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1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1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1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2 离子反应(正误判断、共存、检验、推断)(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2 离子反应(正误判断、共存、检验、推断)(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专题01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
专题01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提升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021·山西省太原市·模拟题)下列有关我国科技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斗导航系统”使用的芯片,是利用二氧化硅传输电信号
B. “深海勇士”号潜水艇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
C. “奋斗者“号潜水器使用的固体浮力材料--空心玻璃微球填充的高强树脂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硅-石墨烯-锗晶体管“中的石墨烯纤维是质量轻、体积小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
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作芯片、太阳能硅板,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纤,故A错误;
B.锂离子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属于二次电池,故B正确;
C.是由空心玻璃微球填充高强树脂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石墨烯为单质,不是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2. (2021·四川省南充市·模拟题)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里的“焰消”指的是( )
A. KNO3 B. KCl C. NaNO3 D. K2CO3
【答案】A
【解析】
黑火药的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当加热或点燃时会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生成K2S、CO2和N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S+3CK2S+3CO2↑+N2↑,
故选:A。
3. (2021·全国·模拟题)硫酸盐(含、)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日光射入充满硫酸盐气溶胶的暗室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 是生成硫酸盐过程中的氧化产物
C. 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D. 该讨程中有硫氧键生成
【答案】B
【解析】
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气溶胶属于胶体,A正确;
B.转化为,N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3,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则是该过程中的还原产物,B错误;
C.硫酸盐(含、)气溶胶中含有,在水中可电离生成和,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C正确;
D.转化为,有新的硫氧键生成,D正确。
4. (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类型)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盐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纯碱、金属铜均为电解质
D. 盐酸、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A.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盐酸、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
C.金属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盐酸、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5. (2021·吉林省通化市·月考试卷)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 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A.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微粒直径在1nm~100nm,故A错误;
B.阴、阳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FeCl2、FeCl3,故B错误;
C.白磷转化为红磷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Na2O,故D正确。
故选D。
6. (2021·浙江省·期中考试)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
B. 与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答案】B
【解析】
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热稳定性:,故A正确;
B.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故C正确;
D.Na2O2中阴离子为O22-,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D正确。
故选B。
7. (2020·福建省福州市·月考试卷)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K2FeO4
B. 可用FeCl2溶液作为反应Ⅰ中尾气吸收剂,且反应后溶液能在上述流程中利用
C. 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 用K2FeO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可产生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答案】C
【解析】
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加入NaClO、NaOH,次氯酸钠将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成Na2 FeO4,加入饱和KOH溶液可析出高铁酸钾(K2FeO4),分离得到粗K2FeO4,
A.结晶过程中Na2FeO4溶液中加入浓KOH溶液,增大了K+浓度,该温度下,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的溶解度小,有利于K2FeO4晶体的析出,故A正确;
B.尾气含有氯气,可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可再利用,故B正确;
C.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C错误;
D.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生成的铁离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可用于净水,故D正确。
8. (2021·安徽省·单元测试)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 “霾尘积聚难见人”,雾和霾是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C.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指“碘的升华”
D. “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金属单质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A.榆荚又称榆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错误;
B.雾和霾属于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紫烟”是水气受到光照后产生的光学现象,故C错误;
D.“火树银花”指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原子中电子的跃迁,不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9. (2021·全国·月考试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甲醇生成氢气,为化学变化,故A不选;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故B选;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B。
10. (202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期末考试)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煤的气化 B. 石油分馏 C. 石油裂解 D. 煤的干馏
【答案】B
【解析】
A.煤的气化是碳变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
B.石油分馏是控制温度,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的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
C.石油裂解是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
D.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
故选B。
11. (2021·广东省广州市·单元测试)下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X
Y
Z
A.
干冰
氧化物
纯净物
B.
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
化合物
C.
淀粉溶液
胶体
分散系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由图示可知,选项需满足X属于Y,Y属于Z。干冰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电解质属于化合物,B正确;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是分散系中的一种,C正确;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D错误。故选D。
12. (2021·安徽省·单元测试)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 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 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
D. 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分别属于酸、盐、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碳酸、消石灰、硫酸铵、一氧化碳、三氧化硫分别属于酸、碱、盐、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醋酸、烧碱、生石灰、氧化铁、二氧化碳分别属于酸、碱、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13. (2021·广东省广州市·单元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属于碱性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混合物:漂白粉、水玻璃、胶体、冰水混合物
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硅导电,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A. B. C. D.
