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9,【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碳酸饮料 B. 自来水 C. 海水 D. 蒸馏水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 D. 氧气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镁带 C. 硫粉 D. 铁丝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5. “善存”片富含维生素、钾和镁等,这里的“钾”和“镁”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6. 下列物质不含金属元素的是( )
A. Ca(OH)2 B. HCl C. MgO D. Fe3O4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 B.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白磷用作烟雾弹
8. 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 )
A. 氢气 B. 甲烷 C. 酒精 D. 氧气
9.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读出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 取固体粉末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 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11. 下列方法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
A. 观察颜色 B.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C. 滴加澄清石灰水 D. 伸入燃着的木条
12.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 2O2 B. O2 C. H2O2 D. 2O
13. 下列试剂瓶标签中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H2O2−MnO2O2↑+H2↑
C. 2CuO+C=2Cu+CO2↑
D. Na2CO3+HCl=NaCl+H2O+CO2↑
15. 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28 B.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C. 元素符号是Ni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16.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B. 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C. 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 D. 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
17. 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 Cl2 C. O2 D. N2
18.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将金属易拉罐放入厨余垃圾桶
C. 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 D. 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19.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红磷的作用是消耗瓶中的氧气
C.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并读数
D.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0. 已知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体现H2S的可燃性 B. 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C. 生成的SO2可以直接排入空气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1.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乙烯可制备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一定条件( )
A. 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 乙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 28g乙烯能与36g水反应生成64g乙醇
22. 二氧化氯(Cl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浓度高时易爆炸,常用作灭菌消毒剂。实验室可用氯酸钾(KClO3)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备ClO2,反应原理为:3KClO3+3H2SO4=2ClO2↑+HClO4+H2O+3K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性气味”属于化学性质
B. 可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ClO2气体
C. KClO3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化到ClO2中
D. 制取ClO2时需要防止浓度过高引起爆炸
2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B
C
D
实验操作及现象
甲中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乙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甲中木条无明显变化,乙中木条熄灭
甲中有极少量气泡;乙中有大量气泡
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甲中气体是氧气;乙中气体是氢气
乙中氧气的含量比甲中的低
硫酸铜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酚酞分子运动到浓氨水中
A. A B. B C. C D. D
24. 已知盐酸与镁可发生反应:2HCl+Mg=H2↑+MgCl2,反应放热显著。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盐酸滴到镁条上,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产生
B. 气球变鼓与生成氢气和反应放热有关
C. 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气球体积恢复至反应前大小
D. 若最终得到澄清液体,则生成的氯化镁可能溶解于水中
25. 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胶塞,待蜡烛熄灭后,在t1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集气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t1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
B. 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C. 该实验证明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相同
D. 滴入水后,CO2浓度可能下降
26. 温室效应增强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低碳行动”成为全球共识。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其燃烧是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来源。
B.风能、潮汐能和 ______等是可用于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27. 煤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焦炭(主要成分为C)。
(1)焦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过程被称为煤的气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8. 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1)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2)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
b.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9. 金属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品中,利用了铜的导电性的是 ______(填序号)。
30. 铁制的自来水管件比铜制的容易生锈,由此反映出 ______(填“铁”或“铜”)的化学性质更加活泼。将Fe放置于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1.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
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键,中国建设团队采用了冬奥场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该技术可控制冰面温差在0.5℃以内,制冰更加均匀,这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尤为关键。
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1所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黏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的硅酸盐材料。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料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独具“中国范”的冬奥场馆赛后将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
(原文作者赵莹莹等,有删改)(1)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 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石灰石和黏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______。
(3)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 ______(填“不锈钢”或“铝”)时制冰量较大。
(4)根据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依据是 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水泥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______。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 ______。
