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含解析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22有机物的鉴别提高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22有机物的鉴别提高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机物的鉴别(提高题)
一、单选题(共18题)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乙炔发生加成反应:将电石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B.提纯含少量苯酚的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制备少量乙酸乙酯: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用NaOH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
D.验证有机物X是否含有醛基: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 mL有机物X,加热煮沸
2.龙脑烯醛是合成檀香系列香料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检验该物质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C.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3.下列家庭化学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
B.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检验 HCl气体中是否混有 Cl2
C.向 Ca(ClO)2 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来证明 S、Cl 的非金属性强弱
D.将一片铝箔用火灼烧,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2O3薄膜熔点高于Al
4.下列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A.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B.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可先用氨水,再用蒸馏水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可以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D.可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
5.甲醇低压羰基合成法(CH3OH+CO→CH3COOH)是当今世界醋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国标优等品乙酸含量99.8%。为检验得到的乙酸中是否含有甲醇,可用的方法是
A.观察放入金属Na是否产生气泡
B.观察滴入的紫色石蕊溶液是否变红
C.观察滴入的酸性KMnO4溶液是否褪色
D.观察插入的表面发黑的灼热铜丝是否变红
6.下列关于物质的制备、鉴别与除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少量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B.只用溴水就能将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
C.鉴别己烯和甲苯:向己烯和甲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观察是否褪色
D.检验溴苯中的溴原子: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7.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
除去 CO2中的少量 HCl
检验CH3CH2Br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实验装置
A.A B.B C.C D.D
8.绿色农药信息素的推广使用,对环保有重要意义。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入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稀硫酸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B.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加入浓溴水,过滤
C.除去乙醇中混有的水,加入金属钠,蒸馏
D.乙烷气体中混有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1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将溴乙烷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滴加AgNO3溶液
B.配制银氨溶液:在稀的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恰好完全沉淀为止。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充分水解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
D.检验CH2=CHCHO中官能团: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观察现象,酸化后再加入溴水观察。
11.为达到实验目的(必要时可加热),下列选用试剂以及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入溴水后加入银氨溶液,验证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
B.先加入稀硫酸后加入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C.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AgNO3溶液,验证2-氯丙烷中含有氯原子
D.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酸性KMnO4溶液,将转化为HOOCCH=CHCOOH
12.绿色农药——信息素的推广使用,对环保有重要意义。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13.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
乙烯的制备
试剂X
试剂Y
A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H2O
KMnO4酸性溶液
B
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H2O
溴水
C
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
KMnO4酸性溶液
D
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NaOH溶液
溴水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中,可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
制溴苯
B
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确认该有机物含碳碳双键
C
将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冷却,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
检验该有机物中的溴原子
D
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
检验乙醇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证明蛋白质在某些无机盐溶液作用下发生变性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有沉淀析出,再把沉淀加入蒸馏水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
通过一次实验比较乙酸、碳酸、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将所得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再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A.A B.B C.C D.D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个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称取4.0 gNaOH固体
B
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
稀释浓硫酸
C
向一定量蔗糖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硫酸,加热5 min后,再液加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没有出现红色沉淀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
D
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在试管底部,试管中加碎瓷片,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中有不饱和烃
A.A B.B C.C D.D
17.用下列①②对应的试剂(或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或条件)
A.
用温度的变化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① 热水浴
② 冷水浴
B.
用Na块检验乙醇分子中存在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
① 乙醇
② 己烷
C.
用不同的有色物质比较二氧化硫和氯水漂白性的差异
①石蕊
②品红
D.
