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下列图象中,是的函数的是( )A. B.C. D.2、笔直的海岸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港口,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口,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口,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甲、乙两船与B港口的距离y(km)与甲船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A,B港口相距400km;②B,C港口相距300km;③甲船的速度为100km/h;④乙船出发4h时,两船相距220km,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3、甲、乙两辆摩托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中、分别表示两辆摩托车与A地的距离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则下列说法:①A、B两地相距;②甲车比乙车行完全程多用了0.1小时;③甲车的速度比乙车慢;④两车出发后,经过0.3小时,两车相遇.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4、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行驶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h中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B.3h后汽车静止不动C.3h后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D.前3h汽车以相同速度行驶5、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y的值,若输入x的值为4时,输出的y的值为7,则输入x的值为2时,输出的y的值为( )A.1 B.2 C.4 D.56、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7、在某火车站托运物品时,不超过3kg的物品需付1.5元,以后每增加1kg(不足1kg按1kg计)需增加托运费0.5元,则下列图象能表示出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是( )A. B.C. D.8、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地、A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min,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停止. 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②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③b=800;④a=3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A.4个 B.3个 C.2个 D.1个9、根据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函数的值,若输入的值为1,则输出的值为2;若输入的值为,则输出的值为( ).A. B. C.4 D.810、今年暑假期间,小东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 70米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小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E是BC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先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C运动,然后以1cm/s的速度沿C→B运动.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___________________,△APE的面积等于6.2、周末,小明骑车从家前往公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他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对于下列说法:①小明中途休息了2分钟;②小明休息前的骑车速度为每分钟400米;③小明所走的路程为4400米;④小明休息前的骑车速度小于休息后的骑车速度.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3、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²的空圆柱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若“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²,求“几何体”上方圆柱体的底面积为____________.4、国庆期间,小艾同学和小一同学相约在某小区门口一同出发,各自骑自行车前往距离2000米的欢乐谷游玩,出发后不久,小艾突感身体不适,于是在路旁休息了4分钟后再次出发,以1.2倍之前的速度冲向终点,小一同学则在到达终点之后立即原路原速返回迎接小艾同学,最终陪同小艾同学骑完了全程.在整个骑行过程中,变速前后小艾同学、小一同学两人均保持匀速,且途中掉头时间忽略不计,小艾同学、小一同学两人相距的路程(米)与出发的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第二次相遇时,小艾、小一两位同学距离终点__________米.5、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小明和同学对类似八下教科书25页例2的问题进行拓展探索:如图1,一根长为5米的木棍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为4米,如果木棍的顶端沿墙下滑米,底端向外移动米,下滑后的木棍记为,则与满足的等式,即关于的函数解析式为,小明利用画图软件画出了该函数图象如图2,(1)请写出图象上点的坐标(1,______)(2)根据图象,当的取值范围为______时,的周长大于的周长.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x+2的图象.2、如图,中,,,是中点,是线段上一动点,连接,设,两点间的距离为,,两点间的距离为.(当点与点重合时,的值为小东根据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对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东的探究过程:(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与的几组值,如下表,请补充完整(说明: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01.02.03.04.05.06.07.08.06.35.4 3.7 2.52.42.73.3(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①当取最小值时,的值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②当是等腰三角形时,的长度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200元后,超出200元的部分按85%收费,在乙商店累计超过100元后,超出部分按照90%收费.(1)若你准备用80元去购物,你会怎样选择商场来购物?若你准备用160元去购物,选择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直接回答)(2)设你购物花费x(x>200)元,实际花费为y元.分别写出在甲、乙两个商场购物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情况下,请根据两家商场的优惠活动方案,讨论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说明理由.4、用列表法与解析式法表示n边形的内角和m(单位:度)关于边数n的函数.5、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已知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的关系是:,填表表示物体在前下落的高度.12345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可能会有两个值与其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可能会有多个值与其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可能会有两个值与其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符合函数的定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在定义中特别要注意,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2、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A、B港口相距400km,从而可以判断①;根据甲船从A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C港,1小时后乙船从B港口出发,沿海岸线匀速驶向A港,两船同时到达目的地.