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20页。
京改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方差与频数分布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数学老师将本班学生的身高数据(精确到1厘米)交给甲、乙两同学,要求他们各自绘制一幅频数分布直方图.经确认,甲绘制的图是正确的,乙在整理时漏了一个数据.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班共有学生60人B.乙在整理时遗漏的数据一定在169.5-173.5这个范围内C.某同学身高155厘米,那么班上恰有10人比他矮D.某同学身高165厘米,那么班上比他高的人数不超过全班人数的25%2、某工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产品约为( )A.50件 B.500件 C.5000件 D.50000件3、一组数据a-1、b-1、c-1、d-1、e-1、f-1、g-1的平均数是m,方差是n,则另一组数据2a-3、2b-3、2c-3、2d-3、2e-3、2f-3、2g-3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2m-3、2n-3 B.2m-1、4n C.2m-3、2n D.2m-3、4n4、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了解某中学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个家长,结果有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是个家长持反对态度C.样本是个家长 D.该校约有的家长持反对态度5、已知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5,12 B.5,6 C.10,12 D.10,66、从某工厂即将出售的一批产品中抽检件产品,其不合格的产品有件,则此抽样调查的样本中,样本容量和不合格的频率分别是( )A., B., C., D.,7、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则反面朝上的频率是( )A.0.6 B.6 C.0.4 D.48、为了解学生假期每天帮忙家长做家务活动情况,学校团委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线上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频数直方图(不完整,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并且知道80~100分钟占所抽查学生的17.5%,根据提供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次共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B.抽取学生中每天做家务时间的中位数落在40~60分钟这一组;C.如果全校有800名学生,那么每天做家务时间超过1小时的大约有300人;D.扇形统计图中0~20分钟这一组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30°;9、已知两组数据x1,x2,x3和x1+1,x2+1,x3+1,则这两组数据没有改变大小的统计量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10、在频数分布表中,所有频数之和( )A.是1 B.等于所有数据的个数C.与所有数据的个数无关 D.小于所有数据的个数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计算出这组数据中________的差,参照这个差值决定________和________,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列________来统计数据,进而画________更直观形象的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2、某班级有45名学生在期中考试学情分析中,分数段在70~79分的频率为0.4,则该班级在这个分数段内的学生有 _____人.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4、一个盒子中有5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颜色后再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25次摸到红球,请估计盒子中白球大约有_____个.5、数据6,3,9,7,1的极差是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各打靶6次,每次打靶的成绩依次如下(单位:环):甲:10,7,8,7,8,8乙:5,6,10,8,9,10(1)甲成绩的众数_________,乙成绩的中位数_________.(2)计算乙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3)已知甲成绩的方差是1环,则_________的射击成绩离散程度较小.(填“甲”或“乙”)2、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头等大事,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国近几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该组成员通过对我国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部分信息.信息一、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统计图:信息二、将2005﹣2019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如下:时间段2005﹣20092010﹣20142015﹣2019平均数/千克388.4448.4477信息三、2019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粮食、猪羊牛肉的人均产量的统计量如下:统计量类别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人均粮食产量/千克4754191981人均猪羊牛肉产量/千克4042.591.5(以上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甘肃省这两项主要农产品产量排名更靠前的是_________(填“人均粮食产量”或“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理由是:___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信息分析,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①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3)记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则_________.(填<、=或>)3、虎林市教育局为了解九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某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出该校九年级学生总数.(2)求出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求该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天数在5天以上(含5天)的人数是多少?4、某校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中全体师生积极捐书.为了解所捐书籍的种类,对部分书籍进行了抽样调查,李老师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不完整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1)本次抽样调查的书籍有多少本?(2)请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3)本次活动师生共捐书1200本,请估计有多少本科普类书籍?
