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鲁教版)
- 考点21化学与健康(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2化学与能源开发(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 考点01化学真奇妙(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02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解析版)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04原子的构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考点03运动的水分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3运动的水分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分子,混合物与纯净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目标
1.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理,能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掌握分子的性质,会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了解水的天然循环,掌握水的人工净化的方法;会区分硬水与软水。
知识梳理
一、水的三态变化
1.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2.实质: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新物质生成。
3.微观示意图:→
二、水的天然循环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周而复始、源源不断的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三、水的人工净化
1.净化方法
注意:上述过程均是物理变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2.过滤和蒸馏
(1)过滤法的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目的: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目的: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目的:防止滤液溅出)。
注意: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蒸馏
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先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
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3.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池→清水池→投药消毒→用户。其中,只有投药消毒为化学变化。
4.硬水与软水
四、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性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碘酒、澄清石灰水、XX溶液、矿泉水、稀有气体、煤、石油、天然气等,微观示意图如下:
或或
2.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如液氧、液氮、冰水混合物、金刚石、氯化钠、水等;
微观示意图如下: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答案】C
【详解】
A、六月茉莉花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升高温度,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机率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2.(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答案】C
【详解】
A、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分解生成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类物质,选项A错;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选项B正确;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4.(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详解】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5.(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反应中物质乙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物质乙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甲、丁的质量比为:2×(12+16):(14×2)=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21年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
C.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D.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
【答案】A
【详解】
A、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但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不正确;
B、海水淡化的过程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蒸馏可得到纯水,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达到净水的目的,选项说法正确;
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水汽化时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曹州牡丹甲天下”,牡丹花开时,花香四溢,除观赏性外,还有药用价值。其根制成的名贵中药“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C9H10O3)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牡丹酚由9个C原子、10个H原子、3个O原子构成
B.牡丹酚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C.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形成的
D.C9H10O3相对分子质量为166
【答案】A
【详解】
A、牡丹酚由牡丹酚分子构成,每个牡丹酚分子由9个C原子、10个H原子、3个O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牡丹酚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D、牡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0+16×3=166,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
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
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答案】C
【详解】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说法正确;
C、溶解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说法错误;
D、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C。
10.(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水分子间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A
【分析】
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A、干冰升华吸热变成气体,二氧化碳分子本身的质量没有改变,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冷凝,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温度降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答案】B
【详解】
A、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质子、中子、电子都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2021·山东禹城·二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易引燃天然气,引发爆炸,所以天然气泄露不能打开排风扇;油锅着火,使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使火焰熄灭可以灭火,故归纳不完全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铁属于纯金属,硬铝黄铜属于合金;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故归纳正确;
C、人体缺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病;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溶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归纳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归纳正确。
故选A
13.(2021·山东河东·一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原子B.同种元素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分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答案】B
【分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详解】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原子,A错误;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肯定相同,又因一种是原子,一种是离子,电子数肯定不同,B正确;
C、质子数相同的两种分子,因没有得失电子,故电子数也应相同,C错误;
D、元素不同,则质子数不同,D错误;
故选B。
14.(2021·山东·博兴县湖滨镇寨郝中学三模)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象,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答案】C
【详解】
A、氢氧两种元素不只能组成水,如可以组成H2O2,错误。
B、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错误。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
D、可燃冰是混合物,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C。
15.(2021·山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一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总结都正确的选项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A错;
B、二氧化碳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所以能区别;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
C、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故C错误;
D、人体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D错误。
故选B。
16.(2021·山东·经济开发区疃里镇新中学二模)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果分子中不含该原子,则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2021·山东文登·二模)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和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
③有限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化学物质
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
⑤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不变
⑥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决定的
⑦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⑧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⑨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⑩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A.全部B.①③⑤⑥⑦⑧⑩C.①②③⑥⑦⑨⑩D.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C
【详解】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故说法正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故说法正确;
③有限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多样的化学物质,故说法正确;
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变成离子,元素的种类未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⑤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态改变,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⑥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变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决定的,故说法正确;
⑦研究化学变化的意义在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故说法正确;
⑧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种类不变,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
⑨汤姆生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说法正确;
⑩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说法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③⑥⑦⑨⑩
18.(2021·山东泰山·二模)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详解】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转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说法正确;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说法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但质子数没变,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答案:D。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降
静置沉降,使难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
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
吸附沉降,加入净水剂明矾,使难溶性的小颗粒不溶物质沉降下来
除去小颗粒不溶性物质
过滤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进行分离
除去难溶性物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物质
除去色素和异味
蒸馏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硬水
软水
定义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用肥皂水区分
泡沫少有浮渣
泡沫多
硬水软化法
生活中:煮沸 实验室中:蒸馏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材料
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金属材料:铁、硬铝、黄铜;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微观世界
人体缺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病;
食用甲醛溶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害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A.化学与生活
B.物质的鉴别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
②用洁厕净可以除尿垢
③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①可用石蕊试液鉴别CO和CO2
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③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
C.物质的构成
D.化学与人体健康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
③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③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4原子的构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3燃烧与灭火(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