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30仪器使用及实验安全含解析
展开1.绿色:环境保护也是我们的生活理念。下列实验符合“绿色环保”思想的是
A.AB.BC.CD.D
2.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图②表示可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③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读数在下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D.图④中两个烧杯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同
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入要慢,并且不断摇动
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
D.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硬质试管炸裂------没有预热试管
7.《战争的气体化学和分析》中介绍了一种制取rad(光气,熔点为-118℃,沸点为8.2℃,微溶于水,易溶于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方法,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3CCl4 + 2H2SO4(浓)3COCl2↑ + 4HCl↑ + S2O5Cl2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自来水从冷凝管的X 口通入
C.可将装置丁的尾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
D.装置乙中可收集到光气的甲苯溶液,装置丙、丁中均可收集到液态光气
8.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先加入二氧化锰,再加入浓盐酸,然后点燃酒精灯
C.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的实验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使用错误的是
A.用装置①分离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B.用装置②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C.用装置③配制100mL0.2ml/LNaOH溶液
D.用装置④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10.下列利用相关实验仪器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AB.BC.CD.D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馏时,先加热,后将冷水从冷凝管上口通入
B.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C.检验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CuSO4时,直接往试管中加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D.用98%的浓硫酸配制l.0ml-1的稀硫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13.下列选用的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4.用如图装置探究C1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通入适当比例的C12和NO2,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12+2NO2+4NaOH===2NaNO3+2NaC1+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用Cu与1ml·L-1的硝酸制备二氧化氮气体
B.装置II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可将多余气体直接排出
C.由该反应可知氧化性顺序:C12>NO2>NaNO3
D.通过观察装置I、III中的气泡的快慢控制C12和NO2的通入量
15.蓝矾(CuSO4·5H2O)常作杀菌剂。某小组设计如图1装置制备蓝矾,实验原理: Cu+CuCl2=2CuCl,4CuCl+O2+2H2O=2[Cu(OH)2·CuCl2],[Cu(OH)2·CuCl2]+H2SO4=CuSO4+CuCl2+2H2O。
操作步骤:向三颈瓶加入3.2 g Cu粉和适量稀硫酸及30 mL 1 ml·L-1 CuCl2溶液,利用二连球向三颈瓶中鼓入空气,铜溶解。当三颈烧瓶中呈乳状浑浊液时,滴加浓硫酸,得到蓝矾(不考虑氯化铜转化成硫酸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盛装CuCl2溶液的仪器是长颈漏斗B.在实验过程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C.采用重结晶法提纯CuSO4·5H2OD.理论上可以制备20 g CuSO4·5H2O
16.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时关闭图1中的a,用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将水挤入三颈烧瓶中,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燥氨气通常可选用浓硫酸B.三颈烧瓶内可以看到红色喷泉
C.图1中氧化钙可用氯化钙代替D.由图2可知C点时喷泉最剧烈
17.有关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坩埚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
B.实验中先称量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然后再研磨
C.加热温度过高,会使一部分硫酸铜分解,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坩埚在加热前未完全干燥,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
18.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 KI—淀粉溶液(稀硫酸酸化)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金属汞洒落在地上,应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
C.用纸层析法分离 Fe3+和 Cu2+,由于 Fe3+亲水性更强,因此 Fe3+在滤纸上流动的快些
D.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酸和碱迅速混合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准确读取温度计最高示数并记录温度
19.仅用下表提供的用品(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2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且过程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共6题)
21.为了精准测定在水泥颗粒作用下3%的双氧水的分解速率,A、B两个小组分别利用下图装置I、II进行实验:
(1)除了上述仪器,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
(2)相比装置II,装置I可以通过拉伸使水泥颗粒脱离双氧水,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
22.用A g混有氧化钠的过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制氧气并测定其中过氧化钠的纯度(可供选择的反应物还有:蒸馏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制取氧气时,混合物中的氧化钠固体有无必要除去?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理由是___________。
(3)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纯度时,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所必须包括的三个实验步骤;①调整量筒高度使内外液面相平;②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5)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B L(标准状况),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的表达式表达,不必化简):___________。
