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1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1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5页。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31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shuǐ jiǎo zhǎ yǎn dǎ jiǎo zhāng jié diǎn rán zhǒng zhàng chōng yíng hè sè 2.下面句中的“腻”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正确的解释,用序号填空。(3分)腻:①食品中油脂过多;②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③腻烦,厌烦;④润泽细致;⑤黏;⑥污垢。(1)你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几句话,我都听腻了。( )(2)要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炸鸡等。( )(3)要想让皮肤细腻不粗糙,就要用好一些的护肤品。(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1)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2)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3)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4)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4.用四字词语替换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8分)(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毫无共同之处。( )(2)双方顺从心里的希望,想怎样就怎样、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3)他们除了眼前的要求之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4)回到祖国,那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的景象,使我们心潮起伏。( )5.按要求写句子。(8分)(1)唐东杰布和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一天大家还不能不吃元宵啊!(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翻译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升。(11分)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3分)(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2) 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3)河汉清且浅,_________。(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1)《北京的春节》按照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一直持续到_________才算结束。(2)《腊八粥》一文讲述了腊八那天_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_____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藏戏》一文开头一连用了句式相似的三个问句,这种修辞手法是____,这三个问句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的作用。三、阅读空间。(28分)(一)(14分)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②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③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1.以上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的作者是_____。他的作品大多数以北京为背景,如________、_________等。(3分)2.选文中的第①、②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4分)3.第③段中“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等是抓住________来介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4分)4.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从“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花灯(14分)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无论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别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高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进来,所以能把风气死。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的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1.找出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并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文中都介绍了哪些花灯?请最少说出三种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分)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景,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园地。(30分)“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一、1.水饺 眨眼 打搅 章节 点燃 肿胀 充盈 褐色2.(1)③(2)②(3)④3.(1)放松(2)稀薄(3)年迈(4)快速4.(1)截然不同(2)随心所欲(3)别无所求(4)万象更新5.(1)唐东杰布和七兄妹组成了藏戏班子。(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3)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4)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二、1.(1)轻烟散入五侯家(2)今夜月明人尽望(3)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4)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2.(1)时间 腊月初旬 正月十九(2)八儿 猜想 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3)排比 引起下文三、(一)1.北京的春节 老舍示 例:《茶馆》 《骆驼祥子》2.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人们的活动 除夕的热闹景象3.人们的活动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 鞭炮声日夜不绝4.除夕是一个讲究全家团圆的重大日子(二)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2.宫灯、羊灯、狮子灯。3.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阴 清明节4.通过对比,可以更加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四、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