C 12.A
G
三、实验探究题
13.(1)托盘天平;(2)4.9; 9.8(3)相同(4)大于
14.(1)匀速直线(2)压力大小;小于(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A(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四、计算题
答案
15.解:(1)游客的平均速度v = St = 20m50s = 0.4 m⁄s为
0.4m/s
;
(2)一块玻璃的体积�� = ���� × ��� × �. ���� = �. ����为 0.2m3 ;
一块玻璃的质量�� = ���� = �. �� × �������/��� × �. ���� = ��������500kg;
一块玻璃所受的重力�� = ���� = �������� × ����/���� = �������为 5000N.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对应单元
对应学习水平
序号
类型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作业目标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填空题
1
√
较易
改编
2
填空题
5
√
较易
选编
3
填空题
2
√
较易
改编
4
填空题
5
√
√
中等
改编
5
填空题
4、6
√
√
较难
改编
6
填空题
6
√
较易
选编
7
作图题
2
√
中等
改编
8
选择题
1、3
√
较易
改编
60 分钟
9
选择题
1
√
较易
选编
10
选择题
3
√
中等
选编
11
选择题
6
√
中等
改编
12
选择题
5
√
较难
改编
13
实验探究题
4、5
√
√
中等
选编
14
实验探究题
6
√
√
中等
改编
15
计算题
5
√
√
较难
改编
16
实践题
4
√
较难
原创
一周
过去的试卷作业设计(供比较)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2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把它们分成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______是鱼的呼吸器官,_______是鱼的运动器官。
3.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运动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______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帆船是运动的。
5.吸引曲别针的力是磁铁的_______,小船漂浮在水面上的力是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时或米/时。( )
2.鸟足的形状不同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 )
3.鸽子、蜗牛、青蛙都是脊椎动物。( )
4.兔子、斑马奔跑100米需要的时间分别是9秒和8秒,那么兔子运动得更快。( )
5.草原上,以白云为参照物,天上的老鹰是运动的。( )
6.苹果落地是直线运动,掷铅球是曲线运动。( )
7.因为石块沉入水底,所以石块在水中没有受到浮力。( )
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下列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征的是( )
A、有鳞片,用鳃呼吸 B.有鳃,胎生 C、有鳞片,用肺呼吸
3.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脊索 B、脊柱 C、脊椎
4.以下动物的生殖方式不属于卵生的是( )
A、青蛙 B、恐龙 C.蝙蝠
5.弹簧在( )时不会产生弹力。
A、拉长 B、压缩 C、平放
6.把大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比较它们受的浮力是( )
A、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B、铁块受到的浮力大 C、相同
7.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转动 C、滚动
8.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怎么比快慢?( )
A、比较时间多少 B、比较路程长短 C、比较速度大小
9.自行车每小时运行的速度是( )
A、15千米 B、7.5千米 C、5千米
10运动是有能量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下楼梯跑的速度越快越好
B、不可高空抛物,以免伤人
C、百米冲刺不能立即停止
四、连线题:把运动物体及其运动方式连接起来(10分)
齿轮 振动
滑冰 摆动
转盘 滚动
秋千 平动
水花四溅中音叉 旋转
五、实验探究(34分)
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再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1)实验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
是什么样的情况?(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脊椎有什么作用?(10分)
六、看图回答(8分)
①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脚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猫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2、鳃 鳍
3.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4.帆船 青山
5.磁力 浮力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 8.√
三、单项选题
1.B 2.A 3.C 4.C 5.C 6.A
7.A 8.C 9.A 10.A
四、连线题
齿轮 振动
滑冰 摆动
转盘 滚动
秋千 平动
水花四溅中音叉 旋转
五、实验探究(只要合理即可)
(1)脊椎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2)身体不能灵活运动。
(3)①支撑身体 ②保护内脏 ③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六、看图回答
摆动 滚动 绕圈 平动(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