5、九(1)班组织了一次朗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单位:分):甲897101091010107乙87981010910910(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 分;(2)计算乙队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分2,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由两幅统计图的数据逐项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甲绘制的统计图,可知该班共有学生10+15+20+10+5=60(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甲绘制的统计图,可知该班身高小于154.5的学生有10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甲绘制的统计图,可知该班身高大于或等于165的学生有15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甲的直方图能够得出身高在(169.5﹣174.5)cm之间的人数为5人,从乙图中发现,身高在(169.5﹣173.5)cm的人数是4人,因此,乙在整理时遗漏的数据一定在169.5-174.5这个范围内,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C【分析】抽取的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由此即可求出这类产品的不合格率是5%,然后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即可知道不合格率是5%,即可求出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的件数.【详解】解:∵某工厂从1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100=5%,∴估计该厂这10万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约为10×5%=0.5万件,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此题利用样本的不合格率去估计总体的不合格率.3、B【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1、b-1、c-1、d-1、e-1、f-1、g-1的平均数是m,方差是n,∴数据a、b、c、d、e、f、g的平均数是m+1,方差是n,
∴2a-3、2b-3、2c-3、2d-3、2e-3、2f-3、2g-3的平均数是2(m+1)-3=2m-1;
∵数据a、b、c、d、e、f、g的方差是n,
∴数据2a-3、2b-3、2c-3、2d-3、2e-3、2f-3、2g-3的方差是22•n=4n;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平均数也加或减这个数;当乘以一个数时,方差变成这个数的平方倍,平均数也乘以这个数.4、D【分析】根据抽查与普查的定义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即可.【详解】解:.共2500个学生家长,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故本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在调查的400个家长中,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该校只有个家长持反对态度,故本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样本是360个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故本项错误,不符合题意;.该校约有的家长持反对态度,本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查与普查的定义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是基础知识.5、C【分析】将所求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按照相关公式列出,找出与已知数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关系,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数据,,的平均数即:∴数据,,的平均数为又∵数据,,的方差即:∴数据,,的方差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查的计算,根据题意找出两组数据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直接利用样本容量的定义以及结合频数除以总数=频率得出答案.【详解】解:∵从某工厂即将出售的一批产品中抽检100件产品,其中不合格的产品有8件,∴此抽样样本中,样本容量为:100,不合格的频率是:=0.08.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与频率,正确掌握频率求法是解题关键.7、C【分析】先求出反面朝上的频数,然后根据频率=频数÷总数求解即可【详解】解:∵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40次反面朝上,∴反面朝上的频率=40÷100=0.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频数求频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频率=频数÷总数.8、D【分析】由80~100分钟占所抽查学生的17.5%,且由条形统计图可知有7人,可得抽查总人数,即可判断A选项;通过总人数减去其他各组人数,得到60~80分钟的人数,根据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最中间的数为中位数)即可判断B选项;由图中数据可得每天超过1小时的人数,然后用学校总人数乘以每天超过1小时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比例即可判断C选项;根据扇形统计图圆心角得计算方法:乘以该组人数所占抽查总人数得比例即可判断D选项.【详解】解:80~100分钟占所抽查学生的17.5%,且由条形统计图可知有7人,∴抽查总人数为:,A选项正确;60~80分钟的人数为:人,先对数据排序后可得:最中间的数在第20,21之间,,,∴中位数落在60~80分钟这一组,故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得,每天超过1小时的人数为:人,估算全校人数中每天超过1小时的人数为:人,故C选项正确;0~20分钟这一组有4人,扇形统计图中这一组的圆心角为:,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及估算满足条件的总人数,中位数,扇形统计图圆心角的计算等,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点是解题关键.9、D【分析】由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详解】A.第一组数据平均数为,第二组数据平均数为,有改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知道各数据具体数值,故无法比较中位数是否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于不知道各数据具体数值,故无法比较众数是否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第二组数据是把第一组数据都加1得到的一组新数据,平均数与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没有改变,波动没变,所以方差不变,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定义.掌握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方差不会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B【分析】根据频数与频率的关系,审清题意频数之和等于所有数据的个数,频率之和等于1,即可得解.【详解】A. 频数分布表中,所有频率之和是1,故选项A不正确 ;B. 频数之和等于所有数据的个数,故选项B正确;C. 在频数分布表中,所有频数之和与所有数据的个数有关 ,故选项C不正确;D. 在频数分布表中,所有频数之和等于所有数据的个数,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中的频数与频率问题,频数之和等于总数,频率之和等于1,注意区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最大值与最小值 组距 组数 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即可得出【详解】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计算出这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参照这个差值决定组距和组数,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列频数分布表来统计数据,进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更直观形象的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故答案为:最大值与最小值;组距;组数;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点睛】本题考查频数直方分布图,掌握频数直方分布图的步骤与画法是解题关键,2、18【分析】根据频数总数×频率,直接求解即可.【详解】依题意该班级在在70~79分数段内的学生有(人).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描述求频数,掌握频数、频率、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x的值,再利用方差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因为数据4,3,6,x的平均数是4,