【答案】C
【解析】
①Na2O、Fe2O3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Al2O3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CO2、Si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NO2和碱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碳酸钠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氢氧化钡是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铵是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过氧化钠是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Fe(OH)3胶体属于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故③错误;
④醋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为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④正确;
⑤硅导电属于物理变化,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属于化学变化,故⑤错误;
⑥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醋酸均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⑥正确;
故选C.
14. (2021·湖北省黄石市·月考试卷)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存在平衡:Cu(OH)2 + 2OH-Cu(OH)42-(深蓝色)。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激光笔照射试管①,能看到明亮的“通路”
B. 试管④中现象是Cu(OH)2 + 2OH-Cu(OH)42- 中平衡正向移动的结果
C. 试管⑤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 对比③和⑤可知 Cu(OH)42- 氧化性强于Cu(OH)2
【答案】A
【解析】
A.①为硫酸铜溶液,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故A错误;
B.④中现象为深蓝色溶液,为Cu(OH)2 + 2OH- Cu(OH)42- ,正向移动的结果,故B正确;
C.⑤中葡萄糖与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可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③⑤相比较,说明碱性条件下葡萄糖能被氧化,说明 Cu(OH)42-氧化性强于Cu(OH)2,故D正确。
15. (2021·全国·单元测试)北宋《梦溪笔谈》记载:“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文中描述现象与以下过程原理最为相近的是( )
A. 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
B. 豆浆加盐卤制作豆腐
C.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
D.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答案】B
【解析】
文中描述:浊水一旦流入卤水中,就会淤积堵塞盐卤矿脉,便不能产盐了。卤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盐,是电解质溶液,而浊水属于胶体,当胶体遇到电解质时会发生聚沉。
A. 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是电解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 豆浆加盐卤制作豆腐,是胶体的聚沉,故B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是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类型)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硝酸、苛性钠、明矾、冰醋酸、氯水
B. 碳酸钠、盐酸、食盐、酒精、合金
C. 醋酸、纯碱、碳酸钙、硝基苯、石油
D. 氢溴酸、消石灰、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石油
【答案】A
【解析】
A.硝酸为酸,苛性钠是氢氧化钠,为碱,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为盐,冰醋酸为有机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A正确;
B.碳酸钠是盐不是酸,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碱,故B错误;
C.纯碱是盐不是碱,故C错误;
D.氢溴酸是溴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17. (2021·全国·单元测试)某空气质量日报表中污染物的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主要污染物
PM2.5
PM10
SO2
NO2
CO
O3
浓度/(μg·m-3)
32
65
14
42
0
15
A. CO和N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 等质量的SO2和NO2氧原子数相同
C. 1 m3该空气中含有3.125×10-7mol O3
D.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所以在空气中一定能形成胶体
【答案】C
【解析】
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发生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O与碱不反应,NO2与碱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均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
B.由于,SO2和NO2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所含氧原子数不同,B项错误;
C.由表中信息可知,1m3该空气中含有15μg(即1.5×10-5g)O3,则
,C项正确;
D.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PM2.5颗粒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即2500nm),则PM2.5在空气中不一定能形成胶体,D项错误。
18. (2021·全国·单元测试)化学科学与技术在宇宙探索、改进生活、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20年12月3日,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这面闪耀月球的国旗,是一面真正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正、负150℃的温差下仍能“保持本色”,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 杀菌消毒是防止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二氧化氯泡腾片和75%酒精均可杀灭病毒,二者消毒时均表现为强氧化性
D. 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物理性质,“人工肾”利用血液透析原理救治患者
【答案】D
【解析】
A.根据题意,该面国旗在正、负150℃的温差下仍能“保持本色”,由于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失去活性,故它的主要成分不可能是蛋白质,A错误;
B.“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不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C.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其杀菌消毒原理是引起蛋白质的变性,C错误;
D.血液属于胶体,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渗析这一物理性质,“人工肾”利用血液透析原理救治患者,D正确。
19. (2021·全国·单元测试)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B. Ti4+…NH2—N1O是中间产物
C. Ti4+是催化剂
D. Ti4+…NH2—NOTi4++N2+H2O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A.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H3、NO、O2,产物为N2、H2O,因此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A错误;
B.根据题图可知Ti4+…NH2—N=O是中间产物,B正确;
C.在整个反应过程中,Ti4+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未变,因此是催化剂,C正确;
D.分解反应指的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
