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汇总】(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属于溶液的是A.珍珠奶茶 B.生理盐水 C.蒸馏水 D.石灰浆2、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蔗糖 C.茶油 D.泥土3、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T1℃<T2℃<T3℃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5、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D.③中上层清液的溶质只有NaCl6、下列因素不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a.固体的种类;b.固体颗粒的大小;c.溶剂的种类;d.溶剂的多少;e.温度A.abed B.abe C.bd D.b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 B.酒精 C.汽油 D.氯化钠8、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 B.碳酸钙C.硝酸铵和氢氧化钙 D.氯化钠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t3℃时,在50g水中至少加入___________g乙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3)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想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2、如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2)10℃时把10g氯化钠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的粒子是_______。(3)约______℃时硝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4)70℃ 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的质量是______。(5)80℃时15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小红用此溶液通过降温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得到60g硝酸钾晶体需要把溶液温度降至__________℃。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2)A 、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3)t1℃时,A 、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4)把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条)。4、请根据图1甲、乙、丙三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t3℃时,向盛有50.0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4)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乙或丙,图2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A.a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B.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丙物质的溶解度大C.该温度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D.该温度时,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E.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乙物质的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偏高5、实验室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1)托盘天平右盘上砝码的质量为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3)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4)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50 g,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反应时间/s0102030405060溶液温度/℃20.520.620.720.820.920.820.7(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________℃。(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有效预防登革热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杀虫剂对室外水沟、垃圾池周围以及有杂草的地方进行喷洒灭蚊。某街道决定采用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进行喷杀,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求:氯氰菊酯杀虫剂10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80%密度1.2g/cm3具有强毒性,阴冷,密封储藏(1)1000mL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其中含溶质氯氰菊酯___________g。(2)欲配制3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氰菊酯杀虫剂来消毒,需要这种氯氰菊酯杀虫剂的质量是多少?3、某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24g“石头纸”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稀盐酸,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1)“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2)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3)计算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4、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10g3.0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1.0g第四次加入10g0.4g(1)4.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g。(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5、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需水多少g?6、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7、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小樱配制了5%的双氧水300g,请回答下列问题。(1)30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小樱倒出了100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3)小樱想用15%的双氧水溶液配制上述溶液,则需要该溶液___________g。8、请你仔细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9、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④取0.2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试求:(1)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0g该药品可配制溶液d的体积是多少?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某小组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兴趣实验,发现有的同学得到蓝色溶液,有的同学得到绿色溶液。老师提示这种现象可能与所得氯化铜溶液有关。同学们对这个现象进行探究。实验1:探究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取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铜溶液各20mL置于同样的烧杯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箱中加热(忽略溶剂蒸发)。待溶液温度恒定后,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烧杯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溶质质量分数/%555101010202020水浴箱温度/℃305070305070305070溶液颜色浅蓝浅蓝蓝蓝蓝绿翠绿蓝绿翠绿墨绿实验2:探究室温下氯化铜溶液的变色浓度范围(1)室温下,称取15.4g的氯化铜固体溶于35.0g水中,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30.6%的氯化铜溶液。(2)将上述氯化铜溶液依次加入等质量的水稀释,配制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如表:溶质质量分数/%30.625.521.919.217.015.3溶液颜色深绿翠绿蓝绿蓝绿蓝浅蓝(结果与讨论)(1)实验1中,④⑤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2)根据实验1的结果可知,③⑥⑨中影响氯化铜溶液颜色的因素是______。(反思与评价)(3)室温下,小文将20g氯化铜固体溶于80g水中,则此溶液的颜色为______。(4)小昕配制了一杯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铜溶液,溶液为浅蓝色,若要使此溶液由蓝向绿色转变,可进行的操作有______(填字母序号)。A.将溶液放在水浴箱中加热到70℃B.加入适量的氯化铜固体并使之溶解C.加入适量的水稀释(拓展探究)如何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或变黄呢?(查阅资料)①氯化铜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大量的Cu2+和Cl﹣。②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溶液中的Cu2+与其他离子形成不同的络合离子而改变。其中:水合铜离子[Cu(H2O)4]2+为蓝色:四氯合铜络离子[CuCl4]2﹣为黄色。③由光学知识可知: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因此,氯化铜溶液变绿的原因实际上是溶液中的[Cu(H2O)4]2+和[CuCl4]2﹣混合形成的。(设计实验)目的步骤现象1、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蓝色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水溶液变蓝2、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取少量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加入稀盐酸溶液未变黄(5)若将将绿色的氯化铜溶液变为黄色,可向其中加入______。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引发思考)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提出问题)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分析图1实验数据:(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______。(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交流反思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交流反思2)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_____3、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1)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实验操作及现象步骤1向A、B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和无色汽油,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步骤2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操作图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_____(选填“不”“微”“易”)溶于水;(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选填“强”“弱”)(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_________(写出两点)。[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反思与应用)(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填“分层”或“不分层”)。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上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4、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 B >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的质量。(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
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 mL
_____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