用溴水检验苯的同系物中烷基对苯环有影响
①苯
②甲苯
18.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含
B
探究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的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取少量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溶解,分成两份:一份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另一份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若前者溶液变血红色,后者溶液紫色褪去,则固体产物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C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向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加数滴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由黄色变橙色,说明增大浓度,平衡向生成反应方向移动
D
检验某牙膏中是否存在甘油
取少量该牙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适量新制氢氧化铜,观察现象
若产生绛蓝色沉淀,则该牙膏中含甘油
二、实验题(共4题)
19.用提供的试剂(溴水、浓硝酸 、碘水、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分别鉴别下列有机物,将所用试剂及产生的现象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试剂
现象
①
乙烯
_____
____________
②
葡萄糖
_____
___________
③
淀粉
_____
___________
20.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被鉴别的物质
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
现象(填入序号即可)
葡萄糖
新制氢氧化铜
淀 粉
碘 水
蛋白质
浓硝酸
蛋白质
燃 烧
葡萄糖
银氨溶液
21.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据此对溴水与乙醛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Ⅰ.猜测:
(1)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2)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3)溴水与乙醛发生___反应。
Ⅱ.设计方案并论证:
为探究哪一种猜测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2:测定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1)方案1是否可行?___?理由是___。
(2)假设测得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猜测(3)正确。
Ⅲ.实验验证:某同学在含0.005molBr2的10mL溶液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再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1.88g(已知反应生成有机物与AgNO3不反应)。根据计算结果,推知溴水与乙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Ⅳ.拓展:
请你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乙醛和乙醇的还原性强弱(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
___
___
22.Ⅰ.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的检验。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气体
反应原理
A中试剂
①
乙烯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_
②
乙烯
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
③
乙炔
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_
Ⅱ.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酯层变薄
酯层消失
酯层基本不变
(1)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设计试管③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用电石制得的气体中含有乙炔,还混有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A 错误;B. 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苯酚钠能溶于水,苯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分开,所以B正确;C.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时,必须是在碱性条件下,该实验中硫酸铜过量,导致NaOH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不是碱性,所以实验不成功,故D错误;答案:B。
2.B
【解析】
分析: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双键、-CHO,均能被强氧化剂氧化,应先利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检验-CHO,再利用溴水或高锰酸钾检验碳碳双键,以此来解答。
详解:A.先加溴水,双键发生加成反应,-CHO被氧化,不能检验,A不选;
B.先加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检验-CHO,酸化后再加溴水,可检验碳碳双键,B选;
C.先加溴水,双键发生加成反应,-CHO被氧化,不能检验,C不选;
D.先加入银氨溶液,不加热,不能检验-CHO,D不选;答案选B。
3.C
【解析】
【详解】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用灼烧方法可以鉴别纯棉织物和纯羊毛织物,故A正确;
B.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而HCl不能,淀粉遇碘变蓝,则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B正确;
C.向Ca(ClO)2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生成HClO,但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应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则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铝箔表面致密Al2O3薄膜熔点高于Al,故D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A.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氧化铜,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氧化铜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氧化铜被还原为铜,乙醇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A正确;B. 氨水不能溶解银,洗涤内壁附有银镜的试管,应该用稀硝酸,B错误;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也和乙酸乙酯反应,C错误;D. 溴水能氧化醛基,不能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D错误,答案选A。
5.C
【详解】
A.均与Na反应生成气泡,不能检验,故A不选;
B.滴入的紫色石蕊溶液是否变红,可检验乙酸,不能检验乙醇,故B不选;
C.J甲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则滴入的酸性KMnO4溶液是否褪色可检验甲醇,故C选;
D.乙酸与CuO反应,干扰乙醇与CuO的反应,不能检验,故D不选;
故选:C。
6.B
【详解】
A.除去乙烷中少量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但由于反应是气流,因此乙烷中又会增加氢气杂质,故A错误;
B.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己烯使溴水褪色,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溴水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因此用溴水可以鉴别四者,故B正确;
C.向己烯和甲苯中分别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都褪色,因此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己烯和甲苯,故C错误;
D.溴苯中的溴原子是非电解质,检验溴苯中的溴原子,要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再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B
【详解】
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生成沉淀而不是胶体,应该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胶体,A错误;
B.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后液体出现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B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应该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 错误;
D.溴乙烷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气,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应先用水除去乙醇再检验乙烯,D错误。
答案选B。
8.C
【详解】
A.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碳碳双键和-CHO均被氧化,不能检验,故A错误;
B.加入溴水,碳碳双键和-CHO均被氧化,不能检验,故B错误;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CHO,酸化后再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能说明含碳碳双键,故C正确;
D.先加入银氨溶液,可检验-CHO,但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醛基和碳碳双键都与溴水反应,不能说明含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9.A
【解析】A. 不饱和烃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可以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A正确;B. 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不能除去,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液,B错误;C. 钠和乙醇也反应,除去乙醇中混有的水,加入生石灰,蒸馏,C错误;D. 乙烷气体中混有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CO2,应该用溴水,D错误,答案选A。
10.D