20. (2021·湖北省黄冈市·月考试卷)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nm)。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B.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C. 该材料在2000℃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
D. 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答案】B
【解析】
A. 因为新型超轻纳米材料的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nm,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胶体,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 因为新型超轻纳米材料的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nm,该材料的基本微粒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 因为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该材料在2000℃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故C正确;
D. 因为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所以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故D正确;
答案:B。
21. (2021·浙江省·模拟题)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SO2 B. NH3 C. Fe2O3 D. NaClO
【答案】C
【解析】
A.SO2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NH3为氢化物,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Fe2O3能与HCl等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Fe2O3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NaClO是盐,属于强碱弱酸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22. (2021·上海市市辖区·模拟题)许多成语中都蕴含化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成语
化学原理
A
炉火纯青
通过观察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炉内的温度
B
刀耕火耨
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可以肥田,还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C
百炼成钢
通过多次锻炼,使生铁中碳等杂质降低达到了钢的标准
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蓝色的靛蓝染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深蓝色的新染料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成功,炼丹者通过观察炉火的火焰颜色判断炉内温度,故A正确;
B.刀耕火耨中包含着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这一过程,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可以肥田,草木灰水溶液显碱性不能降低土壤碱性,故B错误;
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达到了钢的标准,故C正确;
D.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蓝色的靛蓝染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深蓝色的新染料,故D正确。
故选B。
23. (2021·广东省·单元测试)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属于碱性氧化物
B
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AlCl3属于非电解质
C
漂白粉中的Ca(ClO)2会与空气中CO2,H2O反应
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D
H2O2和SO2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2O2有还原性,SO2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陈述Ⅱ错误,故A错误;
B.氯化铝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Ⅱ错误,故B错误;
C.漂白粉中的Ca(ClO)2会与空气中CO2,H2O反应,漂白粉应密封保存,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故C正确;
D.H2O2和SO2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陈述Ⅱ错误,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酸性氧化物概念,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 (2021·广东省·单元测试)三硫化四磷用于制造火柴即火柴盒摩擦面,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三硫化四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22 g P4S3含硫原子数目约为1.806×1023
C. 该物质分子结构中S、P最外层电子数均不为8
D. 该物质分子中全是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A.最上面的P形成3个P-S键,下面的P只形成1个P-S键,只有1个P为+3价,3个P为+1价,故A错误;
B.22 gP4S3含硫原子数目约为×3×NA=1.806×1023,故B正确;
C.P周围有3个单键、S周围有2个单键,则S、P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故C错误;
D.存在P-P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25. (2021·安徽省·模拟题)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B. HClO的电子式
C. 乙醇的球棍模型
D. 四氯化碳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A.S2-的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乙醇是用一个-OH取代了乙烷中的一个H原子,故其球棍模型为,故C错误;
D.用一条短线代替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为结构式,故四氯化碳的结构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26. (2021·广东省·单元测试)SCl2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已知:12SCl2+16H2O=S8+24HCl+4H2S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2-和Cl-的结构示意图都可以表示为
B. SCl2的电子式是
C. 水的空间填充模型是
D. S8中硫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式可表示为S—S—S—S—S—S—S—S
【答案】B
【解析】
A.S2-和Cl-核外电子数均为18,但S2-核电荷数为16,用表示,Cl-核电荷数为17,结构示意图为,A项错误;
B.SCl2分子中每个Cl原子和S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B项正确;
C.O原子的半径大于H原子的半径,C项错误;
D.S8中硫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球棍模型可表示为,D项错误。
27. (2021·江西省南昌市·月考试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
A. CCl4的球棍模型:
B. 氦-3的符号:He
C. 的名称:3-乙基-1,3-丁二烯
D.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答案】B
【解析】
A.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四氯化碳分子中氯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故球棍模型为,故A错误;
B.氦-3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表示原子时,将质量数表示在左上角,质子数表示在左下角,即为He,故B正确;
C.烯烃命名时,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为丁二烯,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当两端离官能团一样近时,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故乙基在2号碳原子上,在1号和2号、3号和4号碳原子之间各有一个双键,故名称为2-乙基-1,3-丁二烯,故C错误;
D.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和Cl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
故选:B。
