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综合测评( 一)-2022版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全书综合测评(一)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下图为“水星凌日”时水星在太阳表面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水星凌日”时,能正确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太阳系中还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
A.金星 B.火星
C.土星 D.天王星
2017年10月19日,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天体,该天体被命名为“Oumuamua”(奥陌陌),下图是该天体穿过太阳系时可能的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 ( )
A.轨道① B.轨道②
C.轨道③ D.轨道④
4.从天体类型看,奥陌陌最有可能是 ( )
A.星云
B.小行星或彗星
C.卫星
D.行星际物质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面三题。
5.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
A.O2的含量上升
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6.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 )
A.恐龙繁盛
B.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C.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青藏高原形成
7.距今5亿年前至今,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喷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8.关于雅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由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B.垄槽延伸方向垂直于水流方向
C.主要由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D.垄槽延伸方向垂直于盛行风向
9.雅丹地貌在下列选项中主要分布在 ( )
A.河北 B.西藏
C.青海 D.山西
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植物蒸腾 D.下渗
11.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
①减少城市内涝
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下面三题。
12.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
A.650米 B.590米
C.500米 D.450米
13.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 ( )
A.水位季节变化更小
B.含沙量更大
C.年径流量更小
D.水流速度更快
2019年12月5日8时02分,唐山市丰南区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一些位于震中附近的天津、唐山等地民众的手机收到了预警(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6.地震预警系统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依据是 ( )
A.震源距预警网中心的距离
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某省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在探究大气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热力环流的思维导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面冷热不均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受热状况
18.能体现热力环流原理的现象是 ( )
A.逆温现象 B.海陆风
C.人造烟雾 D.地膜覆盖
绿色植物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给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国家森林公园多年平均落叶动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该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0.该国家森林公园土壤 ( )
A.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落叶量大,有机质积累多
C.矿物养分源自植被
D.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为我国某小流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1.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
A.岩溶型坍塌
B.春汛型洪涝
C.夏雨型滑坡
D.融水型泥石流
22.该流域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居民建房 B.矿山开采
C.修筑公路 D.陡坡垦殖
23.M村落经常遭到上述自然灾害的威胁,则该村落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近年来,西藏纳木错面积不断增大。读该湖区2017年的最新影像图,完成下面两题。
24.拍摄该影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25.近年来纳木错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地壳下陷,湖区积水增多
B.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
C.围湖造田,生态系统改善
D.蒸发减弱,水汽向外输送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巴尔喀什湖地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南部,东西长、南北窄,被湖峡(湖泊最窄处,只有3.5千米宽)分为东西两部分,伊犁河为其提供了75%~80%的补给水源,因湖水一半为咸一半为淡而闻名于世。下图为巴尔喀什湖流域图。
(1)在下图中绘出由A点沿粗黑线至C点的盐度变化。(1分)
(2)分析该湖泊湖水一半为咸一半为淡的原因。(6分)
(3)分析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湘江流域的湄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类型齐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湘江下游的洞庭湖,接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四水水系来水来沙,在各水系的入湖口处形成了大小、规模、形态各异的入湖三角洲。下图为湘江水系图。
(1)推测湄江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4分)
(2)描述各水系在洞庭湖的入湖口处形成三角洲地貌的过程。(6分)
(3)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同样等温面也是空间中气温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下图示意AB沿线近地面等温面,图中所示时间应为 (白天或夜晚),此时吹 (偏东风或偏西风)。(2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该岛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约占全球热带雨林面积的10%,人口稀少,动植物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许多森林地带尚未被开发。图甲为加里曼丹岛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国,橡胶种植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为大力种植橡胶,加里曼丹岛一直在砍伐热带雨林。图乙为热带雨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描述加里曼丹岛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加里曼丹岛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5分)
(3)指出该岛大力种植橡胶对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其国土面积约724.4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米,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此,从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2006年,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4分)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2分)
(3)说明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水星凌日”时,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如②图所示,才能在地球上看到水星在太阳表面的“运动轨迹”。
2.A 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才会发生“凌日”现象,包括水星和金星。
3.D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轨道具有共面性特征,图中只有轨道④明显位于不同平面上,故最有可能是奥陌陌运行轨道的是轨道④。
4.B 星云和行星际物质没有固定的运行轨道,卫星围绕行星运转,不会单独运转,因此奥陌陌最有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
5.A 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A正确;由图可分析出,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B错误;由图可知,O2在大约距今5亿年开始基本稳定,CO2的含量不稳定,C错误;O2和CO2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D错误。
6.A 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因此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最为繁盛。中生代主要的动物是爬行动物,该时代恐龙繁荣,A正确;盘古大陆轮廓初现是在古生代末期,B错误;中生代是重要的煤炭矿成矿期,C错误;青藏高原形成是在晚新生代,D错误。
7.A 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发生在植物登陆之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故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A选项正确。频繁的火山喷发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图示不符,B、C选项错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现代社会发生的事情,D选项错误。
8.C 极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由图片可知该地区地理环境干旱,岩石风化和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所以该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故C正确,A、B错误。雅丹地貌是强大的盛行风沿着裂隙吹蚀形成的,所以垄槽延伸方向平行于盛行风向,故D错误。
