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211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211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7211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无答案,共1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同步训练试卷【真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色的火焰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醋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都是带电粒子,则带电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3、下列都能导电的一组物质是
A.铝、蒸馏水
B.酒精、稀盐酸
C.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蔗糖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CO2(CO)——点燃
B.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Cu(NO3)2溶液(AgNO3)——加入少量铜粉,过滤
D.银粉(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5、小颖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氨水和酚酞都具有挥发性
C.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D.小烧杯B起参照对比作用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观察到白雾 | 氯化氢分子呈白色 |
B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
C |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 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 |
D |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 溶液中都含氢离子 |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紫色石蕊试液 |
B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镁、铜、硝酸银溶液 |
D |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8、人被蚊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为减轻疼痛,可涂抹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I.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应问题。
(1)如图装置A、B、C、D中液体变红的是_______(填序号);
(2)此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此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
Ⅱ.如图是验证CO2性质的实验,其中都有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小干花,请回答问题:
(4)装置②小花喷水后的颜色是_______。
(5)装置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水是生命之源,“爱惜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海水淡化是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获得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高铁酸钾(K2FeO4)可以用于灾区饮用水的净化,制备K2Fe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OH)3+3Cl2+10KOH═2K2FeO4+6X+8H2O,X的化学式为_____,K2FeO4中Fe的化合价_____。
(3)化学工业中的废水是污染水源的主要原因之一,某硫酸厂的废水含有Na2SO4、H2SO4等物质,工厂用废铁粉、熟石灰等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写出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写出下列30种元素的符号:
氢____;氦____;锂____;铍____;硼____;碳____;氮____;氧____;氟____;氖____;钠____;镁____;铝____;硅____;磷____;硫____;氯____;氩____;钾____;钙____;锌____;铁____;锰____;碘____;钡____;铜____;汞____;银____;铂____;金____。
4、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问题:
(1)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原因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物堵塞气孔的缘故,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___________。
(2)人体的胃中有少量的胃酸,它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呈酸性,可以为胃蛋白酶提供一个最佳的酸性催化环境,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胃酸过多的病人常常有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甚至连打嗝时也会有酸的胃液上逆到口中。治疗时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其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Y形管是一种简易实验仪器,同学们用Y形管按如图所示对分子的性质展开了探究。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另取一个相同装置,用热水对盛有浓氨水的一侧微微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使用酒精灯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所示。兴趣小组同学想测定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5 mL该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共加入48 g NaOH溶液。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是否相符?
2、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FeSO4的质量是多少?
3、向生锈的铁钉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Y)随着滴入的盐酸溶液的质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段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所用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20g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40g。
(1)如图中a、b、c三溶液能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溶液,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是______溶液,b溶液中微粒有 (写微粒符号)。
(2)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下同)
(3)求c点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5、某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治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向50g废水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以下问题:
(1)前5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没有生成沉淀的原因,用方程式解释________。
(2)在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向C点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色。
(3)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 g稀硫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
(2)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当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不能整除的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取该样品18.0g(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 __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8、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144.5 | 164.5 | 179.6 | 189.8 | 200 | 220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 0 | 0 | m | n | 9.8 | 0 |
计算:
(1)上述表格中m=_______,n_______。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g?
9、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1的质量。取1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BaC12溶液的pH=7)
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 | 5 | 10 | 25 | 30 |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 1.165 | 2.33 | m | 4.66 |
求:
(1)生成沉淀m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4)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________。
(探究启示)
(5)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_________。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红磷、镁条、木炭等物质代替汞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进行模拟探究。
实验一:A组同学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实验过程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等装置冷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二:B组同学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二)所示,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
实验三:C组”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三),
根据经验,利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能否用木炭替代?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提供资料)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_
该小组同学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但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与空气反应生成了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资料一: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
资料二:木炭在密闭容器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黑色)反应生成铜(红色)和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一)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可知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探究二)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_______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瓶中 | _______ |
(探究三)
小明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_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上图(图四)所示的实验,当观察到d中______(填实验现象),可证明小明的猜想成立。
(经典对比)通过与上述实验对比,拉瓦锡选择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
A.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 溶液变红 | 溶液显酸性(含有H+)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锌粒 | 现象: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石灰石 | 现象: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填化学式),经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
4、国庆节后,同学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大家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溶液一定变质的依据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小刚的猜想: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丽和小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步骤一 |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有________生成 | 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步骤二 |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为_______ 色 |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得出结论:小丽的猜想正确。
假设小刚的猜想正确,则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HCl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不能代替探究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步骤二中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