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综合复习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21·潍坊高一检测)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比较 C.观察 D.分类
【解析】选A。实验法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性质的方法。
2.(2021·黄冈高一检测)实验室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有下列中的( )
①试管夹 ②镊子 ③小刀 ④滤纸 ⑤研钵
⑥烧杯 ⑦坩埚 ⑧石棉网 ⑨玻璃片 ⑩药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⑨
C.③④⑧⑨⑩ D.②⑤⑦⑨⑩
【解析】选B。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步骤: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即可,所以需要的仪器:镊子、玻璃片、小刀、滤纸、烧杯,故B项正确。
【补偿训练】
(2021·贵阳高一检测)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四点性质中的( )
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 ②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 ④钠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呈碱性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钠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在水面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反应后的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生成碱性物质),可以证明①②③④四点性质。
3.(2021·东台高一检测)某兴趣小组同学将Na、Na2O、Na2O2、CaCO3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1号、2号、3号、4号四支试管中,结果他不会观察到有气体生成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解析】选B。Na、Na2O2、CaCO3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H2、O2、CO2,Na2O与盐酸的反应为Na2O+2HCl===2NaCl+H2O,没有气体生成。
【补偿训练】
(教材二次开发·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绳紧系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U形管内红色的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中水位d
4.(2021·石嘴山高一检测)将4.6 g Na投入95.6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小于4.6% B.等于8.0%
C.小于8.0% D.大于8.0%
【解析】选B。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46 80 2
4.6 g 8.0 g 0.2 g
则w(NaOH)= eq \f(8.0 g,4.6 g+95.6 g-0.2 g) ×100%=8.0%。
5.(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较少,Na2O和Na2O2稍微过量。则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或反应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支试管中均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B.两支试管中均产生有颜色的沉淀
C.两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生成
D.反应后,两支试管过滤后所得溶液均为无色
【解析】选C。两支试管中分别发生Na2O、Na2O2与水的反应,均有NaOH生成,继而发生NaOH与盐的反应,均生成沉淀,A项正确;两支试管中分别有Cu(OH)2蓝色沉淀和Fe(OH)3红褐色沉淀生成,B项正确;Na2O与水反应只生成NaOH,无气体生成,C项错误;由于FeCl3、CuSO4与NaOH反应时均消耗完,故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溶液均呈无色,D项正确。
6.(2021·丰台区高一检测)为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实验ⅲ中MnO2作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D.综合实验表明,实验ⅱ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变弱
【解析】选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A正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H2O2 eq \(=====,\s\up7(MnO2)) 2H2O+O2↑,实验ⅲ中MnO2作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故C正确;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氧气具有氧化性,都可以使酚酞褪色,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7.(2021·济南高一检测)钠在空气中燃烧如图1所示,所得固体产物中除有淡黄色粉末外,还有黑色固体物质——碳。
(1)请假设黑色固体物质产生的可能原因: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认(1)中一种假设的正误,某同学进行如下推断:由于金属钠与氧的结合能力比碳强,因此黑色碳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的。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用打孔器钻取一段金属钠,取中间一小块钠放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管中加热(如图2),观察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并有淡黄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又立即变成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打孔器取用金属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产生以上现象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黑色物质是碳,而生成碳的可能原因为二氧化碳与钠反应,或含碳的物质如金属钠上有没有擦干净的煤油及酒精灯中的酒精不完全燃烧。(2)金属钠容易被氧化,因此实验时使用打孔器取用金属钠是为了取得较纯净的钠。因为反应物只有钠和二氧化碳,因此淡黄色固体为Na2O2,黑色固体为碳。若钠过量,生成的Na2O2可以继续与钠反应,则白色固体为氧化钠;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Na2O2可以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则生成白色固体Na2CO3。
答案:(1)金属钠上有没有擦干净的煤油,其不完全燃烧后生成碳 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碳 酒精燃烧生成的CO2(或空气中的CO2)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碳 (2)①取得较纯净的钠 ②2Na+CO2 eq \(=====,\s\up7(点燃)) C+Na2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2Na===2Na2O
应用实践 共3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液体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块始终保持在a处,直至完全消失
B.钠沉入U形管b处而后又慢慢浮到a处
C.最终钠块在煤油中燃烧起来
D.随反应的进行,煤油与胶塞处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解析】选D。a上面为煤油,b为水,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所以开始会在a处,但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所以钠块在煤油中上下跳动直至消失,故A、B错误;因为没有氧气,所以钠块不能在煤油中燃烧起来,故C错误;因为有气体生成会将水排入漏斗中,所以漏斗中液面上升,故D正确。