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可以计算出B、C港口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②;根据图象可知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可以求得甲船的速度,从而可以判断③;根据题意和图象可以计算出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从而可以判断④.【详解】解:由题意和图象可知, A、B港口相距400km,故①正确;∵甲船的速度是乙船的1.25倍, ∴乙船的速度为:100÷1.25=80(km/h), ∵乙船的速度为80km/h, ∴400÷80=(400+)÷100-1, 解得:=200km, 故②错误; ∵甲船4个小时行驶了400km, ∴甲船的速度为:400÷4=100(km/h), 故③正确; 乙出发4h时两船相距的距离是:4×80+(4+1-4)×100=420(km), 故④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3、B【解析】【分析】根据从B到A共行驶的路程可判断①;求出乙车行驶时间,甲车行驶时间,根据减法求出时间差可判断②;根据时间与路程,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根据减法求出速度差可判断③;设两相遇时间为th.甲车行驶40tkm,乙车行驶48tkm,根据甲乙共走全程列方程,求出时间t可判断④.【详解】解:乙从B地到A共行走24km,故①A、B两地相距正确; 乙摩托车从B到A地用0.5h,甲摩托车从A地到B地用0.6h,∴0.6-0.5=0.1h,故②甲车比乙车行完全程多用了0.1小时正确;甲摩托车行驶的速度为24÷0.6=40km/h,乙摩托车行驶的速度为24÷0.4=48km/h,∴48-40=8km/h,故③甲车的速度比乙车慢正确;设两车相遇时间为th.甲车行驶40tkm,乙车行驶48tkm,∴40t+48t=24,解得h,故④两车出发后,经过0.3小时,两车相遇不正确.故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从行程图像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看懂函数图像,列一元一次方程,时间差,速度差,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4、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直接进行排除选项.【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前3小时汽车行驶的路程是曲线,并且路程是缓慢增加,故汽车的速度是越来越小,在3小时到5小时之间,汽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故可知汽车在此期间是静止不动的,由上述可知,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函数图象得到相关信息.5、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运算公式公式得出b的值,进而代入求出x=3时对应的值.【详解】解:∵输入x的值是4时,输出的y的值为7,∴7=2×4+b,解得:b=-1,若输入x的值是2,则输出的y的值是:y=-1×2+3=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值,正确得出b的值是解题关键.6、C【解析】【分析】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 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函数中,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7、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 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图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时,,∵物品重量每增加1kg(不足1kg按1kg计)需增加托运费0.5元,∴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分析出托运费y与物品重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8、A【解析】【分析】由图象所给信息对结论判断即可.【详解】由图象可知当x=0时,甲、乙两人在A、B两地还未出发故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故①正确前12min为甲、乙的速度和行走了1200m故由图象可知乙用了24-4=20min走完了1200m则则故②正确又∵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min∴两人相遇后从16min开始继续行走,由图象x=24时的拐点可知,到24min乙到达目的地则两人相遇后行走了24-16=8min,两人之间的距离为8×100=800米则b=800故③正确从24min开始为甲独自行走1200-800=400m则t=min故a=24+10=34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正确,共有四个结论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输入,则有;输入,则有,将代数式的值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输入,则有;输入,则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程序流程图与代数式求值.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求解代数式的值.10、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0分钟爬山2800米,40~60分钟休息,60~100分钟爬山(3800−2800)米,爬山的总路程为3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60−40=20分钟,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3800米,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速度为2800÷40=70(米/分钟),小明休息后爬山的速度是(3800−2800)÷(100−60)=25(米/分钟),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函数图象,从图象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在AC上时:当点P在BC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在AC上.∵中,∠C=90°,BC=8cm,AC=6cm,点E是BC的中点,∴CE=4,AP=2t.∵的面积等于6,∴=AP•CE=AP×4=6.∵AP=3,∴t=1.5.如图2,当点P在BC上.则t>3∵E是DC的中点,∴BE=CE=4.∴=EP•AC=EP×6=6, ∴PE=2,∴t=5或t=9.总上所述,当t=1.5或5或9时,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①②##②①【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明4分钟所走的路程为1600米,分钟休息,分钟骑车米,骑车的总路程为2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①、根据图象可知,在4~6分钟,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中途休息的时间为:6﹣4=2分钟,故正确;②、根据图象可知,当t=4时,s=1600,所以小明休息前骑车的平均速度为:1600÷4=400(米/分钟),故正确;③、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2800米,故错误;④、小明休息后的骑车的平均速度为:(2800﹣1600)÷(10﹣6)=300(米/分),小明休息前骑车的平均速度为:1600÷4=400(米/分钟),400>300,所以小明休息前骑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骑车的平均速度,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进而解决问题.3、24cm²【解析】【分析】从注水24秒到42秒这一段,根据水面升高的高度及圆柱的体积公式,可求得注水的速度;从开始的18秒内的注水情况可求得“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即a的值,从而可得“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并计算出18秒到24秒注水的体积,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可得到关于S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S.