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8014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四下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2021版课件PPT,共42页。
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 中国古人很是勤奋好学,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典故。让我们走进文言文的天地,认识古人的成长故事。18文言文二则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东晋人车胤,他从小就勤奋刻苦,常常彻夜苦读。因家境贫寒,他没钱买油灯,于是就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萤火虫 传言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他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准备离开。他在离开的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偶遇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李白受到启发,于是就返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读题目,对照意思,想想两个故事有没有共同点。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谁?车胤李白明出处,解题意;初读文,清字音;逐句读,会文义;读悟品,知写法;读成诵,了于心。方法回顾学习文言文 方法很重要明出处,解题意 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借助注释理解题意。《晋书》 《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 (420 年) 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的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今存一百三十卷。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2.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结合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初读文,清字音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读文,清字音恭 勤 焉 卒 ɡōnɡ qín yān zú囊 萤 恭 勤 博 贫 焉 逢 卒 书写时考虑好横的长短和留白举例,秃宝盖宽一些,各部件紧凑,笔画穿插避让。 撇捺舒展,竖钩在中线。下部分叫竖心底,小字多一点,表示心里活动。 左高右低,左边最下边的提和右边的竖撇穿插避让。逐句读,会文义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1.借助注释帮助理解[恭勤] 肃敬勤勉。[通] 通晓,明白。[博学多通] “多通”就是知道的东西很多,和“博学”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知识渊博。2.扩词帮助理解[勤] 勤奋或勤学[倦] 疲倦。逐句读,会文义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读读第一句,你觉得车胤是个怎样的人?勤奋好学谦逊有礼博学多才 句意:车胤谦恭有礼,学习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或者有哪个地方不懂? 你是怎么读懂意思的?“贫”的意思是什么?“油”是什么油?[贫]贫穷。 “家贫”就是家里贫困。这个故事是写车胤读书的事,古时候没有电灯,晚上点油灯照亮,所以这里的“油”指的是点灯的油。家境贫寒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的,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或者你哪个地方不懂? 一字一句地试着说一说。[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夏天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贫] 贫困。[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 用。[以夜继日] 白用夜晚接着白天的时间。成语:夜以继日句意:(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煤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车胤?学习勤奋而不知疲倦勤不倦读悟品,知写法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概括具体 车胤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想一想: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主人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联想到可以用来照明。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袋子里。又想到白色的袋子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还有“做袋……捉萤火虫……盛袋……照书……”读成诵,了于心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讨论:1.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2.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点写的?或主要为凸显人物的哪个特点写的?为什么?勤奋刻苦 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囊萤夜读恭勤不倦练囊盛萤以夜继日原因博学多通结果刻苦读书家贫无油 不能夜读 找出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18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是用来舂[chōnɡ]米或捣衣的铁棒。 祝穆,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明出处,解题意磨针溪 弃去 铁杵老媪 欲作针 还卒业chǔǎohuánzú 指老奶奶或者老婆婆初读文,清字音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根据符号读课文。1.看注释2.扩词帮助理解3.多朗读,边读边思考,整篇文言文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己说一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溪水的名字。地点。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故事讲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地点:象耳山磨针溪逐句读,会文义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间相传。没有完成学业。放弃学习离开。人物:李太白译文: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故事讲述: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倒装句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路过。这。遇到。老妇人。正在。译文:过了这条小溪,(李白)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故事讲述: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老妇人。说。想要做针。故事讲述:(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译文:(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 “我想要做针。”理解“之”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常衔西山之木石。之: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取之,信然。之:代词,指代李子 问之,曰:“欲作针。”之:代词,指代老婆婆理解“过是溪”“过”,组词:路过、经过、跃过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到山上完成了学业。故事讲述: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被……感动被动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想:这位老婆婆年纪这么大了,但面对如此粗的铁杵,她还坚持要将它磨成一根细长的针而我现在年纪还小,只不过遇到了学习中的困难,却一心想逃避。我太不应该了! 李白想:如果让我来磨这圆木般粗的杵,我是不是早就放弃了?毕竟我连学习都放弃了。我居然被一个老妇人比下去了,太丢人了!嗯,从今以后,我就要把自己的学业当成杵,将自己从杵变成精而细的针,学会勇敢地直面困难!读悟品,知写法 由这个故事产生的成语是铁杵成针。 人们也用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读准字音,注意词句之间的停顿。铁杵成针下苦功有毅力坚持不懈起因:学业未成,离去经过:遇到老媪磨铁杵欲作针结果:感其意,还卒业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当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思考:杨时是个怎样的人?杨时是勤奋、好学、敬师的人。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译文:晋代王祥,表字休征。(他)从小死了亲生母亲,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因此(他)又失去了父爱。有一次继母想吃新鲜的活鲤鱼,当时天气寒冷,河面结冰,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冰上寻求鲤鱼。冰面忽然融化了,两条鲤鱼从水中跳了出来,(王祥)就把它们拿回家供奉继母。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