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601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鲁教版)
- 考点19海洋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0常见的金属材料(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4化学与环境保护(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1化学与健康(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考点22化学与能源开发(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 次下载
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3化学与材料研制(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目标
1.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玻璃、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掌握玻璃的制成方法和用途;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并认识其特性;
3.掌握复合材料的常见种类及特性。
知识梳理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玻璃、陶瓷、水泥等。
玻璃的制法:普通玻璃是普通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材料,由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石灰石、纯碱按照一定比例高温熔炼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Na2CO3+SiO2==Na2SiO3+CO2↑。
二、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都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塑料
2.合成橡胶
(3)合成纤维
①性能:合成纤维具有耐磨、耐腐蚀、不缩水、不易皱褶等优点,但吸湿性和透气性差。人们把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这样制成的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极受欢迎。
②通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棉纤维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有特殊的气味;合成纤维有烧毛发气味。
三、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在一起制成的性能优越的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2.常见的复合材料:世界上年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玻璃钢,用于制羽毛球拍、网球拍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还有汽车轮胎、混凝土等。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2.(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玻璃杯B.塑料盆C.铁锅D.实木桌椅
【答案】A
【详解】
A、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塑料是合成材料。
C、铁是金属材料。
D、实木属于天然材料。
故选A。
3.(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实验室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氯化钙和盐酸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分。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出现水雾的是氢气,可以区分。
C、棉线灼烧有烧纸气味。羊毛线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可以区分。
D、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几乎不溶解的是碳酸钙,可以区分。
故选A。
4.(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为探究某块状固体的成分,小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
B.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
C.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推断固体中含有蛋白质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色,可推断固体灼烧后生成新物质
【答案】A
【详解】
A、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不能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因为活泼金属也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气体,符合题意;
B、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推断固体中含有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色,可推断固体灼烧后生成了能使酚酞变色的物质,生成了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东营市“小蓝桶”助力垃圾分类进校园项目正在推广。下列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
A.废口罩B.塑料矿泉水瓶C.废纸D.铝制饮料罐
【答案】A
【详解】
A、废口罩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
B、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C、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D、铝制饮料罐是金属材料制品,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A。
6.(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可除去钙离子,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 反应生成硫酸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氯化钡能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除去镁离子,后面可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但是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符合题意;
B、加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棉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有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1·山东历下·一模)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生态本身 就是价值”,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D
【详解】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防止出现“水华”现象,此选项正确;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此选项正确;
C、“白色污染”是大量的塑料制品丢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此选项正确;
D、加高工厂烟囱,并没有减少有害气体,只是排向了高空,此选项错误。
故选D。
8.(2021·山东郯城·一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单位应储备必需的防疫物资,下列防疫物资中不含“合成材料"的是
A.测温枪B.一次性医用口罩
C.合成橡胶医用手套D.75%医用酒精
【答案】D
【详解】
A、测温枪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B、一次性医用口罩内含“熔喷布”,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非油性颗粒物,生产“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C、合成橡胶医用手套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不符合题意;
D、75%医用酒精中酒精的水溶液,不含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山东·阳谷县兴华中学一模)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氧化铁B.碱:烧碱、纯碱、石灰水
C.混合物:空气、石油、氧化铜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橡胶
【答案】A
【详解】
A、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氧化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C、氧化铜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说法错误。
故选:A。
10.(2021·山东夏津·二模)下列有关说法:①CO2是污染空气的成分之一;②为节约用水,灌溉农田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③为防止酸雨产生,建高烟囱排烟;④垃圾分类中,废弃电池属于可回收物;⑤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⑥合金、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⑦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正确组合是
A.②⑤⑦B.①③④C.③④⑦D.②④⑥
【答案】A
【详解】
①CO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空气的物质,说法错误;
②为节约用水,灌溉农田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说法正确;
③建高烟肉排烟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防止酸雨的发生,说法错误;
④废旧电池是属于有害垃圾,说法错误;
⑤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⑥塑料、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⑦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移走可燃物,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A。
11.(2021·山东桓台·二模)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1)CO2不能供给呼吸与用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对应关系,错误,(2)钨的熔点高——可作灯泡的灯丝,说法正确,故A错误;
B、(1)向某固体物质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说法错误,有可能是碳酸盐,(2)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说法正确,故B错误;
C、(1)铝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骨骼和牙齿中,说法错误,是钙,(2)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说法正确,故C错误;