可得:,
解得:x=3,
方差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及算术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和平均数的定义.4、15【分析】由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25次摸到红球知摸到红球的概率为0.25,设盒子中白球有个,可得,解之即可.【详解】解:设盒子中白球大约有个,根据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解,所以估计盒子中白球大约有15个,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5、8【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分析即可,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详解】解:数据6,3,9,7,1的极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定义,理解极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8,;(2)乙的平均数,方差;(3)甲【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可得甲成绩的众数,将乙成绩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根据算术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即可;(3)比较甲乙成绩的方差,比较大小后,依据方差的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1)甲打靶的成绩中8环出现3次,次数最多,所以甲成绩的众数是8环;将乙打靶的成绩重新排列为5、6、8、9、10、10,所以乙成绩的中位数为,故答案为:8、8.5;(2)乙成绩的平均数为,方差为;(3)甲成绩的方差为1环,乙成绩的方差为环,甲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甲的射击成绩离散程度较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方差的意义.2、(1)“人均粮食产量”,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②③(3)>【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信息三,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3)根据信息一中统计图中的数据波动大小,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1) 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419千克,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是42.5千克,∵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440>419,36.2<42.5,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为440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前,而人均猪羊牛肉产量为36.2千克,排在中位数之后,故答案为: “人均粮食产量”; 2019年甘肃省人均粮食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之前,人均猪羊牛肉产量排在我国人均猪羊牛肉产量的中位数之后;(2)①从统计图中观察2005﹣2015年内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正确;故①正确,②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2010﹣2014)平均数/千克-(2005﹣2009)平均数/千克=448.4-388.4=60,(2015﹣20194)平均数/千克-(2010﹣2014)平均数/千克=77-448.4=28.6,∵60>28.6,∴2005﹣2019年划分的三个时间段中,2010﹣2014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正确;③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5年平均年产量中从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2008年——2019年共12年2005﹣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连续12年平均年产量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时间正确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3)∵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大,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波动较小,我国2005﹣200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大于2015﹣2019年人均粮食产量的方差为,∴>.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1)200;(2)50,图见解析;(3)90【分析】(1)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为4天的人数60人,所占比例为,即可求得总人数;(2)将总人数乘以实践活动的天数为5天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 活动时间为5天的学生人数,进而求得活动时间为7天的人数,即可补全统计图(3)分别求得活动时间为5,6,7天的人数,求其和即可【详解】解:(1)活动的天数为4天的人数60人,所占比例为,则总人数为:60÷30%=200(人) (2)活动的天数为5天的有:200×(1-10%-15%-30%-5%-15%)=50(人) 活动的天数为7天的有:200×5%=10(人)补全5天和7天的两个直方条 (如图) (3) 50+30+200×5%=90(人) 该校九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天数在5天以上(含5天)的人数是9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频数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4、(1)40;(2)见解析;(3)360【分析】(1)由艺术类书籍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抽取的总数量;(2)用样本容量乘以其它类书籍对应的百分比求出具体数量,从而补全图形;(3)用总数量乘以样本中科普类书籍数量所占比例可得.【详解】(1)本次抽样调查的书有8÷20%=40(本);(2)其它类的书的数量为40×15%=6(本),补全图形如下:
(3)估计科普类书籍的本数为1200×=360(本).【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5、(1)9.5,10;(2)平均成绩为9分,方差为1;(3)乙【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2)先求出乙队的平均成绩,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3)先比较出甲队和乙队的方差,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甲队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7,7,8,9,9,10,10,10,10,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10)÷2=9.5(分),则中位数是9.5分;乙队成绩中10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故答案为:9.5,10;(2)乙队的平均成绩是:×(10×4+8×2+7+9×3)=9,则方差是: [4×(10-9)2+2×(8-9)2+(7-9)2+3×(9-9)2]=1;(3)∵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队;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方差、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排球队6名场上队员的身高,为考察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一组数据,在这学期的六次体育测试中,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一次射击训练中,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