【解析】A.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溴乙烷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发生水解反应,首先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再滴加AgNO3溶液检验氯原子,A错误;B. 配制银氨溶液:在稀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为止,B错误;C.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充分水解后首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C错误;D. 由于溴水也能氧化醛基,所以检验CH2=CHCHO中官能团的方法是: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观察现象,酸化后再加入溴水观察,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易错点是选项A和C,注意卤素离子和醛基检验的条件,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对检验造成的干扰。
11.B
【详解】
A. 先加入溴水后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被氧化,无法再用银氨溶液验证CH2=CHCHO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官能团,故A错误;
B. 先加入稀硫酸催化淀粉水解,后加入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若溶液不变蓝,水解完全,故B正确;
C. 先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中和至弱酸性,加入AgNO3溶液,验证2-氯丙烷中含有氯原子,故C错误;
D. 先加入NaOH溶液将转化为HOCH2CH=CHCH2OH,后加入酸性KMnO4溶液,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被氧化,得不到HOOCCH=CHCOOH,故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很强,会把-CHO氧化成-COOH,同时C=C被高锰酸钾氧化,在既有C=C又有-CHO的情况下,先检验-CHO,可用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或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故A错误;B、由于溴水的氧化性很强,会把-CHO氧化成-COOH,同时C=C被溴加成,故应先检验-CHO,故B错误;C、先检验-CHO,可用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或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故C正确;D、没有加热,故D错误,故选C。
13.B
【解析】
【分析】
A.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制备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烯和乙醇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B.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制备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不与溴水反应;
C.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二氧化硫、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SO2中+4价S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酸性KMnO4溶液,使其紫色褪去,乙醇也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D.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二氧化硫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
【详解】
A.溴乙烷的消去反应:+NaOHCH2=CH2↑+NaBr+H2O,利用KMnO4+CH2═CH2+H2SO4→CO2↑+K2SO4+MnSO4+H2O,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检验乙烯;但乙烯中含有杂质乙醇,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水除杂,乙醇能和水任意比互溶,而乙烯难溶于水,选项A正确;
B.乙醇易挥发,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NaOHCH2=CH2↑+NaBr+H2O,利用CH2=CH2+Br2→CH2BrCH2Br溶液褪色检验乙烯,乙烯中含有的杂质是乙醇,乙醇不与溴水反应,故无需除杂,选项B错误;
C.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 CH2═CH2↑+H2O,同时乙醇和浓硫酸还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乙烯中含有的杂质有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硫、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NaOH溶液也能溶解乙醇,选项C正确;
D.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 CH2═CH2↑+H2O,利用CH2=CH2+Br2→CH2BrCH2Br溶液褪色检验乙烯,同时乙醇和浓硫酸还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乙烯中含有的杂质有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硫能与溴水反应,SO2+2H2O+Br2═H2SO4+2HBr,乙醇与水互溶,二氧化碳不影响乙烯的检验,需要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烯的检验,明确乙烯所含杂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平时要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14.D
【详解】
A、苯和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备溴苯,不能是溴水,A错误;
B、炔烃也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根据溴水褪色判断有机物含碳碳双键,B错误;
C、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导致紫色褪去,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错因在于学生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反应后是否首先进行了酸化,而忽略了该有机物能否发生消去反应,因此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一般利用的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一般不用消去反应,因为有些卤代烃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条件以及对卤代烃结构的要求。
15.B
【详解】
A.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达到实验目的,A项正确;
B.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鸡蛋清因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而发生盐析,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鸡蛋清溶解,从而证明盐析过程是可逆的物理变化,该实验无法验证蛋白质的变性,B项错误;
C.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可达到实验目的,C项正确;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生成二氧化碳,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由于乙酸具有挥发性,故将所得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洗气,再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可达到实验目的,D项正确;
答案应选B。
16.D
【详解】
A.NaOH具有腐蚀性,不能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应该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A错误;
B.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否则会酸滴飞溅,造成威险,B错误;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时,应该先加入NaOH将催化剂硫酸中和,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加热,C错误;
D.由于饱和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不饱和烃能使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若产生的气体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7.D
【详解】
A. 二氧化氮中存在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溴蒸气中不存在化学平衡,所以温度不同时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而溴蒸气不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鉴别,故A不选;
B. 钠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己烷和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选;
C.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品红,但不能漂白指示剂,次氯酸能漂白品红和指示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不选;
D. 溴水与苯和甲苯都不反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选;
故选:D。
18.C
【详解】
A.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含或,故A错误;
B.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可能有铁,加足量的稀盐酸溶解,+3价铁可能被铁粉还原为+2价,故B错误;
C.2CrO+2H+ Cr2O+H2O,向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加数滴溶液,溶液由黄色变橙色,说明增大浓度,平衡向生成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甘油是丙三醇,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故D错误;
选C。
19. 溴水 橙色褪 新制氢氧化铜浊液 出现红色沉淀 碘水 呈蓝色
【解析】(1)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溴水;橙色褪去;(2)葡萄糖中的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氢氧化铜被还原成氧化亚铜,故答案为: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出现红色沉淀;(3)淀粉遇碘水变蓝色,故答案为:碘水;呈蓝色。
20.