③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 ______。
32.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为原料制备氯酸钾(KClO3)的工艺流程如图。
(1)将电石渣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
(2)反应釜1中的总反应为6Ca(OH)2+6X=Ca(ClO3)2+5CaCl2+6H2O,物质X是一种单质,其化学式为 ______。
(3)反应釜2中发生的是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3. 硝酸(HNO3)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1)氧化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3+5O2−MnO2△4NO+6H2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NO在常温下迅速转化为N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在方框中补全反应物的微粒图示。
(3)吸收塔中最终生成HNO3,其中的氢元素可能来源于原料中的NH3和 ______。
34. 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收集装置可选择 ______或 ______(填序号,下同)。
(2)实验室制取CO2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3)用d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
35. 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CO2遇水的变化。
(1)由瓶子变瘪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2)继续通过以下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已知:酸性物质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瓶中液体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红
b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CO2中
试纸不变色
c
______
试纸不变色
b的实验目的为 ______。c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
36. 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
(1)可以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 ______。
(2)实验结束后,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7.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 ______。
(2)B中,观察到 ______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C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其原因是 ______。
38. 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将红磷和白磷所在部位浸泡入80℃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2)为了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学们继续如下操作:将注射器中的液体X缓缓推入装置中与固体Y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是 ______(填序号),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序号
液体X
固体Y
a
稀盐酸
碳酸钙
b
双氧水
二氧化锰
39. 实验小组对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实验1:6个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分别用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
氧气体积分数
10%
20%
40%
60%
80%
100%
燃烧时间/s
0
12
26
35
30
25
现象
立即熄灭
安静燃烧
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
同学们对比氧气体积分数60%∼100%的现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1: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间。
烛芯长度/cm
0.3
0.5
0.7
0.9
燃烧时间/s
16
13
11
8
实验2−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 ______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
蜡烛高度/cm
1
3
5
7
燃烧时间/s
17
10
9
8
【分析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
(2)实验2−1的结论是 ______。
(3)补全实验2−2的操作:______。
【反思与评价】
(4)甲同学认为实验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 ______。
(5)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60%之后,氧气体积分数增大,蜡烛燃烧时间变短。结合实验2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40. 钢铁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金属铁,其反应原理为。
(1)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参加反应的CO和生成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3)要冶炼制得112t Fe,计算理论上需要的CO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水、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答案】A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比较简单,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解答】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故D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善存”片富含维生素及钾和镁等,钾和镁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钾、镁”等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难度不大,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Ca(OH)2中含有钙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
B、HCl中含有的氢元素和氯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MgO中含有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
D、Fe3O4中含有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
故选:B。
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进行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的书写。
7.【答案】C
【解析】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白磷用作烟雾弹,是利用了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8.【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属于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属于可燃物的物质,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属于可燃物的物质应具有可燃性、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操作正确;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味,不能将鼻孔凑到瓶口闻味,故B操作错误;
C、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操作正确;
D、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0.【答案】B
【解析】解:氧气能压缩在钢瓶中保存,主要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种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2.【答案】D
【解析】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故选:D。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3.【答案】D
【解析】解:A、硫酸属于酸,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H2SO4,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MaCO3,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aO,化学式书写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OH,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Ni,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器着火时不能用自来水扑灭,以防触电,故B符合题意;
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是移走可燃物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17.【答案】A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高氯酸铵的化学式NH4ClO4,该物质由N、H、O、Cl四种元素组成,其组成中不含C元素;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则可判断高氯酸铵分解不可能产生由C、O元素组成的CO2。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故正确;
B.金属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回收垃圾箱,故错误;
C.洗手涂肥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故选:B。