9.C 雅丹地貌主要发育在极干旱地区,河北和山西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半湿润地区,A、D错误。西藏和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位于南部的西藏比位于北部的青海降水稍多,相对比较湿润,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是内陆高原盆地,极干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分布区,故C正确、B错误。
10.D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和下渗,D对;该行为对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影响较小,A、B、C错。
11.A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减少了地表径流,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因地表径流减少,所以雨季江河水位会降低,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可以缩小市区与郊区的温差,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故选A。
12.B 图示区域最低处的海拔为400~450米,最高处海拔为950~1 000米,所以图示区域的高差是500~600米,最大高差可能是590米,选B。
13.C 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该位于山谷附近,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丙地位于山谷附近,故选C。
14.A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所以河流由②河段流向①河段。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①河段位于下游且受上游湖泊调蓄作用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小。故选A。
15.A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地壳较厚,该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震源位于地壳。
16.C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监测系统最先监测到纵波,可以利用纵波与横波之间的速度差,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
17.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选A。
18.B 热力环流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B正确;逆温现象、人造烟雾、地膜覆盖都不能体现热力环流原理,A、C、D错误。故选B。
19.B 该国家森林公园的树木在春季落叶较多,其次是秋季,因此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针叶林的植被落叶季节变化较小,落叶阔叶林的植被落叶季节在秋季。
20.A 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草地;土壤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
21.C 根据图示经纬度、河流名称可知,该流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岩溶型坍塌主要发生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A项错误;我国较易发生春汛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且7月份正值我国夏季,不会发生春汛,B项错误;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份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C项正确;融水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原地区,D项错误。
22.D 读图可知,该流域ab河段靠近村落,村民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陡坡来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滑坡灾害的发生,因此陡坡垦殖是ab河段滑坡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D选项正确。图示ab河段并无聚落、矿山、交通线分布,因此A、B、C选项均无法推测得出。
23.C 读图可知,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A项错误;乙地地处流域界线上,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B项错误;丙地海拔在1 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泥石流堆积区较远,距离交通线比较近,适宜规划、建设村落,C项正确;丁地靠近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若选址丁地,则自然灾害对新建村落威胁较大,D项错误。
24.C 获取影像资料是遥感的主要功能之一,故拍摄该影像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25.B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使纳木错面积增大。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如图:
(2)西部有大量淡水汇入,起稀释作用,盐度低;东部只有少量淡水汇入,盐度高;中部有一狭窄水道,水体不易交换。
(3)地表为沙漠,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解析 (1)该湖泊不同位置盐度的不同是由河流入湖径流量差异决定的。A附近河流入湖径流量大,盐度最低;C附近河流入湖径流量小,盐度次之;B附近没有河流汇入,盐度最高。
(2)湖泊轮廓、河流注入是影响不同区域盐度的主导因素。
(3)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从沙漠的比热容较小、多晴天两方面,应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
27.答案 (1)当地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
(2)各支流在上游山区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洞庭湖时,由于地形平坦,再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入湖三角洲。
(3)夜晚 偏西风。
解析 第(1)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两个,一是物质条件:有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二是气候条件:气候高温多雨。第(2)题,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流水的堆积作用,而堆积的物质来源和堆积的原因我们也要进行分析说明。各支流在上游山区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洞庭湖时,由于地形平坦,再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在湖口大量沉积,形成入湖三角洲。第(3)题,据图可知A位于陆地,B位于湖泊。根据“AB沿线近地面等温面图”可知,近地面同一高度,A的气温比B低,即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根据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此时为夜晚。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湖泊,进一步分析可知陆地气压高于湖泊,空气由陆地流向湖泊,即风向为自西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此时会吹偏西风(西北风)。
28.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适宜动植物生长和栖息;岛屿面积大,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地区差异较大;地域相对孤立,特有动植物较多;人类开发破坏较少。
(3)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加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加里曼丹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从气候、地形、人类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3)大力种植橡胶会破坏雨林植被,植被破坏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会使蒸发加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9.答案 (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新加坡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硬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小,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频发。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减小,加快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
(3)通过修复天然河道和河岸,恢复动植物栖息地,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蜿蜒的天然河道和河道中的植物群落增强了河流的涵养水源功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美丽的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使人们和水亲密接触,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亲近程度,增强了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心。
解析 第(1)题,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镇化发展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影响下渗,地表水汇流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第(2)题,读图可知,修建的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阻碍小,水流快;同时拓展了河道,加大了泄洪量。故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第(3)题,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可恢复生态,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河道和河道中的植物群落增强了河流涵养水源的功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美丽的滨水景观提升了河流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改建措施增加了人、水接触机会,增加了亲近度,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二)-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8页。
全书综合测评(一)-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一)-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9页。
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湘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