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属(s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
B. 餔(pǔ)其糟 蝉蜕(tuì) 滋垢(ɡòu) 浊(zhuó)秽
C. 啜(chuò)其醨 皭(jià)然 既绌(chù) 温蠖(hù)
D. 被(pī)发 憔(qiá)悴 濯淖(nà) 罹(lí)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属草稿”的“属”应读“zhǔ”。
B.“其糟”的“”应读“bū”。
C.“温蠖”的“蠖”应读“huò”
故选D。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C.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D.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絜:衡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题中,B项,“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不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句中的“爱”应解释为“吝惜”,解释为“喜爱”错误。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
B. 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 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D.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刺:讥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微:含蓄隐晦。
B项,害:嫉妒。
D项,存:思念。
故选C。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B. 是以见放 放:流放
C. 新浴者必振衣 振:振奋D.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顺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振”,振动。句意为:刚洗完澡一定要抖一抖衣裳。比喻不愿以皎洁的身心,蒙受外界的垢污。
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语言
C.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兵器D.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护城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言:语言”错误,应为“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故选B。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 收天下之兵 以致天下之士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 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B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
D项,第一个“因”是动词,沿袭;第二个“因”是介词,凭借。
故选B。
7. 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 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迁怒
C.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班列
D.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短:诋毁,说坏话;
B.句意: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迁:放逐,流放。
D.句意: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祖:效法。
故选C。
8.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B.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被动句,“于”字表被动。
A.判断句,意思是“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值得相信”;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D.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表达为“(于)行伍之间蹑足,而(于)阡陌之中倔起”。
C.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故选C。
9.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赢粮而景从B. 锄櫌棘矜
C. 蹑足行伍之间D. 非及乡时之士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B.“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D.“乡”同“向”,先前。
故选C。
10.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屈平属草稿未定B.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 蝉蜕于浊秽D. 会盟而谋弱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句意:屈平拟写初稿还没有完成。没有词类活用。
B.句意: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祖”,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
C.句意: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D.句意: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弱”,使动用法,使……弱。
故选A。
11. 下列句子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国风》好色而不淫B. 自以为关中之固
C. 形容枯槁D. 山东豪俊遂并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句意“《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好色”,古义“男女爱情”,中性词;今义“对异性容貌体态的喜好与沉溺”,贬义词。
B.句意“始皇自认为关中地势险固”。“以为”,认为,古今相同。
C.句意“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D.句意“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
故选B。
1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然后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 然秦以区区之地
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山东:古意:崤山以东;今意:山东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山东”对应的是“崤山以东”,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和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
13.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因谗之曰”的主语是“上官大夫”,与上一句“屈平不与”的主语不同,不能相连,应在“因”前断句,排除BC。
“平”即屈平,“伐”动词,“平伐其功”构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应在“平”前断开,排除D。
故选A。
14. 下列对《锦瑟》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已年过半百,回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 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
C. 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前两个字,它是一首咏物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D.“它是一首咏物诗”错。《锦瑟》不是咏物诗,是以篇首二字“锦瑟”作为标题的摘字体无题诗。
故选D。
15. 下列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 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 “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战国时期屈原的“屈”应该是“氏”。因为男称氏女称姓,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故选B。
16. 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最初一级的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C.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最初一级的”错。“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故选A
17. 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此情此景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去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已是怅然若失。
B.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翻译:雪夜里乘着楼船战舰在瓜州渡痛击宋兵,秋风中跨战马驰骋,收复了大散关。
C.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周王出兵打仗,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共同对付敌人!
D.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句意:雪夜里乘着楼船战舰在瓜州渡痛击金兵,秋风中跨战马驰骋,收复了大散关。“痛击宋兵”中“宋兵”说法错误,应是“金兵”。
故选B。
18. 下列各句中,引号表达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
B.“厚障壁”并非实指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达特殊含义。
C.“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表直接引用。
D.“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B。
二、默写题
19.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4)《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 履至尊而制六合 ③. 天下云集响应 ④. 赢粮而景从 ⑤. 信而见疑 ⑥. 忠而被谤 ⑦. 早岁那知世事艰 ⑧. 中原北望气如山 ⑨. 庄生晓梦迷蝴蝶 ⑩.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御、履、赢、景、谤、蝴蝶”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写作题
20. 请同学们自选一位“苏武”式的英雄,写一段简洁的人物评论。字数不少于150字。
苏武不仅是汉朝的爱国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不朽的丰碑。他的节操,他的不屈,他的忠贞,影响和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我们的民族涌现出许多苏武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共同构筑了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我们民族的一片蓝天:为自己的祖国奋斗。
【答案】示例:鲁迅:他是文学界的一座高峰,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先驱,为民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他是人们思想上的指路明灯,为无数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他始终把“国家”二字深深地记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一切。他是当之无愧的最虔诚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要求“自选一位‘苏武’式的英雄,写一段简洁的人物评论”,可知文体应是人物评论。
由“苏武不仅是汉朝有爱国者”“为自己祖国奋斗”可知“苏武”式的英雄应该是爱国者,为自己的祖国奋斗的人;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不朽的丰碑”“影响和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可知“苏武”式的英雄应该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激励我们的人。还要注意要求选一位,所以只能选一个。选人时,要选择自己相对熟悉了解的历史人物,要确保自己有话要说。要突出所写的人物的相关特点,要挖掘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精神。可以借助排比、反问、引用等修辞增强气势和文采。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选:屈原、鲁迅、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杜甫、林则徐、岳飞、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
立意:
1.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3.忧国忧民的杜甫。
3.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爱国爱民的屈原。
素材:
1.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强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流芳千古;刘胡兰从容面对铡刀,大义凛然。
2.杜甫是伟大的诗人,是千古风流人物,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又有“生涯似众人”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有对国家和人民“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怀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对谦让的感慨。他总会为秋风所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的命运,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总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每一句话都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浓郁,平淡中见奇。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整本书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