D、(1)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说法正确,因为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说法正确,因为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铵,故D正确;
故选D。
12.(2021·山东茌平·一模)学会梳理、归纳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化学学习能力。下列归纳的主题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C.CD.D
【答案】C
【详解】
A、①化石燃料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为治理雾霾,不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应合理的使用化石燃料,错误;②火要虚是为了增加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正确;
B、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正确;②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错误;
C、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正确;②牛奶中含有蛋白质,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解毒,正确;
D、①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②棉织物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织物燃烧产生烧焦的羽毛味,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正确。
故选C。
13.(2021·山东茌平·二模)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清洁球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答案】B
【详解】
A、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B、铝制炊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制炊具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所以不能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选项说法不正确;
C、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大,铜片上可以看到划痕,黄铜上看不到划痕,可以利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2021·山东茌平·二模)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归纳方法,下列各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液氧、冰、水银B.化合物:过氧化氢、干冰、烧碱
C.合成材料:塑料、合金、合成纤维D.混合物:钢、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
【答案】B
【详解】
A、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错误;
B、过氧化氢、干冰、烧碱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且都由多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正确;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D、冰水混合物只有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B。
15.(2021·山东莱芜·三模)炎热的夏日即将到来,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B.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C.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详解】
A、塑料属于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B、钛合金是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C、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银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正确。
D、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氧化铜作催化剂,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正确。
故选:B。
16.(2021·山东泰山·二模)口罩中熔喷布是以聚丙烯(一种塑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过滤材质,铝塑条是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塑条属于合金材料
B.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口罩可以阻隔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细颗粒物
D.废弃口罩应密封好,放入“有害垃圾”桶内
【答案】A
【详解】
A、铝塑条是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铝,不属于合金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聚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口罩不能阻隔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细颗粒物,空气能透过口罩,故C不符合题意;
D、废弃口罩可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入指定的专门回收口罩的垃圾桶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1·山东·日照市新营中学三模)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羊毛燃烧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味道,故可用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该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最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多余的氯化钡不能除去,C错误;
D、分离硝酸钾和硝酸钡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硝酸与硫酸钡不反应,故该方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D错误。
故选A。
18.(2021·山东河东·二模)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羊毛、蚕丝属于天然材料B.有机玻璃材料、不锈钢都属于合成材料
C.塑料薄膜属于热固性塑料D.头发、棉花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A
【详解】
A、羊毛、蚕丝都属于天然材料,选项正确;
B、有机玻璃材料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塑料薄膜的熔点较低,受热易熔化,不属于热固性塑料,选项错误;
D、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不是蛋白质,选项错误,故选A。
成分
性能
缺点
塑料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品袋、包装袋等,大部分是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的。聚乙烯石油许多乙烯分子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后得到的。
塑料一般情况下具有质轻、易加工成型、不导电、不传热、抗腐蚀性强等特点。
生产和使用后很难自然分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称为“白色污染”
分类
特点
用途
合成橡胶
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弹性、耐磨性、绝缘性好
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实验设计
A
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分别取少量滴加稀盐酸
B
一氧化碳和氢气
分别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C
棉线和羊毛线
分别取适量灼烧,闻气味
D
碳酸钠和碳酸钙
分别取少量加足量的水,搅拌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区分棉纤维、涤纶、羊毛线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A性质与用途
B现象与解释
(1)CO2不能供给呼吸——用作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钨的熔点高——可作灯泡的灯丝
(1)向某固体物质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2)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化学与生活
D物质的鉴别
(1)铝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2)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硝酸铵和硝酸钾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农业
①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火要虚是为了增加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
②硝酸钾属于钾肥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材料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②重金属盐中毒可及时服用大量牛奶解毒
①合金和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②鉴别棉织物和羊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羊毛和合成纤维
鉴别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现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C
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Ca2+、Mg2+、
除杂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NaOH 溶液、BaCl2溶液,过滤,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KNO3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分离
先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NO3,充分搅拌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4原子的构成(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的的发现,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碱及其性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3燃烧与灭火(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