28. (2021·天津市·月考试卷)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A. 氨气分子的比例模型
B. 铍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云图:
C. 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和3s23p5两原子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 Cu基态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答案】C
【解析】
A.氨气分子不是平面型,是三角锥形,氨气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A错误;
B.铍原子最外层为s能级,s能级的电子云图为球形:,故B错误;
C.2s22p2 是C,3s23p5 是Cl,二者形成化合物CCl4,为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其3d、4s电子为其外围电子,所以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D错误;
故选:C。
29. (2021·福建省南平市·月考试卷)部分含氮物质的分类与相关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 图中a、b、c、d、e之间的转化均表示一步反应
B. c的颜色可能是红棕色
C. c与NaOH溶液反应可同时生成d和e
D. b、c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被氮的氢化物还原为a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a为N2,b为NO,c为NO2或N2O4,d为NaNO2,e为NaNO3;
A.N2不能一步转化为NO2,N2和氧气反应只能一步转化为NO,故A错误;
B.c为NO2或N2O4,NO2为红棕色气体,故B正确;
C.NO2与NaOH溶液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NO2、NaNO3和水:2NO2+2NaOH=NaNO2+NaNO3+H2O,故C正确;
D.NO、NO2和N2O4中N元素均为正价,而氮的氢化物即NH3中N元素显负价,故NO、NO2和N2O4能和NH3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故D正确;
故选:A。
30. (2021·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单元测试)含有0.01 mol FeCl3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1
B. 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3固体颗粒
C. 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胶体
D. 进入C区的H+的数目为0.03NA
【答案】D
【解析】
A.饱和FeCl3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A正确;
B.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7 m时,不能透过滤纸,所以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3固体颗粒,故B正确;
C.胶体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胶体,故C正确;
D.一是Fe3+水解不彻底,二是胶体粒子带正电是因为胶体粒子易吸附H+等微粒,三是渗析也只能有部分H+穿过半透膜,所以进入C区的H+的数目小于0.03 NA,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2021·陕西省渭南市·期中考试)如图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
(1)根据物质与水反应的情况,分成A、B组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2)A组中的CaO经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CaO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 ④两性氧化物
(3)B组物质中,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的是______(填化学式)。写出B组中红棕色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D组中的______(填化学式)消除C组中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5)实验室用Al3+制备Al(OH)3时,可选择上述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该过程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组中某一物质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褪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或是否有电子转移、或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2)①③
(3)Na2O2 3NO2+H2O=2HNO3+NO
(4)CaO
(5)Al3++3NH3•H2O=Al(OH)3↓+3NH4+
(6)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解析】
(1)将这些物质进行分类时,B组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A组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所以B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组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或是否有电子转移、或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2)Ca为金属元素,CaO为金属氧化物,且CaO为碱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①③;
(3)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Na2O2用作潜水艇供氧剂,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方程式: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Na2O2;3NO2+H2O=2HNO3+NO;
(4)A组中的气体根据水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分为:溶液显酸性:SO2;溶液显碱性:NH3、CaO;对空气有污染的是SO2,而通常选用CaO来消除SO2对空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CaO;
(5)Al(OH)3易溶于强碱,不溶于氨水,故实验室由Al3+制备Al(OH)3时,应选用D组中的NH3,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6)C组中某一物质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SO2,具有还原性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硫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褪色的原因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故答案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2. (2021·海南省·月考试卷)“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曾经风靡网络,揭露了某些行业用烂皮鞋制造酸奶或毒胶囊的不法行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序号)。
(4)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 K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盐
(2)c
(3)C
(4)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解析】
(1)Fe(CrO2)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总的负价是-8价,铬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个铬原子化合价是+6价,所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Fe(CrO2)2是由亚铁离子和CrO2-组成的盐,
故答案为:+2;盐;
(2)
a.胶体较稳定,溶液是稳定的,故a错误;
b.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胶粒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当胶体中混有溶液时,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所需要的主要仪器是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C,
故答案为:C;
