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含解析
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碳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碳硅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碳、硅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1.通过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化工原料,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CO2 2CO+ 2H2
B.过程II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 H2O(g)+CO
C.该技术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D. Ni、Fe、CaCO3均是上述过程中用到的催化剂
1.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CO22CO + 2H2,A项正确;过程II中有催化剂和中间产物,总反应为CO2 + H2H2O(g) +CO,B项正确;该技术的总反应为CH4 +3CO24CO+2H2O(g),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C项正确;Ni、Fe3O4、CaO为该过程的催化剂,Fe、CaCO3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D项错误。
2.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①②③中每生成或消耗1 mol Si,转移4 mol电子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 (沸点31.8℃)中含有少量的 (沸点5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
2.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硅与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Si和CO,不是二氧化碳,A项错误;反应①中每生成1 mol Si转移4 mol 电子,而SiHCl3中Si的化合价是+2,所以反应②③中每消耗或生成1 mol Si,转移2 mol电子,B项错误;二氧化硅与硅都可以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误;SiHCl3与SiCl4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通过蒸馏除去SiHCl3中的SiCl4,D项正确。
3.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B.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故漂白粉可用于漂白织物
C.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D.向氯水中滴加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离子
3.答案:C
解析: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A项正确;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的有效成分能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可用于漂白织物,B项正确;
,新制氯水中含有,显酸性,而其含有,具有漂白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然后褪为无色,C项不正确;
氯水中含有离子,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项正确。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存在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4.答案:A
解析:A. 氯气可溶于水,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A正确;
B.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 加入盐酸,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氯水中含有Cl−,故C错误;
D. 氯水放置数天,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有毒,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氯气制漂白粉时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D.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5.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可与氯气发生反应,可用其吸收氯气,A项正确;
用氯气与石灰乳(氢氧化钙)反应制漂白粉,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项正确;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D项错误。
6.制备氯水时,下列制备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6.答案:D
解析:A、B项,氯气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C项,氯气通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时因发生反应而被消耗;D项,氯气通入水后,再通过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多余的氯气被吸收,不会造成大气污染,D项最合理。
7.某工厂发生Cl2泄漏,以下应对措施中主要是基于Cl2的物理性质考虑的是( )
A.向被污染的土壤洒石灰
B.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
C.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
D.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
7.答案:B
解析:A.向被污染的土壤洒石灰,氯气与石灰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
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利用的是物理性质,B正确;
C.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利用的是纯碱能与氯气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利用的是纯碱能与氯气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
8.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答案:A
解析:氧化铁是红色,不是青色,故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其原料是黏土,经过高温煅烧而成,故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 陶器。陶瓷是以天然的黏土以及矿物为主要原料混合、煅烧而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故C项正确;陶瓷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的优点,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9.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砂的主要成分是SiC,可作耐高温及耐磨材料
B.铁红的主要成分为FeO,可用于油漆等的着色
C.铝热剂是铝粉和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可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难熔金属
D.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
9.答案:B
解析:
金刚砂的主要成分是SiC,SiC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可作耐高温及耐磨材料,故A正确;FeO为黑色粉未,铁红的主要成分为Fe2O3,可用于油漆等的着色,故B错误;铝热反应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故C正确;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因为酒精可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体内,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将细菌杀死,故D正确。
10.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面5cm厚的沙上就含有铁单质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斜长石()等,下列说法或分析错误的是( )
A. 、是化学式,表示矿物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个数比
B.月球上有大量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上铁的活动性比地球上弱
C.从辉石的组成来看,它可被看作复盐
D.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10.答案:B
解析:A.、是物质的化学式,只表示矿物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个数比,正确;B.铁单质的活动性是固定不变的,与所在的地点、位置无关,错误;C.复盐是含有一种酸根离子、多种金属阳离子的盐,从辉石的组成来看,含有硅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所以它可被看作复盐,正确;D.按照物质的组成形式,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正确。
11.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硅酸盐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可用盐酸除去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中少量的碳酸钙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11.答案:C
解析:图中与CaO、、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与C、Si与、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而不是硅酸盐,B错误;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D错误。
12.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硅酸钠 B.碳酸钠、硅酸钠 C.碳酸钠、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硅
12.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先与水玻璃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蒸干灼烧时,硅酸分解成二氧化硅和水,碳酸氢钠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硅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又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所以最终所得固体是硅酸钠。
13.我国在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 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13.答案:B
解析:A,通过图示可以得到反应①为,根据原子守恒,得到反应①为,A正确;B,反应②生成的中含有碳氢键和碳碳键,B错误;C,汽油主要是的烃类混合物,C正确;D,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中a是,其系统命名法名称为2-甲基丁烷,D正确。
14.下列关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可推知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
B.由可推知的酸性比强
C.由 可推知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D.由可推知的酸性比强
14.答案:C
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一是根据反应式认为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错选A;二是根据反应式、认为的酸性比强,错选B、D。A项,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弱;B、D项,反应均是在非溶液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无法判断与的酸性强弱;C项,碳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说明的酸性比强,由此可知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C项正确。