23.(一)(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如小烧杯的质量为32.6g,用“↓”表示在托盘上放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砝码,请用箭头在下表中填空,表示称量过程,
并在图Ⅰ所示的游码尺上画出游码的位置(画“|”表示) ___。
(2)图Ⅱ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3)配制0.5ml/lNaOH溶液2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
(二)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是(填“偏低”、“偏高”、“无影响”):
(1)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___________。
(2)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___________。
(3)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
(4)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___________。
24.氨基甲酸铵(H2NCOON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化学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制取氨基甲酸铵。
已知:①制取氨基甲酸铵反应为:2NH3(g)+CO2(g)⇌H2NCOONH4(s) △H<0。
②氨基甲酸铵易分解、易吸水,溶于水后生成碳酸氢铵和一水合氨。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1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
(2)装置6中的试剂是_______,导管a出口直接与尾气处理装置连接,该尾气处理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
(3)三颈烧瓶需用冰水浴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
(4)CCl4液体中产生较多晶体悬浮物时,即停止反应。停止反应的操作是__,从三颈烧瓶中分离出粗产品的操作是__
25.测定反应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的反应焓变ΔH值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1步,按下图装配简易量热计。
第2步,测定量热计的水当量(仪器常数) q: 取100.0 mL水加入保温杯,稳定后测量其温度(T1)。 再加入温度为T2的温水100.0 mL,仔细搅拌后测量其温度(T3)。 倒出瓶中的水并擦干内壁。
第3步,测定反应的热效应:将100.0 mL 0.200 ml·L-1硫酸铜溶液全部加入保温杯中,盖好插有温度计和搅拌棒的盖子;不断搅拌,每10 s测一次温度。温度稳定后迅速向溶液中加入3.0g锌粉,立即盖好盖子;不断搅拌,开始时每10s测一次温度,反应1 min后每30s测一次温度,温度上升到最高值后继续测2min。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_______?是否可用铁丝代替环行玻璃棒_______?为什么_______?
(2)实验中,所用锌粉只需用台式天平称取,而CuSO4溶液的浓度与体积则要求比较准确,为什么_______?
(3)第2步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已知水的比热容cp= 4.18 J/(g·K),水的密度ρ(H2O)=1.00 g·mL-1,可算出q = 56.0 J/K, 请列出q的计算式_______ (用字母表示)。
(4)根据第3步测得的实验数据可绘图如下:
图中,a、dˊ、d点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91.84、300.16、 300.50 K。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s可用水的比热容cp近似代替;反应后溶液的密度ρs可近似地取室温时0.200 ml·L -1 ZnSO4溶液的密度(1.03 g·mL-1)。
①图中,线段bc、 dd ˊ分别表示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
②请计算题中所给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
③加锌粉后,若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小心跟保温杯壁接触,这对反应焓变的测定结果有什么影响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的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填序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氯气能溶于水,常温常压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即并非所有氯气能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B.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浸有碱液的棉花吸收,故B符合题意;
C.有部分HCl能扩散到空气中,故C不符合题意;
D.CO为有毒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S、C、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硫酸>碳酸>硅酸,故可以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
B.如图所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反应为吸热反应,有氨气生成,故C正确;
D.甲为化学反应,乙组成闭合回路,为电化学反应,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3.B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项错误;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OH˗与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B项正确;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C项错误;
D.蒸发溶液时应该用蒸发皿而不是表面皿,且由于MgCl2水解,所以必须在HCl气氛中加热才能得到无水MgCl2固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4.B
【详解】
A.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且酸碱中和放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用干抹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用来测蒸汽的温度,B正确;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防止飞溅,C错误;
D.硫酸是强酸,会对下水管道造成腐蚀,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D错误;
答案选B。
5.B
【详解】
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不断摇动,滴入要慢,有时还需要滴加一滴后不断的摇动,通过颜色判断是否达到滴定终点,故A正确;
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产生倒吸,故B错误;
C.分液时,遵循“下下上上”原则,即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故C正确;
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滴加到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为止,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A
【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装置漏气、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会导致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而不是因为红磷过量,故A分析不合理;