(4)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之间反应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方法: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故答案为: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33. (2021·全国·模拟题)分类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系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有下列说法:
①CuSO4•5H2O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④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⑥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⑦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2)“三酸(硫酸、盐酸、硝酸)”与“两碱(烧碱、纯碱)”能发生反应。将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滴入烧碱和纯碱的混合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直至有少量气泡产生,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钨(W)可作灯泡的灯丝,钨合金材料非常坚硬耐磨、耐热。将黑钨矿(主要成分为FeWO4)与Na2CO3混合后在空气中高温焙烧可以得到Na2WO4: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X;Na2WO4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H2WO4,H2WO4受热分解生成H2O和WO3。
①钨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钨的熔点______(填“低”或“高”)。
②镁条在X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H2WO4读作______。
③利用铝热反应可由WO3制备金属W,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④⑦
(2)OH-+H+=H2O、CO32-+H+=HCO3-、HCO3-+H+=CO2↑+H2O
(3)低 2Mg+CO22MgO+C 钨酸 4Al+2WO32W+2Al2O3
【解析】
(1)
①含有2种及以上物质种类的为混合物,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但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故①错误;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属于强电解质,故②正确;
②④⑦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叫碱不是碱,属于盐类,故③错误;
④含有离子键的叫离子化合物,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就含有O-H共价键,故④正确;
⑤有的置换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有的不是,如C和CuO的反应,故⑤错误;
⑥金属氧化物可以是酸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⑥错误;
⑦同素异形体就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如石墨和金刚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故⑦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⑦;
(2)一定量的稀硫酸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硫酸先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H2O,再与碳酸钠反应,与碳酸钠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然后硫酸又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此过程中共发生的离子反应有3个,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故答案为:OH-+H+=H2O、CO32-+H+=HCO3-、HCO3-+H+=CO2↑+H2O;
(3)①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低,所以钨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钨的熔点低;
故答案为:低;
②由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X,原子守恒得出X为CO2,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单质C,方程式为2Mg+CO22MgO+C;H2WO4读作钨酸;
故答案为:2Mg+CO22MgO+C;钨酸;
③利用铝热反应也可回收金属钼,WO3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2WO32W+2Al2O3,
故答案为:4Al+2WO32W+2Al2O3。
34. (2021·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锆(40Zr)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金属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其抗蚀性能强于钛。以锆英石(主要成分是ZrSiO4,还含有少量Al2O3、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锆及其化合物的流程如图所示:
(1)分馏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锆英石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稀盐酸浸取后再分馏,理由是______。
(3)“高温气化”中ZrSiO4发生反应得到ZrCl4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流程中ZrCl4与水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可获得ZrOCl2•8H2O,检验该物质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使用惰性电极电解K2ZrF6与KCl组成的熔盐来制取金属锆。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转移0.4mole-,理论上阴极增加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1)物理变化
(2)不能 ZrSiO4难溶于盐酸,后续依然需要用氯气和石油焦与锆英石反应,重复操作,造成浪费
(3)ZrSiO4+4Cl2+4CZrCl4+SiCl4+4CO
(4)取少许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涤干净
(5)2Cl--2e-=Cl2↑ 9.1g
【解析】
(1)分馏过程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2)由于ZrSiO4难溶于盐酸,后续依然需要用氯气和石油焦与锆英石反应,重复造作,造成浪费,所以锆英石不能直接用稀盐酸浸取后再分馏,
故答案为:不能;ZrSiO4难溶于盐酸,后续依然需要用氯气和石油焦与锆英石反应,重复操作,造成浪费;
(3)依据流程,“高温气化”中ZrSiO4发生反应得到ZrCl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四氯化硅生成,由于是高温条件下,因此碳转化为C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rSiO4+4Cl2+4CZrCl4+SiCl4+4CO,
故答案为:ZrSiO4+4Cl2+4CZrCl4+SiCl4+4CO;
(4)由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可以通过检验氯离子来判断该物质是否洗涤干净,具体操作为:取少许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少许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涤干净;
(5)工业上使用惰性电极电解K2ZrF6与KCl组成的熔盐来制取金属锆,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阴极上得到金属Zr,Zr元素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0价,每转移0.4mole-,生成Zr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理论上阴极增加的质量为0.1mol×91g/mol=9.1g,
故答案为:2Cl--2e-=Cl2↑;9.1g。
专题09 物质结构与性质(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9 物质结构与性质(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化学常用计量(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化学常用计量(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化学常用计量(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化学常用计量(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