【详解】由图②知,从注水24秒到42秒这一段,水面升高了14−11=3(cm),则共注水30×3=90(cm3),则注水的速度为90÷(42−24)=5(cm3/s);前18秒共注水18×5=90(cm3),则a=90÷(30−15)=6(cm);18秒到24秒共注水(24−18)×5=30(cm3),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则可得方程:(11−6)(30−S)=30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故答案为:24cm²【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圆柱的体积等知识,读懂函数图象,图象中获取信息是关键;另外计算出注水速度也是本题的关键.4、204.【解析】【分析】设小艾骑自行车速度为v1米/秒,小一骑自行车速度为v2米/秒,利用70秒相距70米,得出v1=v2+1,利用小一500秒到终点,求出v2,,再求出小一到终点时,小艾距终点的路程,利用两者相向而行510米所用时间即可【详解】解:∵70秒时,两人相距70米,然后小艾休息,小一追上,说明小艾速度快,设小艾骑自行车速度为v1米/秒,小一骑自行车速度为v2米/秒,∴70v1-70v2=70,∴v1=v2+1,小一欢骑自行车到乐谷,用500秒,小一的速度为2000÷500=4米/秒,∴小艾的速度为5米/秒,小艾在路旁休息了4分钟后再次出发,以1.2×5=6米/秒的速度冲向终点,2000-70×5-[500-(70+4×60)]×6=2000-350-1140=510米,当小一到终点时,小艾距终点510米,小一返回与小艾相遇时间为:510÷(4+6)=51秒,此时距终点51×4=204米.故答案为204.【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图像获取信息,掌握图像的这点含义是解题关键.5、 【解析】【分析】(1)把的横坐标代入,求解点的纵坐标即可;(2)先分别求解的周长,的周长,可得:当的周长的周长时,即,再画出直线的图象,直线过点、,观察函数图象可得答案.【详解】解:(1)当时,,故点的坐标为,故答案为1;(2)由,得:,由题意得:,,则的周长,而的周长,则当的周长的周长时,即,由(1)知,当时,,当时,,则在原图象的基础上,画出直线的图象如下,直线过点、,从图象看,当时,,即的周长大于的周长,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态问题的函数图象,二次根式的化简,理解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含义,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解决有关不等关系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见解析【解析】【详解】解:列表、描点、连线后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2、故答案为:0.0【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应用,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8.(1)4.5,3.0;(2)见解析;(3)①5.8;②3.3或6.3【解析】【分析】(1)利用测量方法得到答案;(2)利用描点法作图;(3)①通过测量解答;②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画出图象,并测量x及y的值,由此得到答案.(1)解: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可得时,,时,,故答案为:4.5,3.0;(2)解:利用描点法,图象如图所示.(3)①由函数图象得,当取最小值时,的值约为;②当是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如图:时,,,由函数图象得,时,,当是等腰三角形时,的长度约为3.3或.故答案为:①5.8;②3.3或6.3.【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综合题、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测量法、图象法解决实际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1)准备用80元去购物,选择两个商场都一样;当准备用160元去购物,选择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2)在甲商场购物:y=0.85x+30,在乙商场购物:y=0.9x+10;(3)当购物超过200元却少于400元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购物400元时,到甲、乙两家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当购物超过400元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解析】【分析】(1)由于准备用80元去购物,没有达到甲、乙商场优惠标准,因此选择两个商场的结果一样;然后计算出买160元的东西分别在甲、乙两商场的花费,然后得出在乙商场更少;(2)根据甲、乙的优方案进行解答;(3)根据(2)中表示出在甲乙两商场的花费列出的不等式,分情况讨论,求出最合适的消费方案.【详解】解:(1)∵准备用80元去购物,没有达到甲乙两种方案的优惠标准,∴选择两个商场的结果一样;在甲商场购买160元的东西需要花费:160(元),在乙商场购买160元的东西需要花费:100+60×0.90=154(元),∵160>154,∴去乙商场花费少;答:准备用80元去购物,选择两个商场都一样;当准备用160元去购物,选择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2)由题意得:在甲商场购物:y=200+(x﹣200)×85%=0.85x+30,在乙商场购物:y=100+(x﹣100)×90%=0.9x+10;(3)①若在甲商场花费少,则0.85x+30<0.9x+10,解得x>400,所以当购物超过400元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②若在乙商场花费少,则0.85x+30>0.9x+10,解得x<400,所以当购物超过200元却少于400元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③若到两家商场花费一样多时,则0.85x+30=0.9x+10,解得x=400,所以当购物400元时,到甲、乙两家商场购物花费一样.答:当购物超过200元却少于400元时,到乙商场购物花费少;当购物400元时,到甲、乙两家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当购物超过400元时,到甲商场购物花费少.【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求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得到相应的关系式进行求解.4、列表法见解析,且n为整数【解析】【分析】从一点和边上的其他点连接分成三角形的个数为点数减去2,也就是边数减2,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多边形内角和与它的边数关系为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由此规律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图 例…n边形边 数n345…n内角和m/度180=180×(3﹣2)360=180×(4﹣2)540=180×(5﹣2)…180×(n﹣2) 故n边形的内角和m(单位:度)关于边数n的函数为m=180°(n﹣2),(n≥3且n为整数).【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表达形式,函数的表达形式有列表法、图像法以及解析式法,熟练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4.9,19.6,44.1,78.4,122.5,见解析【解析】【分析】把所给定的的值代入,分别计算即可.【详解】解:把所给定的的值代入,得到的值,从左到右依次为:4.9,19.6,44.1,78.4,122.5,填表如下:123454.9 19.6 44.1 78.4 122.5 故答案为:4.9,19.6,44.1,78.4,122.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在图表问题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会代自变量求函数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图象中,是的函数的是,下列图像中表示是的函数的有几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