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方差与频数分布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一次投篮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各进行10次投篮,每人投篮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方差分别为S甲2=0.24,S乙2=0.42,S丙2=0.56,S丁2=0.75,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校九年级(3)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中任选部分内容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北斗卫星”;B、“5G时代”;C、“智轨快运系统”;D、“东风快递”;E、“高铁”,统计同学们所选内容的频数,绘制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 )
A.0.25 B.0.3 C.2 D.30
3、体育老师让小明5分钟内共投篮50次,一共投进30个球,请问投进球的频率是( )
A.频率是0.5 B.频率是0.6 C.频率是0.3 D.频率是0.4
4、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一周阅读用时数,结果如下表,则关于这10名学生周阅读所用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周阅读用时数(小时) | 4 | 5 | 8 | 12 |
学生人数(人) | 3 | 4 | 2 | 1 |
A.中位数是6.5 B.众数是12 C.平均数是3.9 D.方差是6
5、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
B.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数
C.某个小长方形面积最小,说明落在这个组内的数据最多
D.长方形个数等于各组频数的和
6、对于一列数据(数据个数不少于6),如果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那么这列数据分析一定不受影响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7、下列一组数据:-2、-1、0、1、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0和2 B.0和 C.0和1 D.0和0
8、已知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0,最小值为40,取组距为10,则可分成( ).
A.11组 B.9组 C.8组 D.10组
9、小强每天坚持做引体向上的锻炼,下表是他记录的某一周每天做引体向上的个数.
星期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个数 | 11 | 12 | 10 | 13 | 13 | 13 | 12 |
对于小强做引体向上的个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12 B.众数是13
C.中位数是12.5 D.方差是
10、某班在体育活动中,测试了十位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得到十个各不相同的数据.在统计时,出现了一处错误:将最高成绩写得更高了,则计算结果不受影响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方差 D.众数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甲、乙两名同学进行跳高测试,每人跳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1.55米,方差分别是,,则在本次测试中__________同学的成绩更稳定.(填“甲”或“乙”)
2、为了了解某池塘里背蛙的数量,先从池塘里捕捞30只青蛙,作上标记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吋间后,再从池塘中捕捞出40只青蛙,其中有标记的青蛙有4只,估计这个池塘里大约有 _____只青蛙.
3、一组数据5,8,x,10,4的平均数为2x,则x=_____,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
4、若整数1至50的方差为,整数51至100的方差为,则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5、已知样本25,21,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7,22,24,26,若组距为2,那么应分为_____组,在24.5~26.5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中学为了解八年学级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随机调查了该年级20名学生,统计得到该20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如下:
3,5,3,6,3,4,4,5,2,4,5,6,1,3,5,5,4,4,2,4
根据以上数据,得到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人数 | 1 | 2 | a | 6 | b | 2 |
(1)表格中的a= ,b= ;
(2)在这次调查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 ,中位数为 ;
(3)若该校八年级共有7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
2、在济南市开展的“美丽泉城,创卫我同行”活动中,某校倡议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义务劳动.为了解同学们劳动情况,学校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的劳动时间,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图所示:
劳动时间(时) | 人数 | 占整体的百分比 |
0.5 | 12 | 12% |
1 | 30 | 30% |
1.5 | x | 40% |
2 | 18 | y |
合计 | m | 100% |
(1)统计表中的x= ,y= ;
(2)被调查同学劳动时间的中位数是 时;
(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4)求所有被调查同学的平均劳动时间.
(5)若该校有1500名学生,试估计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2小时义务劳动的学生有多少?
3、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了以“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对本校八年级学生9月份“阅读该主题相关书籍的读书量”(简称“读书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所有随机抽取学生的“读书量”(单位:本)进行了统计,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请直接补全条形统计图;
(2)本次所抽取学生9月份“读书量”的众数为 本,中位数为 本;
(3)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八年级1000名学生中,9月份“读书量”不少于4本的学生人数.
4、国家应急管理部、司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于今年10月18日开赛.某校学生处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开展了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并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了40名同学的知识竞赛成绩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竞赛成绩用x表示,共分为四个等级:A.x<70,B.70≤x<80,C.80≤x<90,D.90≤x≤100);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七年级C等级中全部学生的成绩为:86, 87, 83, 88, 84, 88, 86, 89, 89, 85.