15.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
B.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
C.③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
D.②、③、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5.答案:D
解析:A项,蒸馏粗盐水不能制得精制盐水;B项,②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为;C项,制备漂白液的反应为;D项,②、③、④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6.自来水厂常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杀菌消毒。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这样的自来水冒充纯净水 (离子的浓度非常低)出售,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 不良影响。在下列化学试剂中.可以用于鉴别这种自来 水和纯净水的是( )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6.答案:D
解析:Cl2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含有HC1和HClO用AgNO3溶液即 可鉴别,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自来水,不产生沉淀的是纯净水.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不含制气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
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
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
D.在实验中使用到装置C且有色布条褪色,则说明氯气有漂白性
17.答案:B
解析:为验证干燥的氯气有无漂白性,就需要使进入B装置中的氯气不含HCl及水蒸气,故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为防止E装置中水蒸气进入B装置中,在B、E装置之间还应加装一个A装置,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A、C错误,B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干燥的是否具有漂白性,故不需要使用装置C,且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D错误。
18.下列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常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备漂白粉
B.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氮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用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是因为铁的金属性比铜强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18.答案:B
解析:工业上常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A项错误;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的化合物,为化学变化,B项正确;用溶液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是因为的氧化性比强,发生的反应为,C项错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D项错误。
19.SO2和Cl2均可用于漂白工业,对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SO2的漂白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为便于储存和使用,可用液氯代替氯水漂白干燥棉布上的有色物质
D.为增强漂白效果,可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使用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
19.答案:B
解析: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利用SO2的还原性,A错误;液氯不能漂白干燥的有色棉布,C错误;SO2+Cl2+2H2O=2HCl+H2SO4,失去漂白性,D错误。
20.和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由气体制取固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的空气可将发生器中产生的全部驱赶到吸收器中
B.吸收器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C.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D.工业上将气体制成固体,其主要目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20.答案:B
解析:在发生器中一定产生气体,通入空气,可以将其吹入吸收器中进行吸收,选项A正确;吸收器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显然其中的反应不可能得到氢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故选项B错误;冷却结晶得到固体后,应该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选项C正确;气体的贮存和运输都远比固体困难,所以将气体制成固体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选项D正确。
2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粉末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已变质
B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足量的丙烯醇 ()
酸性溶液褪色
丙烯醇中含有碳碳双键
C
向碘水中滴加足量的溶液
碘水褪色
表现还原性
D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
溶液变
红色
新制氯水显酸性
A.A B.B C.C D.D
21.答案:C
解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A项错误;醇羟基 也能还原高锰酸钾,从而使酸性溶液褪色,B项错误;向碘水 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发生反应,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C项正确;向紫色石蕊溶 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现象不正确,D项错误。
22.常见化学品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表中的物质可用作氧化剂、阻燃剂、干燥剂等。
a
b
c
d
e
浓
液氯
①上述物质的包装标签中有标志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有标志的是 。
②写出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溶于水的生成物中有电解质的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水泥、玻璃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写名称),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其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
(3)黄金纯度常以K来表示,纯金为24K,含金量为50%的黄金纯度为12K,则纯度为18K的黄金含金量为 %.
(4)为解决钢化玻璃高强度性能与安全逃离之间的矛盾,可选用一定浓度的氢氟酸处理钢化玻璃面,制作单向 击打易碎的钢化玻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氟酸能腐蚀玻璃的原理: .
22.答案:(l) ①ae; c②
(2)石灰石;
(3)75
(4)
解析:(3)纯度为18K的黄金的含金量为(4)HF与玻璃中的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二氧化碳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冋答下列问题。
(1)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CO2和CH4可以直接转化为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乙酸的生成速率变化如图1所示。当温度在250℃ ~ 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当温度在300℃~400℃时,________是影响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
(2)高温下,CO2与足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实现反应:C(s)+ CO2(g) 2CO(g)。
①容器为体积可变、压强为p的恒压容器,向其中充入一定量CO2,平衡时,体系中CO2、C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2所示。则当温度为t℃时,反应达平衡后,冉向容器中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________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当温度为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用某物质的平衡压强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当温度为92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为________ (用含p的式子表示)。
②若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某温度下,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2 mol CO2,反应________ (填“正向”或“逆向”)进行,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答案:(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变低;温度
(2)①不;25.0%; 23.04p;
②吸热;正向;变小
解析:(1)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在250℃~300℃时,温度升髙,乙酸的生成速率变慢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变低,当温度在300℃~400℃时,温度是影响乙酸 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
(2)①由题图2可知t℃时,平衡体系中CO2 和CO的体积分数相等,则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再充入等体积的CO2和 CO,平衡不移动。由题图2可知,当温度为650℃时,反应达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为40.0% ,设充入CO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达到平衡时转化了 x mol,利用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C(s) +CO2(g) 2CO(g)
起始/mol a 0
转化/mol x 2x
平衡/mol a – x 2x
=40.0%,解得x=0.25a,可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0%;925℃反应达平衡时p(CO) =24/25p,p(CO2) =1/25p,Kp =。
②由题图3可知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2 mol CO2,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正向进行,再充入CO2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变小。
24.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MgCl2·6NH3是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
24.答案:(1)r(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卷第六单元硅氯及其化合物A卷(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碳硅及其化合物2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完成的是,下列物品或设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碳硅及其化合物1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