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1探究型实验大题含解析
展开1.工业生产中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可获得水煤气:C+H2O(g)CO+H2。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模拟了这一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a为玻璃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装置A中除发生制水煤气的反应,还有__________(任写1个化学方程式)。
(3)为验证所产生的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选用上图中的装置A、B、C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C、____________、K。
②能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能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③装置K用于收集未反应的H2和CO,目的是____。
(4)CO和H2的混合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有机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从“绿色化学” (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的角度判断,下列有机物不能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甲醇 B 乙醛(CH3CHO) C 苯 D 甲酸甲酯(HCOOCH3)
2.为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N2的作用:____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NO与Cu反应。
(5)NO可被Ce4+氧化,制得NH4NO3产品,流程如下(Ce为铈元素)。
①装置Ⅰ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和NO,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进入装置Ⅲ溶液中NO的浓度为a g·L-1,要使1 m3该溶液中的NO完全转化为NH4NO3,至少需通入标况下的O2________L(用含a代数式表示,结果保留整数)。
3.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小组获知: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熔点306℃,沸点315℃。
实验操作和现象:
(1)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直接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将现象ii和a中的黄色气体通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中黄色气体含有___(填化学式)
(2)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该小组还提出其他的原因也可以使B中溶液变蓝,请用离子方程式回答(任写一个):___。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l2,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①方案1的C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
②方案2中X溶液为___(填化学式),此时B中溶液___(填现象)。
(4)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___。
4.SnCl4可用于染色时的媒染剂、润滑油添加剂、玻璃表面处理剂等。实验室可通过如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锡的熔点232℃、沸点2260℃;②SnCl2的熔点246.8℃、沸点623℃;③SnCl4的熔点-33℃、沸点114℃,SnCl4极易水解。通常将SnCl4晶体加入浓盐酸中,以配制无色的SnCl4溶液。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该仪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如果去掉装置Ⅱ,从实验安全的角度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
(3)装置Ⅲ中的试剂为___。下图中可替代装置Ⅲ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4)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改进方法为在装置Ⅵ后连接上图中的_____。
(5)若反应中消耗17.85g锡粉可得到37.2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文献表明:工业上,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相同条件下,草酸根的还原性强于。为检验这一结论,某研究性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ⅰ.草酸为二元弱酸。
ⅱ.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
ⅲ.为黄色固体,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亚铁
(1)圆底烧瓶中所盛试剂是______,玻璃丝的作用是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实验过程中点燃A、C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先点燃______处酒精灯。
(3)若用D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和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和的还原性强弱。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取实验2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研究性小组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和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电流计的指针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左侧_______,右侧_______。
6.为了探究KI与FeCl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且有一定的限度,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
(1)请写出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实验I:探究KI与FeCl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步骤1: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
步骤2: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向甲中加入少量FeCl2固体,向乙中加入少量碘固体;
(2)若灵敏电流计出现_________(答现象),则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验结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根据以上实验结论解释步骤1中“最后读数变为零”的原因_______;
(4)加入FeCl2和碘固体后,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实验II:证明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步骤3:取5 mL 0.1 ml/L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 ml/L的FeCl3溶液2 mL,振荡;
步骤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充分振荡;
(5)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步骤5: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0.1 ml/L的AgNO3溶液,振荡,产生黄色沉淀,则证明该反应有一定限度。