B.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应检验其纯度;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故B分析合理;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可能是集气瓶底没有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了集气瓶,故C分析合理;
D.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硬质试管炸裂,可能是因为没有预热试管,造成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D分析合理;
答案选A。
7.D
【详解】
A.反应3CCl4 + 2H2SO4(浓)3COCl2↑ + 4HCl↑ + S2O5Cl2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
B.自来水从冷凝管的Y口通入,B不正确;
C.若将装置丁的尾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因尾气中含有氯化氢,容易引起倒吸,应用倒扣的漏斗,C不正确;
D.装置乙中可收集到光气的甲苯溶液,光气,熔点为-118℃,沸点为8.2℃,装置丙、丁均可收集到液态光气,D正确;
答案选D。
8.D
【详解】
A.先移出导气管是为了避免液体倒吸进入装置,引起装置炸裂,故A不符;
B.先加热再加入浓盐酸有可能引起温度骤变而使试管炸裂,故B不符;
C.大试管取下后,若直接洗涤会因温度骤降而使试管炸裂,故C不符;
D.钠与水反应剧烈,若钠块过大会因为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爆炸,故D符合;
故选D。
9.A
【详解】
A.装置①是分液,水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故A符合题意;
B.制备乙酸乙酯采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导气管置于液面以上防止倒吸,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③为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以用于配制100mL0.2ml/LNaOH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Na2CO3加热不分解,NaHCO3加热时分解产生Na2CO3、H2O和CO2,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④可以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0.C
【详解】
A.配制250mL0.3ml·L-1NaCl溶液,需要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需要托盘天平,钥匙,溶解NaCl需要玻璃棒、烧杯,将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需要玻璃棒引流,然后洗涤,定容时,需要胶头滴管,缺少了胶头滴管,A不能完成实验;
B.食盐水蒸发得到NaCl晶体,蒸发操作,需要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不需要使用到坩埚、泥三角,B不能完成实验;
C.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需要分液漏斗,振荡,静置分层时,需要铁架台,分液时,需要烧杯,C可以完全实验;
D.用碳酸氢铵固体制备氨气,仪器中没有集气瓶,导管,不能收集到氨气,D不能完成实验;
答案选C。
11.A
【详解】
A.氯气在四氯化碳中易溶,而在四氯化碳中难溶,通过该洗气瓶可以除去中的,故A正确;
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混合液上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B错误;
C.图示是碱式滴定管的排气泡的操作,盐酸应该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故C错误;
D.二氧化锰是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隔板上,故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A.蒸馏时,应该先将冷水从冷凝管下口通入,然后再加热,A错误;
B.分液时,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应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B正确;
C.检验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CuSO4时,因为反应物浓硫酸剩余,所以不能直接往试管中加水,观察溶液是否变蓝,应该把试管中液体倒入蒸馏水中,C错误;
D.用98%的浓硫酸配制l.0ml-1的稀硫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减小,因此浓度偏高,D错误;
答案选B。
13.A
【详解】
A.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接收馏分的锥形瓶不能密封,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由于乙醇挥发,同时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直接把反应后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检验乙烯,应先通过水,除去乙醇,然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检验乙烯,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由于电石和水反应非常剧烈,所以应该用分液漏斗滴加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减慢反应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若使用用长颈漏斗加水,则无法控制加水的速率,反应过于剧烈,且生成的气体容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4.D
【详解】
A.实验室中可用Cu与1ml·L-1的硝酸是稀硝酸只能生成NO,得不到二氧化氮气体,A错误;
B.装置II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可将多余气体有Cl2和NO2、NO等气体都是有毒的气体,不能直接排出,B错误;
C.该反应C12+2NO2+4NaOH===2NaNO3+2NaC1+2H2O中Cl2是氧化剂,NO2是还原剂,NaNO3是氧化产物,故只能得出氧化性顺序:C12>NO2 、C12>NaNO3,但不能得出NO2>NaNO3,C错误;
D.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可以通过观察装置I、III中的气泡的快慢控制C12和NO2的通入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15.C
【详解】
A.盛装CuCl2溶液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A错误;
B.反应中氧化剂是O2,滴加浓硫酸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并提供能量等,不作氧化剂,故B错误;
C.氯化铜的溶解度在常温下比硫酸铜晶体大得多,且氯化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不大,则选择重结晶法提纯CuSO4·5H2O,故C正确;
D.3.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5ml,由实验原理可知,CuCl2起催化作用,则由原子守恒得理论生成的CuSO4·5H2O为0.05ml,质量为0.05ml×250g/ml=12.5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D
【详解】
A. 浓硫酸与氨气反应,因此干燥氨气通常可选用碱石灰,故A错误;
B. 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因此三颈烧瓶内可以看到蓝色喷泉,故B错误;
C. 氯化钙与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因此图1中氧化钙不可用氯化钙代替,故C错误;
D. 根据图中信息得到C点压强变化最小,说明压强差最大,因此C点时喷泉最剧烈,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7.C
【详解】