9.(2021·衡水高一检测)某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开右端软塞,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煤油中,反应前片刻,钠的位置在a处
B.开始反应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在b处液面以下的水中反应
C.反应一段时间后,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b处有无色气体产生
D.若用苯或乙醇来代替煤油,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解析】选C。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所以钠会先沉在煤油底部而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可能在b处液面以下的水中反应,故A、B两项错误;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U形管右端压强增大,导致左端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且b处有无色气体产生,故C项正确;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D项错误。
10.(2021·临汾高一检测)向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选A。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钠在水层和煤油层界面上下移动。钠与水反应,所以有气泡产生。
11.(2021·青岛高一检测)2.3 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判断其产物是( )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若2.3 g钠全部生成Na2O,质量为3.1 g;若2.3 g钠全部生成Na2O2,质量为3.9 g,因为3.1 g<3.5 g<3.9 g,故氧化产物应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12.(2021·杭州高一检测)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为淡黄色固体,且是一种化合物,则A可能是Na2O2,则甲是Na,A与甲均可以与B反应,且生成的丙和乙可点燃再生成B,则B是H2O,乙为O2,丙为H2,C为NaOH,从而推出A为Na2O2符合题意。
答案:(1)Na2O2 H2O
(2)2Na+2H2O===2NaOH+H2↑
(3)供氧剂、漂白剂、消毒剂(任答一种均可)
【补偿训练】
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试推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并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给信息及框图转化关系可知A、B、C、D、E分别为Na2O2、Na、NaOH、Na2CO3、NaCl。
答案:(1)Na2O2 Na NaOH Na2CO3 NaCl
(2)2Na+2H2O===2NaOH+H2↑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迁移创新 共2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3.(2021·襄阳高一检测)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和气泡,而没有发现铜单质。某同学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铜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他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探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1)假如你是该同学,请你写一份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①实验探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必需的仪器或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___和烧杯;药品:金属钠、CuSO4溶液和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生成的蓝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难溶物,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老师演示了金属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Cu单质生成。但某同学心中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Cu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学生怀疑Na也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因而他探究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生成铜;
②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当钠不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当钠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时,沉淀中既有氢氧化铜也有铜,氢氧化铜可溶于盐酸而铜不溶,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若全部溶解说明无铜生成,若仍有沉淀说明有铜生成;
③实验需要首先完成Na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然后再进行沉淀与盐酸的反应,完成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钠和硫酸铜溶液,需要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还需要的用品是镊子、烧杯;完成沉淀与酸的反应,需要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再需要其他用品。
(2)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 eq \(=====,\s\up7(△)) CuO+H2O,所以实验中意外发现的黑色沉淀是氧化铜。
答案:(1)①验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有铜生成 ②氢氧化铜可溶于盐酸而铜不溶
③镊子 盐酸(或稀硫酸)
(2)CuO 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发生分解,Cu(OH)2 eq \(=====,\s\up7(△)) CuO+H2O
【补偿训练】
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
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向Na2O2上滴水可使脱脂棉燃烧起来,说明该反应是放出热量的反应。
(2)①若要证明有O2放出,可在导管p处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的生成。②若要验证该反应是一放出热量的反应,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导管q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答案:(1)该反应为放出热量的反应
(2)①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
②将导管q放入水槽中,反应过程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鲁科版必修1综合复习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1综合复习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1综合复习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1综合复习同步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必修1综合复习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1综合复习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