(6)但有同学认为步骤5现象不能证明得出的结论,原因是______,修正实验方案后得到结论: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7.铋酸钠(NaBiO3)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水中缓慢分解,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铋酸钠并探究其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铋酸钠
制取装置如图(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部分物质性质如下:
(1)C中盛放Bi(OH)3与NaOH的混合物,与Cl2反应生成NaBi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装置的作用是__。
(2)当观察到__(填现象)时,可以初步判断C中反应已经完成。
(3)拆除装置前必须先除去残留的Cl2,以免污染空气。除去烧瓶A中残留Cl2的操作是:关闭__;打开__。
(4)反应结束后,为从装置C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需要的操作有_。
Ⅱ.铋酸钠的应用——检验Mn2+
(5)往待检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生成Bi3+,且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检液中存在Mn2+。产生紫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6)取上述NaBiO3产品ag,加入足量稀硫酸和MnSO4稀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再用bm1•L-1的H2C2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MnO4-(已知:H2C2O4+MnO4-—CO2+Mn2++H2O,未配平),当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cmL标准溶液。该产品的纯度为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8.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0.1ml/LKI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1)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结合实验1和实验2,该小组同学认为酸化能够加快I-氧化反应的速率。
(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ml/LKI溶液成分与新制0.1ml/LKI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取新制0.1ml/L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如下:
资料:
ⅰ.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l/L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
(4)该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pH对I2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5:用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从实验5可以看出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___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小组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原理。
(实验一)将含淀粉的溶液加入酸性溶液(过量)中,混合后约5秒内无明显变化,随后有少量蓝色出现并迅速变蓝。
(1)溶液变蓝,说明具有__________性。
(2)查阅文献:
反应Ⅰ: 慢
反应Ⅱ:_____=_____+_____ 较快
反应Ⅲ: 快
写出酸性条件下,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向实验一所得蓝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蓝色迅速褪去,后又变蓝色。据此得出氧化性比强,该结论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二)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表:
①闭合后,检验b极附近溶液存在放电产物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②时,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取a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判断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____。
(5)下列关于上述实验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一中:5秒内无明显变化,可能是因为反应Ⅰ的活化能太小,反应速率太慢
B.实验二中:指针回到“0”处,可能是因为反应Ⅱ比反应Ⅰ快,导致难与发生反应
C.实验二中:又返至“X”处,可能是因为发生了反应Ⅲ,重新形成了原电池
10.卤素单质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歧化反应,歧化的产物依反应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
下图为制取氯气、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检验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装置中盛装的药品如下:
①胶头滴管中装有 5 mL 浓盐酸;②微型具支试管中装有 1.5 g KMnO4;③微型具支试管中装有 2~3 mL 浓硫酸;④U 形反应管中装有 30% KOH 溶液;⑤U 形反应管中装有 2 ml·L-1 NaOH 溶液;⑥、⑦双 U 形反应管中分别装有 0.1 ml·L-1 KI-淀粉溶液和 KBr 溶液;⑧尾气出口用浸有 0.5 ml·L-1 Na2S2O3 溶液的棉花轻轻覆盖住
(1)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
(2)为了使装置④⑤中的反应顺利完成,应该控制的反应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装置⑥⑦中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
(4)如果把装置⑥⑦中的试剂互换位置,则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氧化性 Cl2>I2,理由是________。
(5)已知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从装置④所得溶液中提取氯酸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6)尾气处理时 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7)选择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11.Ⅰ.如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CH3CH2OHCH2=CH2↑+H2O,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
(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
(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如图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若将反应后无色液体中的反应产物分离出来,则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
II.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然后再使乙烯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4)甲同学的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6)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选用______。
(7)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方法有______。
12.硝酸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易溶于水,乙醇等,微溶于浓硝酸。可用于金属表面化学抛光剂。
(1)制备硝酸铁
取100mL 8ml· L-1硝酸于a中,取 5.6g铁屑于b中,水浴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70℃。