A项,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B项,实验中应该先研磨,后称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D项,坩埚在加热前未完全干燥,则其中的水会被算作结晶水,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不正确。故选C。
18.C
【详解】
A.亚硝酸钠具有氧化性,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从而变蓝色,可以用KI—淀粉溶液(稀硫酸酸化)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A正确,不选;
B.汞挥发形成的汞蒸气有毒性,当汞洒落在地面时,由于硫单质能够与汞反应,可以在其洒落的地面上洒上硫粉以便除去汞,B正确,不选;
C.Fe3+是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而Cu2+是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从而使Fe3+和Cu2+得到分离,C错误,符合题意;
D.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D正确,不选;
答案选C。
19.C
【详解】
A.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所需仪器为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等,用不到坩埚,A选项错误;
B.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的操作为过滤,所需仪器为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B选项错误;
C.用0.1000ml/L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浓度的操作为酸碱中和滴定,所需仪器为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烧杯,C选项正确;
D.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需要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还缺少量筒,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20.D
【详解】
A.红棕色气体NO2也能将KI氧化为I2,并使淀粉变蓝色,A不合题意;
B.在配制溶液过程中,没有在转移溶液后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B不合题意;
C.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底没有铺一层细沙或少量玻璃棉,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易使瓶底破裂,C不合题意;
D.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加水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为PbI2饱和溶液,加入NaI固体,溶解后增大溶液中的c(I-),产生黄色沉淀应为PbI2,表明I-与Pb2+发生反应生成PbI2,从而说明溶液中存在PbI2的沉淀溶解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21.秒表或计时器 恒压分液漏斗可减小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测量造成的影响
【详解】
(1)测定分解速率需要测定时间,因此还需要计时器或秒表;
(2)装置I中恒压滴液漏斗可以保持恒压,液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能够顺利滴下,同时可以避兔双氧水体积带来的误差,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22.Na2O+H2O= 2NaOH 2Na2O2 + 2H2O= 4NaOH+ O2↑ 没有 氧化钠和水反应不产生氧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①③
【分析】
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利用实验装置,测出该反应条件下固体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体积,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从而测定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纯度。
【详解】
(1)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a2O+H2O= 2NaOH ; 2Na2O2 + 2H2O= 4NaOH+ O2↑。
(2)制取氧气时,混合物中的氧化钠固体没有必要除去,理由是: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产生氧气。
(3)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实验需要利用反应反应条件下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从而测定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纯度,则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 氧气的体积等于反应后量筒的读数-反应前量筒的读数,气体的体积必须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测定,故读数时要冷却到室温、且量筒内外液面要相等,则以下是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所必须包括的三个实验步骤为:②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①调整量筒高度使内外液面相平;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请填写步骤代号)。
(5)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B L(标准状况),,由2Na2O2 + 2H2O= 4NaOH+ O2↑知,,,则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3.↓↑ ↓ ↓↑ ↓ ↓↑ 3.2 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无影响
【详解】
(一)(1)称量32.6g,应先放入50g砝码,砝码偏重,取出,再放入20g砝码,合适,再放另一个20g砝码,砝码偏重,取出,再放入10g砝码,合适,再放入5g砝码,偏重,取出,再使用游码,游码移动到2.6g位置,因此答案为:↓↑;↓;↓↑;↓;↓↑;。
(2)根据题意,如果刻度A为4,B刻度为3,因此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是3.2mL;故答案为:3.2。
(3)容量瓶没有200mL,只有使用250mL容量瓶,因此配制0.5ml/lNaOH溶液2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二)(1)配制好溶液后,容量瓶未塞好,洒出一些溶液,由于已经配好,对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2)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线,吸出少量水,将溶质也吸出一部分,因此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3)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减少,物质的量减少,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4)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浓度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24.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液面高度差是否变化 碱石灰 浓硫酸 防止氨基甲酸铵分解;促进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正向移动 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 过滤
【分析】