④ ② ⑤ ① ③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选④;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是碘单质的特性,故选②;蛋白质与浓硝酸变黄,故选⑤;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味,故选①;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加热反应析出银,发生银镜现象,故选③,故答案为:④;②;⑤;①;③.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性质和物质鉴别方法的相关知识。
21.氧化 不可行 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有HBr生成,乙醛被氧化生成乙酸和HBr,溶液均呈酸性 0 a 2a CH3CHO+Br2+H2O=CH3COOH+2H++2Br- 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各滴入几滴乙醛和乙醇,振荡,水浴加热 滴加乙醛的试管中有银镜生成,而滴加乙醇的试管无现象 乙醛的还原性比乙醇强
【解析】
【分析】
I(3)根据乙醛中官能团的性质分析;
Ⅱ.(1)根据乙醛与溴水反应的产物分析;
(2)由于乙醛是足量的,溴水中的溴全部参与反应:取代反应后生成n(Br-)=a mol,加成反应后n(Br-)=0 mol,氧化反应后n(Br-)=2amol;
Ⅲ.加入过量AgN0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为AgBr,根据质量求出其物质的量,再分析反应;
Ⅳ.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乙醇不能,依此设计实验。
【详解】
I(3)乙醛中官能团为−CHO,−CHO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所以可能发生氧化反应;
Ⅱ.(1)方案1中,无论取代(生成HBr)或氧化乙醛(生成CH3COOH),均使反应后溶液显酸性,故不可行;
(2)由于乙醛是足量的,乙醛中官能团为−CHO,溴水中的溴全部参与反应:取代反应后生成n(Br-)=a mol,加成反应后n(Br-)=0 mol,氧化反应后n(Br-)=2amol;
Ⅲ得到固体为AgBr的质量,n(AgBr)=,n(Br−)=2n(Br2),则反应为氧化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2Br-;
Ⅳ乙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乙醇不能,依此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制银氨溶液,各滴入几滴乙醛和乙醇,振荡,水浴加热
滴加乙醛的试管中有银镜生成,而滴加乙醇的试管无现象
乙醛的还原性比乙醇强
。
22.CH3CH2OH CH2=CH2↑+H2O NaOH溶液 CH3CH2Br+NaOHCH2=CH2↑+NaBr+ H2O 水 CaC2+2H2O→CH≡CH↑+Ca(OH)2 CuSO4溶液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对比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 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碱性>酸性>中性
【详解】
Ⅰ.①以乙醇为原料制乙烯,需要加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并控制温度在170℃左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
答案为:CH3CH2OH CH2=CH2↑+H2O;
因为乙烯中可能混有浓硫酸将乙醇碳化后生成的SO2,所以应使用NaOH溶液除杂。
答案为:NaOH溶液;
②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Br+NaOHCH2=CH2↑+NaBr+ H2O。
答案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 H2O;
虽然发生溴乙烷水解的副反应,但产物不混入乙烯气体中,所以杂质只能为乙醇,是溶剂挥发所致,可用水吸收乙醇。答案为:水;
③向电石中滴加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H≡CH↑+Ca(OH)2。
答案为:CaC2+2H2O→CH≡CH↑+Ca(OH)2
因为电石中常混有CaS杂质,所以生成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H2S气体,需使用硫酸铜溶液处理。答案为:CuSO4溶液;
Ⅱ.(1)试管②中为乙酸乙酯发生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反应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答案为: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2)试管③是未加催化剂的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作为对比实验用的。
答案为:对比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
(3)由上面分析可知,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由实验现象的分析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部分水解;在水溶液中,乙酸乙酯水解程度很小。所以,实验结论是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碱性>酸性>中性
答案为: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碱性>酸性>中性。
【点睛】
判断除去制得气体中杂质的试剂时,需要预测反应生成的杂质,杂质要么来自药品中的杂质,要么来自副反应,要么来自反应物的挥发。只有把杂质确定了,才能找到除杂质的试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18定量型综合实验探究评价提高题含解析,共33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2物质的性质实验提高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实验专题强基练31有机物的鉴别基础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