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二十四讲环境污染(共25张PPT)
展开考纲解读:环境污染 (一)考纲要求: 1、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二)考查方向: 以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 2、按属性分: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3、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4、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能够通过自然作用使特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降低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是综合的。自净能力可以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或是污染物自身的衰减,自净能力的大小决定于环境要素的种类及其所具有的状态。水体、大气、土壤和生物等各环境要素对污染物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源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6)机器噪音,电磁辐射,二氧化碳污染; (7)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的特点 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往往随时间而变化。由于河流的潮汛和丰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会使污染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随着气象条件的改变会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点的污染浓度相差高达数十倍。交通噪声的强度随不同的时间内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性质有关,因此,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的特点 3、社会性: (1)公害性,环境污染不受地区,种族,经济条件的影响,一律受害。 (2)潜伏性,许多污染不易及时发现,一旦爆发后果严重。 (3)长久性,许多污染长期连续不断的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并不易消除。 由上可见,为了正确的表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单靠某一点的监测结果是无法说明的。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科学地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网、点设置、监测项目、采样频率等),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较全面而客观的评述。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2、大气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4、噪声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5、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 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问题 5、土壤污染 (2)危害: ①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降低; ②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③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④危害人体健康。 (3)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知识梳理: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清洁生产,从源头消灭污染 2、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使用污水灌溉 3、生活:选用节能环保电器,绿色出行
1.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2.为了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治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国家住建部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并于2017年3月13日印发《关于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京某建筑施工企业为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除宣传、管理外,还实施了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简述该企业为防治扬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可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解析:扬尘污染的治理应从源头整治并谨防二次污染,具体措施包括禁止产尘物裸露;每天定时洒水;及时清运废弃物,禁止现场焚烧;施工处设围挡,不得敞开作业;运输车辆加盖密闭设备,不得道路遗撒;出入口道路硬化;出入口设置洗车设施,不得带泥上路;大风天气停止施工作业等
答案:现场材料及土方堆放整齐并覆盖,禁止裸露;每天定时对施工区域洒水;及时清运废弃物,禁止现场焚烧;施工现场设置围挡,不得敞开作业;运输车辆加盖密闭设备,不得道路遗撒;出入口道路硬化;出入口设置洗车设施,不得带泥上路;大风天气停止施工作业。
3.抚仙湖位于玉溪市,其北端距离昆明最近52千米,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之一、最大高原深水湖、第二深淡水湖泊,被誉为“滇中明珠”。流域内种植业面积大,养殖业发达,旅游餐饮业规模大。抚仙湖原本清澈见底,近年来水污染严重。玉溪市自2017年12月4日启动的“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清退并举保护“滇中明珠”。 说明抚仙湖主要污染源并指出治理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抚仙湖流域内种植业面积大,养殖业发达,旅游餐饮业规模大,所以其污染源主要从农业生产、养殖业以及餐饮旅游等角度分析。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公众参与以及加强立法和执法等角度分析
答案:污染源:种植业化肥、农药残留污染;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城乡和餐饮住宿污水排放。治理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垃圾直接入湖和农药化肥的随水流失造成的湖水污染;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整治违法建筑和水产养殖;加强宣传,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2016年8月,国家将电解铝大修渣(其中含有大量可溶性及可挥发性氟化物、氰化物)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7年9月下旬,接到环保人士反映中铝兰州分公司将大修渣倾倒在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岗子村山神沟后,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迅速调查处理,责成企业于10月1日、2日将位于山神沟内的大修渣1 701.55吨运到厂区仓库安全存放。兰州市环保局对中铝兰州分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立案,分别对中铝兰州分公司和负责处置固体废弃物的第三方进行罚款。 分析若电解铝大修渣继续在红古区平安镇岗子村山神沟堆放,会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固体废弃物堆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堆放的固体废物会占用大片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使土壤碱化、酸化、毒化,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许多有毒有害成分还会经过动植物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随降水混入江河、渗入地下,污染河湖及地下水等;威胁陆地和水域中生物生存;同时废弃物随降水下渗及自身分解,污染土壤;氟化物、氰化物挥发进入大气,影响当地空气质量;土壤、水源及大气被污染后,影响当地农作物,同时危害人体健康。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标车是指未达到国一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未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目前,湖北省约有55万辆黄标车,武汉市保有量约11.74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7.38%,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污染贡献率达到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36%、43%、52.6%,颗粒物的污染贡献率达到80%左右。加速淘汰黄标车是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和图说说汽车尾气能带来哪些大气污染。
答案:光化学烟雾,酸雨,霾。
(2)试就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案:①加强法规建设,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②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轻交通拥堵;③汽车产业加强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净化汽车尾气;④改进汽车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汽车;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公交出行。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九讲新零售(共34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九讲新零售(共34张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二十一讲环境和环境问题(共28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二十一讲环境和环境问题(共28张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四讲中国新基建(共35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四讲中国新基建(共35张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