A.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据此解答;
B.金属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回收垃圾箱,据此解答;
C.根据常用的节约用水方法解答;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据此解答。
本题涉及范围广,难度系数一般,掌握活性炭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瓶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并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由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H2S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则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SO2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入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H2S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化合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甲是乙烯、乙是水,生成物丙是乙醇,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此可知:
A、由分子的构成可知,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比为2:4=1:2。故A正确;
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乙醇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乙烯、水和乙醇的质量比是28:18:46,则28g乙烯能与18g的水反应生成46g乙醇,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2.【答案】D
【解析】解:A、“刺激性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不正确;
C、KClO3中的氯元素分别转化到二氧化氯和高氯酸中,该选项不正确;
D、二氧化氯浓度高时易爆炸,因此制取ClO2时需要防止浓度过高引起爆炸,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二氧化氯易溶于水;
C、KClO3中的氯元素分别转化到二氧化氯和高氯酸中;
D、二氧化氯浓度高时易爆炸,因此制取ClO2时需要防止浓度过高引起爆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答案】B
【解析】解:A、甲中气体是氢气,能够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乙中气体是氧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该选项不正确;
B、甲中木条无明显变化,乙中木条熄灭,说明乙中氧气的含量比甲中的低,该选项正确;
C、甲中有极少量气泡;乙中有大量气泡,说明硫酸铜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但是不能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是因为不知道反应前后硫酸铜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D、甲中溶液无明显现象;乙中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支持燃烧;
B、氧气支持燃烧;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D、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C
【解析】解:A、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会产生大量气泡,手触试管外壁有热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有氢气生成和反应放热,气球变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B分析可知,气球仍呈膨胀状态,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最终得到澄清液体,是因为镁条和稀盐酸生成的氯化镁可能溶解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A、根据题目信息可知,0−t1集气瓶内只有蜡烛在燃烧,故O2浓度下降与蜡烛燃烧有关,说法正确;
B、滴管中的水滴入集气瓶,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引燃白磷,说法正确;
C、通过图2中氧气浓度变化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比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低,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实验中滴入水,CO2浓度可能下降,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实验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创新实验对白磷和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O2浓度进行了探究,涉及了蜡烛燃烧、白磷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等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氧气浓度变化与实验操作、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
26.【答案】石油 太阳能(或核能等)
【解析】解: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B、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故答案为:
A、石油;
B、太阳能(或核能等)。
A、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与种类、化石燃料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
【解析】解:(1)焦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8.【答案】氢气 ab
【解析】解:(1)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氢气,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2)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能够消耗二氧化碳,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故答案为:
(1)氢气;
(2)ab。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2)根据题意,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单质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c
【解析】解:铜牛兽首利用了铜的耐腐蚀性等;铜火锅利用了铜优良的导热性;铜导线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故答案为:c。
根据铜的性质(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以及耐腐蚀等)、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铁 Fe+CuSO4=Cu+FeSO4
【解析】解:铁制的自来水管件比铜制的容易生锈,由此反映出铁的化学性质更加活泼。将Fe放置于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答案为:铁;Fe+CuSO4=Cu+FeSO4。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性质以及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1.【答案】碳排放趋近于零、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最环保等(合理即可)SiO2、Al2O3 铝 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粒混凝土 对 对 对
【解析】解:(1)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碳排放趋近于零、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最环保等(合理即可);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石灰石和黏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有SiO2、Al2O3;
(3)由图1中的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铝时制冰量较大;
(4)根据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依据是: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粒混凝土;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黏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的硅酸盐材料 对;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对;
③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所以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对。
故答案为:(1)碳排放趋近于零、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最环保等(合理即可);
(2)SiO2、Al2O3;
(3)铝;
(4)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高于陶粒混凝土;
(5)①对;②对;③对。
(1)根据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3)根据图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图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5)①根据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黏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的硅酸盐材料进行分析;
②根据“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分析;
③根据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进行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Cl2 化学