八年级D等级中全部学生的成绩为:92, 95, 98, 98, 98, 98, 98, 100, 100, 100.
七八年级抽取的学生知识竞赛成绩统计表
|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 满分率 |
七年级 | 91 | b | c | 25% |
八年级 | 91 | 87 | 98 | m% |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上述表中a,b,c,m的值;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校七、八年级的知识竞赛,哪个年级的成绩更好,并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3)该校七年级的1800名学生和八年级的24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若成绩在90分(包含90分)以上为优秀,请你估计两个年级此次参加知识竞赛优秀的总人数.
5、某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现从中随机抽查了若干名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B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是 ;C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2)请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
(3)若该校七年级学生共1000名,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算:评价结果为A等级或B等级的学生共有 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
解:∵S甲2=0.24,S乙2=0.42,S丙2=0.56,S丁2=0.75
∴
∴成绩最稳定的是甲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反应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B
【分析】
先计算出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然后用选择“5G时代”的人数除以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即可.
【详解】
由图知,九年级(3)班的全体人数为:25+30+10+20+15=100(人),
选择“5G时代”的人数为:30人,
∴选择“5G时代”的频率是:=0.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折线图,及相应频率的计算,熟知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
根据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即频率=频数÷总数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明进球的频率是30÷50=0.6,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关键是掌握计算方法.
4、D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A、这10名学生周阅读所用时间从大到小排列,可得4、4、4、5、5、5、5、8、8、12,则这10名学生周阅读所用时间的中位数是:=5;
B、这10名学生周阅读所用时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小时,所以众数是5;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3+5×4+8×2+12)÷10=6;
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4-6)2+(4-6)2+(4-6)2+(5-6)2+(5-6)2+(5-6)2+(5-6)2+(8-6)2+(8-6)2+(12-6)2]=6;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5、B
【分析】
根据频数直方图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
【详解】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等于频数与组距的比值,故A选项错误,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数,故B选项正确,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某个小长方形面积最小,说明落在这个组内的数据最少,故C选项错误,
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组频数的和等于各小长方形的高的和,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直方图,准确理解频数直方图中几个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6、B
【分析】
根据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即可得.
【详解】
解:由题得,去掉了一组数据的极端值,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组数的特征数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7、A
【分析】
根据平均数公式与方差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
.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与方差,掌握平均数与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8、A
【分析】
据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计算即可得解,注意小数部分要进位.
【详解】
解:由组数=(最大值-最小值)÷组距可得:
组数=(140-40)÷10+1=11,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组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只要根据组数的定义“数据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来解即可.
9、C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处在最中间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它们的平均数为: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13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13,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0、11、12、12、13、13、13,处在最中间的数是12,
∴中位数为12,故C选项符合题意;
方差:,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定义.
10、B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特点,与最高成绩无关,则计算结果不受影响,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以及中位数的特点,因为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所以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众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另外一种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的指标,其确定方法是将所有数据以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中央的数据值就是中位数, 因为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所以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而且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也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
1、乙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
解:,,
,
甲、乙两名同学成绩更稳定的是乙;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2、300
【分析】
设池塘大约有x只,根据题意,得到,计算即可.
【详解】
设池塘大约有x只,根据题意,得到
,
解得 x=300,
经检验,x=300是原方程的根,
故答案为:3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3、3 6.8
【分析】
本题可用求平均数的公式解出x的值,在运用方差的公式解出方差.
【详解】
解:∵数据5,8,x,10,4的平均数是2x,
∴5+8+x+10+4=5×2x,
解得x=3,
=2×3=6,
s2= [(5﹣6)2+(8﹣6)2+(3﹣6)2+(10﹣6)2+(4﹣6)2]
=×(1+4+9+16+4)
=6.8.
故答案为3,6.8.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4、
【分析】
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即方差不变,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整数51至100是整数1至50的每一个数都加上50所得,
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波动程度不变,方差不变,
则.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一般地设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关键是掌握一组数据都加上同一个非零常数,方差不变.
5、5 7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极差,然后根据组距即可确定组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即可得到在24.5~26.5这一组的频数.
【详解】
解:由所给的数据可知,最大的数为30,最小的数为21,
∴极差是:,
∵组距为2,,
应分为5组;
∴在这一组的数据有:25、25、25、25、26、25、26、
∴在这一组的频数是7.