①b中硝酸与铁屑混合后,铁屑溶解,溶液变黄色,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若用实验制得的硝酸铁溶液,获取硝酸铁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溶液小心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浓硝酸洗涤、干燥。
(2)探究硝酸铁的性质。用硝酸铁晶体配制0.1ml·L-1硝酸铁溶液,溶液呈黄色,进行实验如下:
实验一:硝酸铁溶液与银反应:
i.测0.1ml·L-1硝酸铁溶液pH约等于1.6 。
ii.将5mL 0.1ml·L-1硝酸铁溶液加到有银镜的试管中,约1min银镜完全溶解。使银镜溶解的反应原理有两个反应:
a. Fe3+使银镜溶解 b. NO3-使银镜溶解
①证明Fe3+使银镜溶解,应辅助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②用5mL __________溶液,加到有银镜的试管中,约1.2min银镜完全溶解。证明NO3-使银镜溶解。
③为进一步研究溶解过程,用5mLpH约等于1.6的0.05ml·L-1硫酸铁溶液,加到有银镜的试管中,约10min银镜完全溶解。
实验二:硝酸铁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i.缓慢通入SO2,溶液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溶液仍呈黄色。
ii.继续持续通入SO2,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
已知:Fe2++NO⇌[Fe(NO)]2+(深棕色)
④步骤i反应开始时,以NO3-氧化SO2为主,理由是:_________。
⑤步骤ii后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3)由以上探究硝酸铁的性质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平衡装置A中圆底烧瓶的内外压强,防止瓶内压强过大 C+2H2O(g)CO2+2H2或CO+H2O(g)CO2+H2 H、E、G、J、I、E 装置J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装置I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装置J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第1 个装置E中无明显现象,第2个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CO、H2扩散到空气中遇明火爆炸;防止CO污染空气 BC
2.排净空气,防止NO被氧化 分液漏斗 3Cu+8H++2NO=3Cu2++NO↑+4H2O 吸收挥发的HNO3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2NO+3H2O+4Ce4+=NO+NO+6H++4Ce3+ 243a
3.FeCl3 2Fe3++2I-=I2+2Fe2+或者4H++4I-+O2=2I2+2H2O 除去FeCl3,降低Cl2的溶解度 NaBr/KBr 变为浅橙红色 2FeCl3·6H2O+MnO2Fe2O3+MnCl2+Cl2↑+2HCl↑+11H2O↑
4.圆底烧瓶 MnO2+4H++2Cl- Mn2++Cl2↑+2H2O 除去氯气中的HCl HCl和Sn反应生成氢气与氯气混合加热会发生爆炸 浓硫酸 C D 95.0%
5.固体 防堵塞 A 有水蒸气进入C中导致产品不纯、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不能被吸收(任意写出两种即可) 溶液中存在平衡:,加热硫酸后,与结合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遇溶液变红 取少量实验2中的翠绿色溶液,滴加溶液,不出现蓝色沉淀 与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趋势要强于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4 2 会 溶液变为浅绿色 有气泡产生
6.2Fe3++2I-=2Fe2++I2 电流计指针偏向右侧 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I2+2e-=2I- 溶液变蓝 I-过量,造成溶液中仍有残留
7.Bi(OH)3+3NaOH+Cl2=NaBiO3+2NaCl+3H2O 除去HCl C中的白色固体消失(或黄色不再加深;C中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等) K1、K3(K1可不填) K2 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NaBiO3+2Mn2++14H+=5Bi3++2MnO4-+5Na++7H2O
8.I2或碘单质 2H2O+4I-+O2=2I2+4OH- IO3-+5I-+6H+=3H2O+3I2,该反应的速度快 少量KIO3固体 快 pH=8.4时,同时发生了:碘与淀粉变蓝和碘单质与氢氧化钾的歧化反应。由于碘与淀粉变蓝反应快,所以先产生蓝色,随着歧化反应的进行,碘单质浓度降低,蓝色消失
9.氧化 不合理 由于反应Ⅲ比反应Ⅰ快,故现象显示与的反应,但速率快不能说明氧化性就强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除去,再滴加少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C
10.连接好实验装置,由⑧导管向⑦装置中加水,若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装置④放入348K热水浴中 装置⑤放入冰水浴中 装置⑥中溶液变蓝 装置⑦中溶液变成橙色 能 Cl2与KBr反应生成的Br2,氧化性Cl2>Br2,Cl2与挥发出来的Br2均可与KI反应,氧化性Br2>I2或Cl2>I2,均可证明氧化性Cl2>I2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简化实验装置、节约成本;试剂用量少、能源消耗少;节省空间,缩短实验时间;减少污染等
11.温度计 圆底烧瓶 排水法 加成反应 蒸馏 不能 AC H2S 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分别用pH计测量反应前后溴水的pH,若反应后pH明显减小,则是取代反应,否则是加成反应
12.Fe + 3NO3- + 6H+=Fe3+ + 3NO2↑ + 3H2O 降温结晶 过滤 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几滴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 0.1ml·L-1硝酸钠和0.2ml·L-1硝酸的混合溶液或者pH约等于1.6的0.3ml·L-1硝酸钠和硝酸的混合溶液 实验二的步骤i中未观察到溶液变为深棕色,说明没有Fe2+生成 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 在pH约等于1.6 0.1ml·L-1硝酸铁溶液中, Fe3+、NO3-都有氧化性,其中以NO3-氧化性为主。 操作
现象
在避光处,向溶液中缓慢加入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
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2
取新制的0.1m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时间
5分钟
1天
3天
10天
pH
7.2
7.4
7.8
8.7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4
重复实验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
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表盘
时间/min
偏转位置
右偏至“Y”处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归零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7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7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型实验含解析,共17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4制备类探究型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4制备类探究型实验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亚硝酰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1探究型实验大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题型必练1探究型实验大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献表明,某小组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应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