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教案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
展开
这是一份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教案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2022年),共4页。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 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生命观念)2、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分析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1)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2)减数分裂: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的分裂方式(3)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2、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主要特点分裂间期分裂间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以及中心粒的倍增,细胞的体积有适度的生长。分裂期前期①染色质丝高度螺旋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②核仁解体,核膜消失③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期①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移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清晰可数,便于观察后期①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②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分裂期末期①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丝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④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为两个子细胞【导入】威斯曼的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的数目得以恢复正常。证实:科学家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威斯曼所说内容,和实际上是一中特殊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有丝分裂,叫做减数分裂。一、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哺乳动物为例)1、发生场所:睾丸2、概念归纳总结(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和2,3和4都是同源染色体。(2)非同源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3)联会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4)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4、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及染色体变化(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2)减数分裂I时间相关变化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纺锤丝上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并向细胞两极移动。这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就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3)减数分裂II在减数分裂Ⅱ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前中后末前中后末DNA2n→4n4n4n4n4n→2n2n2n2n2n→n染色体2n2n2n2n2n→nnnn→2n2n→n染色单体0→4n4n4n4n4n→2n2n2n2n→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