根据题中已知原理,制取氨基甲酸铵,需要二氧化碳和氨气,又由于氨基甲酸铵易分解、易吸水,所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必须干燥,且在冰水低温环境中反应,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制氨气的原理,1中为碳酸钙和盐酸混合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经过2中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7中为固体加热制氨气的反应(比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6中碱石灰干燥氨气,干燥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过5,3的液体石蜡鼓泡瓶,通过气泡硫酸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在4中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制取氨基甲酸铵,尾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氨气有毒,在a处接酸液进行吸收处理,又由于氨基甲酸铵易吸水,要用浓硫酸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
(1)装置1为带长颈漏斗的试管,故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液面高度差是否变化,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液面高度差是否变化;
(2)据分析,装置6为氨气的干燥装置,氨气为碱性气体,故6中试剂为:碱石灰;该反应尾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其中氨气会污染环境,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尾气处理,故a处应接的尾气处理装置中应装有酸液,又由于产物氨基甲酸铵易吸水,故需要用浓硫酸,不能用稀硫酸,故答案为:碱石灰;浓硫酸;
(3)已知2NH3(g)+CO2(g)⇌H2NCOONH4(s) △H<0,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同时,产物氨基甲酸铵易分解,低温下可以防止其分解,故答案为:防止氨基甲酸铵分解;促进生成氨基甲酸铵反应正向移动;
(4)停止反应需要停止反应物CO2和氨气的生成,故要停止反应需要关闭1处的止水夹,和熄灭7处的酒精灯;得到产物在CCl4中是悬浮晶体,固液分离需要过滤操作,故答案为: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过滤。
25.便于充分搅拌,使杯内温度尽快均匀 不能 因为铁丝会与硫酸铜反应并放热,将影响反应热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铁丝传热快,将使温度不准 由于锌粉过量,故可粗略称量;由于焓变ΔH要根据溶质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来求算,所以其浓度与体积要求准确 [cpρ(H2O)V1+ q](T3- T1)= cpρ(H2O)V2(T2- T3) 表明量热计热量散失的程度 用外推法补偿的由热量散失造成的温度差 - 210.7 kJ/ml 会导致测得的△H的绝对值偏小 因为保温杯并非理想绝热材料,实际中杯壁的温度要比内部溶液的温度低,从而使测得的d点的温度Td偏小
【详解】
②△H= -(cspsVs + q)·(Td – Ta)/[c(CuSO4)Vs]= - kJ/ml=- 210.7 kJ/ml
26.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B 检查是否漏液 上口倒出 干燥环己烯
【分析】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碎瓷片能防暴沸,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不能将环己醇倒入浓硫酸中;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根据二者沸点知,要想得到较纯净的环己烯,应该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氯化钙作干燥剂,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达到液体的沸点,故应该要冷却后补加,故选B,故答案为:防止暴沸;B;
(3)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故答案为:检漏;上口倒出;
(4) 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干燥环己烯,故答案为:干燥环己烯。A
B
C
D
氯气溶于水制氯水
铜与浓硫酸反应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氯化氢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选项
实验仪器
相应实验
A
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
配制250mL0.3ml·L-1NaCl溶液
B
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泥三角
从食盐水中得到NaCl晶体
C
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玻璃棒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Br2
D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铁夹
用碳酸氢铵固体制备氨气
A
B
C
D
除去中混有的气体杂质
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放出溴的苯溶液
排除装有盐酸的滴定管中的气泡
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备,可随时控制反应进行
A
B
C
D
分离乙酸乙酯与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时馏分的接收
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
A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
B
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
半透膜、烧杯、玻璃棒
C
用0.1000ml/L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浓度
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烧杯
D
中和热的测定
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泡沫塑料、硬纸板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检验某红棕色气体是否为溴蒸气
将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B
配制0.10ml·L-1的Na2CO3溶液
称取5.3g固体Na2CO3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定容
C
观察Mg条与CO2气体反应现象
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迅速投入到只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
D
证明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中加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然后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取用砝码情况
_
_
_
_
_
项目
冷水体积V1/mL
热水体积 V2/ mL
T1/K
T2/K
T3/ K
数据
100.0
100.0
291.82
309.68
300.18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2 4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使用与实验安全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仪器使用与实验安全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30仪器使用及实验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30仪器使用及实验安全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1常见仪器的使用规范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化练1常见仪器的使用规范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