【解析】解:(1)将电石渣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反应前后钙原子都是6个,氧原子都是12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后氯原子是12个,反应前应该是1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Cl2。
(3)反应釜2中生成氯酸钾,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
(1)将电石渣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3)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3.【答案】降低 H2O
【解析】解:(1)氧化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3+5O2−MnO2△4NO+6H2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2。
故答案为:降低。
(2)方框中反应物的微粒图示:。
故答案为:。
(3)吸收塔中最终生成HNO3,其中的氢元素可能来源于原料中的NH3和H2O。
故答案为:H2O。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2KMnO4−△K2MnO4+MnO2+O2↑cdb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时可选择c或d进行收集;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c;d;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应选择b;故答案为:b;
(3)用d装置收集CO2,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选择;
(3)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进行了考查,题目较易,属于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大小。
35.【答案】二氧化碳能被水吸收 将水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上 证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不是CO2 将水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上
【解析】解:(1)由瓶子变瘪可以得出二氧化碳能被水吸收;
(2)实验室a,瓶中的液体是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水生成的酸性物质,实验b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CO2中,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要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酸,还需证明水不能使试纸变色,因此实验c的操作是将水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上
(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6.【答案】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实验中①②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小花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小花②先变红,小花①后变红;
(2)CO2+Ca(OH)2=CaCO3↓+H2O。
(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测实验现象;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解答时要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7.【答案】 反应结束、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或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CaCO3+2HCl=CaCl2+CO2↑+H2O; 装置没有密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未称量
【解析】解:(1)A中,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反应结束、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
(2)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所以B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时说明反应发生,可以再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C中,将盐酸加入碳酸钙中,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后测得总质量减少,由装置的特点可知,其原因是装置没有密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未称量。
故答案为:;反应结束、冷却后,天平仍然平衡;
(2)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或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CaCO3+2HCl=CaCl2+CO2↑+H2O;装置没有密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装置未称量。
(1)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和实验的现象分析;
(2)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分析回答;
(3)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和装置的特点分析回答。
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此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要判断发生的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属于化学变化,就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38.【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燃着的白磷熄灭
【解析】解:(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将红磷和白磷所在部位浸入热水中,热水的温度能够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达到红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故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实验前,装置内有空气存在,将实验装置进入热水后能够观察到白磷燃烧,若液体X为稀盐酸,固体Y为碳酸钙,将稀盐酸推入装置后,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二氧化碳气流会沿着实验装置从左向右流动,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因此可以观察到燃着的白磷熄灭,故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a;燃着的白磷熄灭;
(1)根据燃烧所需条件进行分析;
(2)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本题通过创新实验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了考查,相关知识点较简单,但实验装置做了改进,稍有难度,需要认真思考进行解答。
39.【答案】相同烛芯长度、高度不同 氧气体积分数 氧气体积分数和蜡烛高度相同时,烛芯长度越大,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 相同烛芯长度、高度不同 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立即熄灭 随氧气体积分数增大,烛芯长度变大对燃烧时间的影响大于蜡烛高度变小对燃烧时间的影响
【解析】解:(1)实验1中改变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因此探究氧气体积分数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
故答案为:氧气体积分数。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烛芯长度变长,蜡烛燃烧时间变短,因此说明氧气体积分数和蜡烛高度相同时,烛芯长度越大,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
故答案为:氧气体积分数和蜡烛高度相同时,烛芯长度越大,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
(3)实验中变量为蜡烛高度,所以其他条件相同,因此补充信息为相同烛芯长度、高度不同;
故答案为:相同烛芯长度、高度不同。
(4)在实验1中,可以看出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也会熄灭,不是氧气消耗完毕蜡烛才熄灭;
故答案为:实验1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立即熄灭。
(5)在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燃着蜡烛燃烧,烛芯变长,蜡烛变小,燃烧时间更短了,说明烛芯长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比蜡烛高度影响大;
故答案为:随氧气体积分数增大,烛芯长度变大对燃烧时间的影响大于蜡烛高度变小对燃烧时间的影响。
(1)根据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中变量补充实验步骤;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此题;
(5)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40.【答案】70%1:1
【解析】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256×2+16×3×100%=70%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参加反应的CO和生成的CO2的分子个数比为3:3=1:1;
(3)解:设理论上需要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84 112
x 112 t
84x=112112t x=84t
答:需要CO的质量为84t
(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由铁的质量可计算出一氧化碳的质量.
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方程式计算时,找出要准确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平谷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1g,02mg/kg,【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