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烛之武,郑国大夫。退秦师,使秦军撤退。本文主要记叙了公元前在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下,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辩才巧妙说服秦伯,使秦国退兵、晋军撤退的故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
积累语文小知识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第一部词典 《尔雅》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
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公元前637年,重耳过郑,郑文公不加礼遇。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郑国背晋助楚。楚败,又与晋媾和。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第一段写了什么?:秦、晋围郑答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用原文回答) 晋侯、秦伯围郑2、晋侯、秦伯为什么要围攻郑国?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郑国和秦国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什么也要围攻郑国?利益4、秦晋是怎么围攻郑国的?(用原文回答)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言于郑伯”相当于“于郑伯言”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1)郑国的君臣是一心抗敌的。(2)郑伯很机警,向烛老夫子赔罪,更以强烈的国家意识感化之。(3)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
第二段写了什么?答:烛之武临危受命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而:表顺承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表修饰
执事: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以: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古今异义。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而:表顺承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师。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将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讨论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分析利弊,步步深入的。
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 :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1(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2(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3(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第三字然段写了什么?答:详写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经过。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矛盾,瓦解了秦晋联盟,达成秦郑联盟。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答:晋师同盟,晋文公毅然撤军。
请用成语概括文中所说郑国面临的形势
从军事力量上看:郑国是寡不敌众,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从情势上看:郑国是危在旦夕,计无所出从地理上看,秦偏西,郑偏东,中间是晋。郑国处于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的状况, 郑国的危机迫在眉睫。
郑国地处中原:北临晋国,南接楚地,西通周王,东邻群雄。齐楚秦晋争霸,郑国首当其冲。
朱自清先生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
朱自清先生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郑伯的“软” 招 ——承认错误,态度诚恳
郑伯的“硬”招——前后是转折关系,重在“不利”
勇赴国难,不卑不亢的爱国志士。 知己知彼,精于辞令的善辩之士。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许之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临危受命,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有胆有识 “无畏”与“爱国”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①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②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③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头脑清醒 “霸主”理智判断
深明大义 “志士” 知难而上 “勇士” 机智善辩 “辩士”
佚之狐 慧眼识才 “伯乐”
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1.烛之武为什么会成功?①烛之武——委婉,抓住对方心理。②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③郑君——善于纳谏、勇于自责。
2.以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启示?从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看伯乐精神。从烛之武临危受命来看爱国主义。从烛之武说服秦王看外交家风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夜缒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鄙:名→意动,以……为边境
1以其无礼于晋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7以乱易整,不武
1以其无礼于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失其所与,不知5吾其还也
(副词)表希望,“还是”
1今急而求子2夜缒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5因人之力而敝之
1公从之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邻之厚,君之薄也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君之所知也7夫晋,何厌之有?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因人之力而敝之
共16处,未总结5处均为“代词,他/它”
1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2朝济而夕设版焉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焉用亡郑以陪邻
1以 其 无 礼 于 晋2佚 之 狐 言 于 郑 伯3若 亡 郑 而 有 益 于 君4何 厌 之 有?5焉用亡郑以陪邻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感知,订正字音,烛之武,“退”,秦国军队,退秦师者何许人也,如何退秦师,“退”的结果如何,为什么要退秦师,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字词注音,秦晋围郑示意图,故事背景,秦晋之好,若如果使派遣,师军队,之代词他,初步感知,侧面烘托,烛之武其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左传》简介,《左传》文学地位,字词注音,古今异义,谢谢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