故答案为:5,7.
【点睛】
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和划分相应的组数.
三、解答题
1、(1)4,5;(2)4,4;(3)245人
【分析】
(1)根据所给数据分别求出次数为3和次数为5的人数即可;
(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3)先求出样本中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占比,然后估计总体即可.
【详解】
解:(1)由所给数据可知:次数为3的人数有4人,即;次数为5的人数有5人,即,
故答案为:4,5;
(2)由表格可知次数为4的人数最多,即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的众数为4,
∵一共有20名学生参加调查,
∴中位数为次数排在第10位和第11位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即,
故答案为:4,4;
(3)由表格可知,样本中一共有5+2=7名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
∴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次数大于4次的人数为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众数,频数分布表,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相关知识.
2、(1)40,18%;(2)1.5;(3)见解析;(4)1.32小时;(5)270人
【分析】
(1)根据频率=,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
(3)根据(1)求出的x的值,即可补全统计图;
(4)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
(5)用该校的总人数乘以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2小时义务劳动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1)被调查的同学的总人数为(人),
∴,,
故答案为:40,0.18;
(2)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第50、51个数的平均数,
则中位数是(小时);
故答案为:1.5;
(3)根据(1)补全统计图如下:
(4)所有被调查同学的平均劳动时间是:(小时);
(5)根据题意得:(人),
答:估计双休日在各自社区参加2小时义务劳动的学生有270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根据统计图找出有用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见解析;(2)3,3;(3)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中,9月份“读书量”不少于4本的学生有300人.
【分析】
(1)由2本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再根据百分比之和为1求出读书4本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最后乘以总人数得到其人数即可补全图形;
(2)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读书量”不少于4本的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1)抽样调查的学生总数为:=50(人),
“读书量”4本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10%-10%-20%-40%=20%,
“读书量”4本的人数有:50×20%=10(人),
补全图1的统计图如下,
(2)根据统计图可知众数为3,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第25、26个数的平均数,
则中位数是=3(本);
故答案为:3,3;
(3)根据题意得,1000×(10%+20%)=300(人),
答:估计该校八年级学生中,9月份“读书量”不少于4本的学生有300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4、(1)a=10,b=89,c=100,m=7.5;(2)七年级的成绩更好,理由见解析;(3)估计两个年级此次知识竞赛中优秀的人数约为873人.
【分析】
(1)用七年级C等人数除以40即可得出C等所占比例,再用单位“1”分别减去B、C、D所占比例即可得出a的值;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可得b的值;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可得c的值;用满分人数除以40即可得出m的值;
(2)根据中位数,满分率解答即可;
(3)总人数乘以90分(包含90分)以上人数所占比例即可
【详解】
解:(1)∵七年级C等有10人,
∴C等所占比例为×100%=25%,
∴a%=1-20%-45%-25%=10%,
∴a=10,
七年级A等有:40×10%=4(人),B等有:40×20%=8(人),
把七年级所抽取了40名同学的知识竞赛成绩从低到高排列,排在最中间的是第20名和第21名的成绩,分别是89,89,
∴中位数b=89;
∵七年级满分人数为:40×25%=10(人),
∴众数c=100;
八年级满分率为:×100%=7.5%,
∴m=7.5;
(2)因为两个年级的平均数相同,而七年级的中位数、众数和满分率都过于八年级,所以七年级的成绩更好;
(3)1800×45%+250××100%≈873(人),
答:估计两个年级此次知识竞赛中优秀的人数约为873人.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点,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5、(1)25%;72;(2)见解析;(3)700.
【分析】
(1)先根据D等级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出被调查的总人数,再由四个等级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出B等级人数,最后用B等级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答案,再用360°乘以C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可得答案;
(2)根据(1)中计算结果可补全条形图;
(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A、B等级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
【详解】
解:(1)∵被调查的人数为4÷10%=40(人),
∴B等级人数为40﹣(18+8+4)=10(人),
则B(良好)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是 ×100%=25%,
在扇形统计图中,C(合格)等级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360°×=72°,
故答案为:25%;72;
(2)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
(3)估计评价结果为A(优秀)等级或B(良好)等级的学生共有1000×=700(人).
故答案为:70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这学期的六次体育测试中,甲,某校九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频数分布表中,所有频数之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