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1.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教材简析】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让学生在“厨房”这个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并描述各种物质的特征、用途及其变化,认识到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通过比较厨房中不同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从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课具有统摄性和基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吃的各种食物,它们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物、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学生对物体一词是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对物质一词就比较生疏,二者的区别在于物体是学生可见的、可感受到的具体东西,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抽象。比如铜钥匙是一个物体,它是由铜这种物质构成的。本节课中学生会看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而这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是需要学生进行探索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难点]能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物质变化的视频、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学生]水、食盐、玻璃杯、铁锅、苹果等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课件出示课本、桌椅、食物、动植物等图片)问:这些都是什么?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交流。
2.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3.(课件出示厨房图片)问:你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证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一些触觉所感知到的实在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探索(预设23分钟)
(一)观察、描述厨房中的物质
[材料准备:水、食盐、玻璃杯、铁锅、苹果等厨房中的常见物质、活动手册]
1.过渡:你家厨房中都有哪些物质?学生交流。
2.(课件出示材料图片)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厨房中的这几种物质?
预设:颜色、形状、软硬、状态、传热性能、易碎性能等。
3.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感官认识,从材料特征、状态特点两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物质。
4.(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仔细观察厨房中常见物质的特征,并记录。
(2)根据特征推测它们有什么用途,并记录。
(3)组内轻声交流,做好全班汇报的准备。
5.小组观察、记录。
6.全班交流、汇总。
7.师小结:原来,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有这么多特征和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厨房中常见物质的典型特征,并根据特征推测可能的用途,渗透物质的特征决定着物质的用途的规律。
(二)发现厨房中的物质变化
[材料准备:水、食盐、玻璃杯、铁锅、苹果等厨房中的常见物质]
1.过渡:这些物质是一成不变的吗?你们观察过它们发生哪些变化?
预设:水会沸腾、食盐会溶解、玻璃会裂开、铁会生锈……
2.师提问:厨房里你还观察到哪些物质变化?这些变化都相同吗?
学生交流。
3.师小结: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物质变化的较快,有些物质变化的较慢。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通过观察实验材料、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厨房中的物质都在变化。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实例中会对物质变化的不同有所感触,在比较中提出问题,物质的变化有哪些不同?]
(三)比较厨房中不同的物质变化
[材料准备:厨房中常见物质变化的视频。
1.谈话:我们已经发现物质变化的速度不一样,除此之外物质的变化还有什么不同呢?
2.(播放烧开的水、冰融化、铁生锈、苹果氧化的视频)问: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每种物质变化前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温度变化、形状变化、状态变化、大小变化、颜色变化……
3.继续提问:这几种物质变化前后有产生新的物质吗?
预设:水在烧开的变化过程中,温度在升高但水本身这种物质没有变;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冰和水仍是同种物质;铁生锈的过程中,产生了容易脱落的铁锈,是新物质;咬过后久置的苹果,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4.师小结: 烧开的水和慢慢融化的冰块这两种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温度、大小、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像这样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物理变化。铁生锈,咬过后久置的苹果,这两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像这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高清视频观察4个典型物质变化过程,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进而提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三、研讨(预设10分钟)
1.(课件出示燃放的烟花、生锈的铜狮、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图片)问: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有新物质产生吗?
学生交流。
2.出示这三个变化的文字资料,学生自主阅读、理解。
3.师小结:这三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
5.师小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把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延伸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引导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在学生的解释上用阅读资料的方式加以补充和完善,明确它们在变化的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给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分类(预设2分钟)
学了本节课以后,关注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并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教学后记】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认识工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认识工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7. 美丽的化学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7. 美丽的化学变化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